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混搭风着衣

透过一幅幅宋代的人物画,可以见到他们宽松舒适的衣着舒缓地垂在身上,无论上层官员还是黎民百姓,衣着总能让人看到宋朝人身上的混搭风,既不同于峨冠博带的整齐,也不同于唐代的过于暴露。因此宋朝人的衣着是隐藏着许多时代特色的。

衣冠素来是重要的生活史鉴,从《左传》里便可以看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因此华夏的名称便因此而来。厚重的华夏历史,外边就是一部服装的历史,正是因为那些穿着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历史风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注重仓廪足而知荣誉的外在风度,因此在穿衣戴帽问题上逐渐追求起精致和华美,也形成了历代衣冠文化各有不同的现象。

宋代相对以前,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时期,人们穿衣搭配上没有绝对严格的森严差别。

先看官员如何穿工作服。

宋代官员的帽子都有两个长长的翅,据说是为了用这个东西防止官员之间交头接耳,也警示他们不结朋党的意思。在颜色上,三品官员官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红色,七品小吏则是绿色。这种情况到了南宋时期也多有变化,一般颜色上已经没有太多明确的限制。所谓“至渡江,方着紫衫,号为穿衫尽巾。”

当时的文人张耒在其著作的《衣冠篇》中写道:“普通的胥吏衣冠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没有太多区别。”因此可以看到,以衣冠区别等级在宋代悄然取消,背后说明了宋代整体上不那么呆板。所谓“渐失等威近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南宋的儒学大师朱熹感叹说:“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似乎对此颇为不满。南宋末期的著名笔记《梦梁录》形容这段岁月时说:“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这背后说明了宋人在服装和生活风气上的空前解放,百姓已经不再被等级所束缚。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整体来看,宋代衣冠尊崇的还是雅观、大方和新颖。有些衣服已经出现了加入金丝的技艺,这是考验财力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梁大相国寺有僧尼公开兜售“生色销金金花样的帽子”这样的事情,可见特殊形制衣冠的流通成为稀有物件。

此外,宋代的服饰明显受到了周边邻国的影响,颇有包容并蓄的色彩。尽管朝廷是对此禁止的,但是效果不大,因此出现了“士庶仿效胡人衣着,裹番样头巾。”公元1110年,朝廷又下发诏书:“京城内近日有衣装咋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着战袍,系番束带之类,宜严行禁止。”然而越是这样,效果越不明显,到了北宋末年以至于出现了妇女们“作大鬓方额”的风尚。朱熹对这个现象依旧持痛批态度“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可见保守人士对于服装的改革风尚引发了深重的担忧,在现在看来多少有点好笑,在那个理学开始的年代,这确实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此外宋代的女子还流行出门戴盖头,这似乎源于唐代的女子骑马远行时遮挡风沙的习惯。虽然宋朝的司马光主张最好是男主外,女主内,没事女子别到处溜达,主张“妇人无故不窥中门”,如果有事时,“出中门,必拥遮其面。”因此后世对于女子总是在外面便有了一个“抛头露面”的词语。因此,也折射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管控的某种担忧。

在宋朝的服装里,有一种叫做“背子”的衣服,最大的特点便是男女都可以穿戴,而且很是方便,深受时人的喜爱。背子有点类似今天的背心,但也不全然相同。背子的袖管长到手腕,两裙平行却不缝合,因此有点类似连衣的款式。背子引为长袖,比如南宋文人叶梦得记载,他曾见过祖父在家会见客人时“未甚服背子”。徽宗时期,他看到宰相们经常“犹冠帽,用背子”,可见当时这种衣服已经相当流行。《东京梦华录》里出现许多给人介绍相亲的人,上等媒人“戴盖头,着紫背子”,中等媒人“戴冠子,黄包髻,背子”可见某种意义来讲一种新款服装的背后往往隐喻着特殊的风度和秘密。因此,从服装来看历史是有许多新鲜的角度的,甚至它们深度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比如著名的赵武灵王就是从改变服装才开启了军事改革,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宋人的审美是包容的,他们前卫、时尚,擅长吸取其他民族风格,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优点,虽然超越了当时的礼法限制,却能迂回地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巧妙变化,不得不佩服宋代的智慧。

□赵立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宋 宋朝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03-20 芭薇股份 837023 5.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