河南广电: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河南广电: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2024年04月09日 09:16 中国记协网

  摘要

《齐歌龍咚锵——2024河南春晚》获得广泛好评。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面对新使命新挑战,秉持守正创新,坚持战略定力,深耕传统文化实现新突破,以文化传播引领风尚,通过独特创意和精心制作引发共情共鸣,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2024年2月7日晚,备受瞩目的《齐歌龍咚锵——2024河南春晚》如约精彩呈现,《龙舞》《凤鸣朝阳》《神马祥云》《若愿》《戏曲盲盒》《入梦风华》等节目让观众惊艳不已,让河南台再次刷屏出圈,引发关注、热评如潮。河南春晚在河南卫视、大象新闻等全网播出当晚,就斩获各大平台多个热搜,话题#河南卫视配享太庙#在微博成功登顶。截至2月8日中午12点,全网主榜热搜30余条,微博主榜第一,抖音快手多条话题词主榜第二,B站主榜第三,全网阅读量超120亿。

传统文化内核丰盈 《龙舞》展现非遗神韵

  龙年当然要聚焦“龙”的习俗和元素。河南春晚首个舞蹈节目《龙舞》,其表演场景设置在河南浚县的社火广场,由来自高跷之乡——青海湟中的高跷队与河南社火艺术家合作,以精湛技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舞台上,五米高的金龙踩着高跷,穿梭于烟雾和火焰之中,时而盘旋,时而飞跃,时而威武,时而灵动,展现了中国龙的神韵和气势。舞台下,领舞者身着红色的长裙,手持一对龙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出了龙的灵性和魅力。

  《龙舞》的音乐将大鼓、笛子、琵琶等,与电子音乐、摇滚乐、说唱等元素相融合,融汇出一首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范的歌曲。节目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活用传承千年的社火“舞龙”祈福民俗,以独具东方神韵的美学呈现,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祥瑞的内涵寓意。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表示:“《龙舞》不仅保留了传统社火的精髓,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服装和妆容不仅展现了社火、傩戏戏曲的艺术魅力,更通过现代的视角给予了新的诠释,使得整个节目更具韵味。希望《龙舞》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共同为传承中华文明而努力。”

东方美学“双向奔赴” 《凤鸣朝阳》美到天际

  “如梦如幻,人凤合一,凤凰涅槃!”“每一帧都堪称艺术!美得让人惊叹!”《凤鸣朝阳》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了极富东方美学特点的“凤”形象,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刷爆朋友圈。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全球推介河南春晚节目《凤鸣朝阳》。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韵脚,向来是河南卫视文艺节目的底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精神与现实的联系和象征。在神话中,凤是神鸟,龙凤呈祥也一直寓意着祥瑞高贵和国泰民安。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对传统美学有着独到理解和极致追求,“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发挥我们河南台文化平台、技术赋能手段和杨丽萍老师对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共同创造《凤鸣朝阳》。”河南春晚视觉总导演李鹏说。

  凤凰的形象来自诗经,制作团队以创新表达极致之美为初衷,塑造凤凰面向朝阳迎来天下盛世的场景,具象化地向观众呈现 “涅槃重生”的表述。舞台上,五彩斑斓的羽毛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每一根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舞者身着华美的服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舞蹈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创作过程是碰撞创意激发灵感的过程,也是理念攀升和而不同的融合之旅。舞者侧重于舞台演出的质感,导演组着力通过科技的加持,呈现更加丰富饱满的画面。“这一根一根的羽毛,都是后期二次加工添加上去的。通过CG(计算机动画)特效的巧妙运用,让凤的身影自云中出现,与舞者的身姿交互、缠绕,彼此支撑,极具视觉震撼力,仿佛展开了一场生命间的对话。” 李鹏对这个节目印象深刻,当时拍摄现场特别冷,只有零下四五摄氏度,为了将凤凰的形象呈现得更形象更逼真、寻找到更契合凤凰神韵的姿态,虽然《凤鸣朝阳》这支舞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在现场一拍就是三四天,每一个动作都精益求精,每一个舞步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

创新表达求新求变 内容搭配丰富多元

  2024河南春晚没有舞台与主持人,全影视化拍摄,带给全球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节目整体以 “齐歌龍咚锵”为主题,从诠释传统文化为底色,在切入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更丰富、更多元的特点,是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更加丰富的现代化表达。

  节目内容与古为新。“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描述的是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州桥胜景。2024河南春晚由张翰、黄路霏演绎的舞蹈《神马祥云》,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河南开封州桥遗址“海马飞云”壁画为创作依托,通过古典舞的节奏韵律,再现了千年前宋朝夜市的繁华场景。

  创意视频《一路繁花》将器乐演奏、歌曲演唱汇集呈现,奏响“一带一路”最美和声,展示了中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采,让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时代生机。

  歌曲《若思念便思念》融入客家方言,周深分饰两角,错位时空的相遇,虽山川相异,但血脉相连。客家童谣《月光光》,映绘着客家人的生活画卷,秀才、白马、莲塘、韭菜……客家先民耕读传家的乡土情怀让人为之动容。动画宣传片《大唐小妹·回家》通过动画的形式,让流失在国外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唐小妹回到了祖国,这种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也表达了对流失海外文物的深深思念。歌曲《中华力量》,在极富科技感与中华文明色彩的置景空间中和充满民族特色的鼓乐阵中,展示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表现国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微喜剧《二手村晚》非常接地气。其拍摄地是“中国传统村落”河南三门峡地坑院,在河南乡村浓浓的春节氛围中,二手玫瑰乐队原有歌曲与河南戏曲音乐元素结合,共同呈现一场精彩的村晚节目,欢乐、有梗、民俗味浓。

  河南春晚内容选择和镜头触达都非常多元,既有反映基层文化活动的节目,也有探讨科技如何影响生活的节目,还有反映AI(人工智能)觉醒、“旅游特种兵”等生活方式的节目。除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河南春晚也首次尝试对AI应用进行阐释,比如在一些语言类的节目中,通过AI和人物关系的表达,生动展现当下生活的趣味。

以心换心观照体验 深度共情深层共鸣

  既要“想观众所想”又要“想观众所想不到”。主创团队在挖掘网民所喜爱的“段子”、舞蹈等背后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过程中,探寻创作灵感来源、不固化思维,给观众带去新鲜感,在主题内容、视觉形象和表现手段上换位思考、追求共鸣。

  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哪一个节目,哪一帧画面天生就能被看见。每一次都是奋斗的“实打实”,才换来观众的“心贴心”,可以说苦心孤诣的付出值得被大大方方地点赞。

  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向全球网民推介2024河南春晚《一路繁花》《凤鸣朝阳》,向世界推荐来自中国的文化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凤凰之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象征着重生和财富,向新年致以美好的敬意!”

  网民“桃木剑”说:果然精彩绝伦,有视觉有内涵。网民“风驰电掣”说:河南卫视上大分,这样的晚会再来亿遍!

  从“龙”的习俗到传承千年的非遗,从国风表演到科技发展,2024河南春晚用艺术化的创新手法对传统文化精彩呈现,获得业内专家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点评认为:“突破了传统的一场电视晚会的这样一个空间局限,加上新的技术,比方说CG、虚拟现实或者3D这种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河南台这些年把中国传统文化跟年轻用户结合到一起,在国内的媒体来讲我个人觉得是做得最成功的之一。”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说:“舞龙的那些高手,没有请专业的人,都是从民间挖掘他们,还原那种原生态的生活这种气息,从舞蹈里感知到文化的厚重,文化的意义。”

  观众尚方超在看过直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中我感受到了共情的温暖、共鸣的感动、共振的力量,它延续了河南台频频出圈的优良传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洛阳市民杨明说:“河南春晚每次都让我感觉十分惊艳,打破了以往晚会惯有的节目形式,有鲜活的‘烟火气息’,更是中国人独有的‘年味儿’。”

结 语

  河南台文化传播引领风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保持热度,2021年至2023年3季21期节目全网阅读量累计达1000亿次。《中国节气》《星耀国风盛典》节目拓展了文化内容表达的新边界,进阶为中国文化系列新品牌。

  大江日夜流,慷慨歌未央。河南台面对新使命新挑战秉持守正创新坚持战略定力。

  坚定不移从总书记思想中汲取智慧力量。河南台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理念跟得紧、行动跟得上。在文化传播方面,河南台适时推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取得了破壁出圈的效果。紧跟指引推出“新时代、新文化”定位标识,自觉扛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大旗,在新文化新传播道路上打造品牌,开辟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2024河南春晚即是在“新时代新文化”定位后的自我创新和自我超越。

  坚持从人民需求中找准发力方向。当今时代,人们更加看重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关注愉悦情绪、拓展境界,更加追求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Z世代,其成长于“进步叙事”跨度中,表现出积极的爱国复兴情、民族自豪感、国潮国货风,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断提高。河南台文化传播必须围绕这些需求变化,以人民需求为落脚点,以年轻人是否喜欢、老百姓愿不愿意共情为评判标准,诚心诚意做精品。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河南台持续深化思想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变革,实施“双平台、多品牌、强支撑”战略,完善“深刻内涵+先进技术+精湛艺术+融合传播”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强化集群效应,整合国际传播,扩大平台影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勇当文化传播先锋。

  (作者贺强系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李正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业产业管理学院品牌战略管理专业本科生)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3月(下),原标题为《创新表达传统文化,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