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 这个车间,年年都能走出“工人明星”!

向“新”而行 | 这个车间,年年都能走出“工人明星”!
2024年03月31日 20:33 吉林日报

有一个车间,多年来“工人明星”年年都有,每年不止一个。

金涛、范英男、兰晓晓、李宏伟……这些名字或许普通人不算熟悉,但在吉林产业工人当中,他们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当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首席技师、吉林工匠、长春工匠……他们都来自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长春一部)焊装一车间。

一个车间,为何能培养这么多“工人明星”?这激发了记者的好奇心,前去一探究竟。

缘起——30多年前的一支“突击队”

踏入焊装一车间,第一眼见到的是什么?

——是一段历史。

一汽-大众长春基地历史文化展馆,就设立在焊装一车间入口。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老人张秋生。

“去年刚退休,闲不住回到车间转转。”张秋生指着老照片中一张青春洋溢的脸,“这个就是我。当年去美国威斯摩兰工厂的‘突击队’里,我年龄最小,如今最后一个退休。”

张秋生的讲述,带我们回到了“威斯摩兰突击队”那段一汽-大众历程中人人铭记的时刻。

1988年,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正式签约合作。彼时德国大众在美国宾州威斯摩兰有一座工厂停产,经过多轮谈判,整套生产设备转让给一汽,但需自行拆装运送回国。

为此,一汽先后派出98人,组成“威斯摩兰突击队”,赴海外把这些设备拆装运回国内。对当时的中国工人来说,这是见都没见过的先进设备,任务艰巨难以想象。

“我们一天干10个小时,焊装组5个人就画了200多张拆装图。其他时间整理资料和笔记、开会、总结。”张秋生回忆,“睡觉时就把更衣室的衣柜拼成床。”

设备拆迁历时21个月,仅搬运回的技术资料就重达9891吨。回国后,经历了长久海上运输,几乎所有零件生了锈斑,还能用吗?

第一代一汽-大众工人夜以继日奋战,除不掉的锈就用手抠,对照图纸一点点组装,让这套设备成功动了起来。此后20年间,这套设备成功产出了2537777辆捷达车身,直到被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取代。彼时,一汽-大众的轿车早已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如今,这套设备的一部分被重新组装,陈列在长春基地历史文化展馆。张秋生说:“放在这里,就是让大家记住一汽-大众有过这段历史,工人身上有这一股劲,30多年来一直在心里。”

传承——创新“战场”上的大国工匠

时至今日,“威斯摩兰突击队”的精神已经凝炼成为一汽-大众的“创享”文化、长春生产的“标杆”文化和车间的“卓越”文化,赓续传承,激励着一代代一汽-大众的建设者,奋斗在与当年不同的“战场”上,自立自强,争先领先。

“以前设备损坏,需要停台检查才能修理。现在我们开发了很多预测性维修软件,能提前一周发现设备‘亚健康’……”

一跟记者聊到技术创新,全国技术能手、一汽集团首席技师范英男滔滔不绝。

至今为止,范英男创新工作室荣获包括国家级荣誉35项、省市级荣誉24项、集团级荣誉40项,公司及内部荣誉65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7篇,累计节创价值超1600万元。

在一汽-大众五大基地,优秀工匠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每年攻关重难点项目过百项,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经济价值。仅焊装一车间,就先后创立过金涛、范英男、兰晓晓等3个创新工作室,围绕“攻关、创新、孵化、引领”方向,成为锻炼提升、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

敢创新就有机遇,担重任就有荣誉。

“有次,我参加吉林省一项人才荣誉授予仪式,身边获奖的人大多白发苍苍,是企业当家人或科研领军人物,只有我一个黑头发的80后。”范英男说,一汽-大众一直逐级优选工匠人才,帮助他们“能出头,早出头”,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这从焊装一车间工匠人才们首次获得荣誉的年龄可见一斑——

金涛,28岁获评第一汽车劳动奖章;

范英男:32岁获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兰晓晓:27岁获评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方钢,33岁获评中国一汽“五一”劳动奖章;

李宏伟,40岁获评长春工匠;

……

“主动参与生产创新,是我们中国工人的特点。”谈起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范英男说:“创新和传承,让我们迎来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将成为我们走向新舞台的基石。”

榜样——一群戴着红色“胸章”的人

几年前,一汽-大众德方经理维尔纳·巴贝到长春赴任,发现了一个自己不太理解的现象:有些员工胸前戴着一枚小小红色“胸章”。

维尔纳·巴贝观察到,这枚胸章不代表佩戴者的职位。秉持德国人特有的审慎与严谨,他没有主动询问“胸章”的意义,只是根据镰刀和锤子的图案,猜想这代表着员工的“党派身份”。

到任不久,维尔纳·巴贝与焊装一车间员工共同工作,很快发现了“胸章”佩戴者们的不同之处:在一切生产工艺的创新活动中,在急、难、重的工作任务中,在为员工大家庭服务的事务中,这些人总是主动承担,冲在最前。

新冠疫情时期,“胸章”佩戴者们组成队伍,有序承担起防疫、检测、保供、检修、驻场等任务,保障了疫情防控和产能提升。亲眼见证一幕幕后,维尔纳·巴贝对于这枚“胸章”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我知道它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徽章,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够佩戴它。”维尔纳·巴贝说,这将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经历。

在一汽-大众长春生产焊装一车间,“党建引领,全员创新”的理念深入到基层。在事关生产、创新重大事件中,成立党员服务队,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让焊装一车间人人想当劳模,个个争做能手。

近年来,一汽-大众长春基地累计培养出劳模工匠30人,占公司劳模工匠总数的39%,成为培养劳模工匠最多的基地。其中,焊装一车间培养的“劳模工匠”约占三分之一。

“我们公司,我们车间的很多党员,既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也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冲锋在前、用心钻研、不怕困难。” 长春生产焊装一车间经理、第二党总支书记李森说,正是这样的担当精神和专业能力,让许多党员脱颖而出,成为一汽-大众的翘楚,也为整个团队树立了榜样。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泰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春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