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 | 有人建议禁止带菜筐上地铁,装得下公文包,容不下背篓?

打工新鲜事儿 | 有人建议禁止带菜筐上地铁,装得下公文包,容不下背篓?
2024年03月22日 13:23 媒体滚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有人建议禁止带菜筐上地铁,装得下公文包,容不下背篓?

“背篓专线”这样回应

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当地人还给这条地铁线起了个名字,叫“背篓专线”。

但最近有网友建议,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该网友表示:高峰时段人流密集、空间有限,携带大型物品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甚至可能损坏公共交通设施。

对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工作人员表示,如有乘客发现卖菜老人带上车的菜有气味、汁水,弄脏车厢,可来电反映,地铁配有保洁,工作人员也会上前处理。

重庆轨道交通的温暖回应让网友纷纷点赞。这条“背篓专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背后又有哪些暖心的故事?

菜农乘地铁去城里卖菜

车站提前开门引导帮忙

2022年6月开通的重庆地铁4号线2期是一条连接着石船镇到市区的地铁线,全长32.8公里,共设15个车站。

每天清晨6时许,4号线石船站的出入口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或背着背篓,或用一根扁担挑着竹篓,里面装满了新鲜的当季蔬菜;还有人将背篓固定在带有滑轮的小推车上,拉着小推车来到站门口……

他们就是石船镇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菜农。随着进站口的闸门缓缓打开,菜农们依次进站乘车。

地铁开通前,菜农们都在石船镇上卖菜,镇上人少,菜卖得慢,菜价也低。地铁开通后,菜农们发现,市区的菜价能卖高一点,于是很多菜农就坐上地铁到市里卖菜。渐渐地,乘坐地铁去市区卖菜的人越来越多,这条地铁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

为了方便菜农,在做好开站准备工作后,本该6时15分打开的闸门会提前5分钟打开。站内工作人员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一扶背篓,引导菜农乘坐升降电梯,或是用手持金属探测仪为他们安检,引导他们快速有序进站……

菜农的菜卖得更快了

车厢中充满欢声笑语

菜农叶善菊住在石船镇麻柳村,自家种了一片脐橙果林。春节期间正是卖脐橙的好时候,每天早上她都会背着七八十斤的脐橙步行40分钟,赶上第一班地铁去菜市场卖货。

和叶善菊坐同一趟地铁出来卖菜的,还有一对80多岁高龄的老夫妻。在重庆,年满65岁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轨道交通。这趟地铁线路的开通,不仅给老人家省了钱,还为他们节省了时间。

菜农冯爷爷说,以前他到市区卖菜要换乘几趟公交,一个多小时都到不了。“现在乘坐地铁,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还不用折腾。”到市场后,老两口轻车熟路卖起他们的豌豆尖,3小时不到,带来的豌豆尖就全部卖完了。

有了“背篓专线”,菜农们的菜卖得更快了,他们的脸上也有了更多笑容。车厢中弥漫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菜农与市民并不存在冲突

怎么看重庆菜农带着菜筐上地铁?我觉得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合法合规,在情在理。一来,它不违规,更不违法,符合重庆的相关规定;二来,通过这条“背篓专线”,菜农到市区卖菜,卖得快一些,菜价也高一些,赚得就多一些。同时,市民买菜也更方便一些,真是皆大欢喜。

有人说:“一条地铁、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城市公共交通是为公众服务的,既包括市民,也包括菜农,两者并不存在冲突,对菜农多一份理解,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

也有人说,这条轨道交通,跑出的不只是风驰电掣的速度,还“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说得没错。一个个背篓里,装的是一家子的生计,也承载着城市温度。正如有央视新闻网友动情地说,“(这条地铁)不仅承载了他们的希望,也带他们驶入了春天。”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其实,不只是重庆,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幸福城市”,用人性化安排呵护烟火日常,用制度设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这样的城市有温度!

理解与包容展现城市温度

公共交通容许乘客携带菜筐,本是一件暖心的惠民之举。此前,该项政策刚刚推出的时候,就在互联网上引起一片赞誉之声。在不少网友看来,重庆的做法不仅便利了市民,也让整个城市多了不少人们熟悉的烟火气息,是一座城市包容性的最好展现方式。

针对公共政策提出意见当然是个人的权利,但就此事而言,这样的建议实在经不起推敲。且不说城市的公交和轨道交通本就有公共属性,容纳乘客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本就是其基本职能之一。况且,一个菜筐本身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因此,不妨对携带菜筐的乘客多些理解和同理心。

当然,从报道看,该建议并非指向全时段禁止,而是特指早晚高峰期间。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合理。城市轨道交通不是“上班族”的“专用车”,卖菜老农也有在早晚高峰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需求。换言之,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能为了一群人的所谓“便利”而将另一个群体排除在外,尤其是在后者所拥有话语权本就不大的情况下。

更进一步看,这不仅是个“谁有权利在早晚高峰乘坐公共交通”的问题,城市治理的复杂性也不允许决策者作出类似的决策。试想,如果将菜筐换成体积较大的行李箱,这类异议是否还会出现?

本质上,这类建议之所以出现,还是受到了某种刻板化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固有观念中,地铁在物理层面应该是“干净”的,而菜筐可能携带的泥土会破坏这种“干净”,受其影响,那些由植物编织而成的菜筐似乎也就具备了某种“破坏力”,但实则不过是一种“想当然”。令人欣慰的是,当地轨道交通部门并未受到类似观念的影响。

要明晰的是,提升公共交通的普惠性和均等化程度,本就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尤其是在公交、地铁等大多由公共财政提供建设资金的背景下,普惠性和均等化的原则更应得到普遍性的遵守。

由此而言,平等对待每一位乘客及其所携带的物品就尤为重要。原则上,只要其所携带的物品对公共交通安全不会造成威胁,那地铁运营方就该以最大程度的包容去接纳每一位乘客。

也即,无论何时,地铁和乘客都应该、也能容得下老农背上的菜筐。这不仅是一座城市包容性和多样性的体现,更事关民众的基本权利。而一座城市能否构建普惠均等和多元包容的公共交通体系,其实就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

也因此,对卖菜老农和他们背上的菜筐多些理解和同理心,其实也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背后是愈发公平的“市民化”

这条蹿上各大媒体首页的新闻,表面上看是“公文包”和“背篓扁担”的对立,但内里却能看到一个城市的温度,以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公平、普惠的趋势。

为什么会有“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的建议?有乘客认为,背篓菜筐占地面积大碍事,或者是菜品本身的气味较大。不过,必须要明确的是:挎着公文包挤地铁是生计,扛着几十斤的背篓奔波同样是生计。菜农的菜筐里运的是菜,更是一家人的奔头。城市公共交通,本应该为所有市民服务。在疾驰的列车里,白领和菜农都是乘客。在人生的打拼中,卖菜和坐办公室同是工作。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乘客”和“工作”不该有高下之分。

城市要“高大上”,但绝不等同于“冷冰冰”,地铁既要装得下公文包,也应容得下背篓扁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从这个角度来看,“背篓专线”不就是一条“富农专线”吗?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城市在利用公交系统鼓励农民进城卖菜。比如,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开通了17路跨省公交到江西九江市区,对去城里卖菜的农民只按人头收费,不额外收货票。安徽六安专门为农民开通公交,让村里的果蔬能快捷走上当地市民的餐桌。

曾经,我们有过为了“美观”和“整洁”而造成“千城一面”的教训。殊不知,有时候“杂”一点,恰恰是城市活力的体现。眼下,中国正处于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所谓市民化,不仅要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还要保障未落户人口能够平等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所谓城乡融合,不单是空间意义或户籍层面的推动,更是公民权利的公平化和普惠化。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而这,可能也是“背篓专线”背后最大的利好。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微信号、新京报、扬子晚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03-20 芭薇股份 837023 5.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