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链主”十年一跃迁,联想凭什么?

PC“链主”十年一跃迁,联想凭什么?
2024年03月12日 14:50 商学院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的飞跃式发展,使得个人与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全球最大PC创造商的联想,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刻,迎来了它的新定位,那就是成为AI PC时代的先行者。

过去40年,联想几乎实现了每10年一次的跃迁。第一个十年,联想以代理和分销国外产品为主;第二个十年,联想开创自有品牌,专注PC;第三个十年,通过有效整合成为全球PC第一;第四个十年,联想进入多元发展阶段,除了PC、手机、平板等IDG的设备外,还成立了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从事IT支持业务、智能运维服务、项目和解决方案服务三大类业务。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开端,从2024年开始,联想将陆续推出具备完整核心特征的AI PC,致力于推动个人计算设备的变革。

联想能否实现这一夙愿?推动其每10年就实现一次跃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这一能力能否推动联想走向未来?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全球供应链是联想企业运营的核心,也是保持企业效率和韧性的关键所在。作为PC产业链的“链主”,联想建设了“世界工厂”,为全球180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全球拥有30多个生产基地。显然,联想从国内PC龙头走向国际,向智能化转型的背后是异常庞杂的供应链网络。接下来,这一网络又会怎样发挥作用呢?

于并购中实现全球扩张

如何将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对接是留给联想的考验,从管理流程、体系、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联想积累了对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经验。

1984年,包括柳传志在内的11名科技工作者,拿着20万元启动资金,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计算所”)。

正是在这所小平房里,他们立志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彼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计算所出任总工程师,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同年,他在联想式汉卡鼎盛时期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该产品后来成为多年来公司的主要业务。

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改名为联想集团,“联想”的名称来源于汉字输入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产品——联想式汉卡。它的诞生带动了联想公司的微机销售,创建了公司品牌,为联想立足于PC界奠定了基础。

1988年4月,联想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面向国外出口自己生产的主机板。到1994年,联想主机板出口量已达500万套,占全球市场的10%,进入全球最大生产厂商前五名之列。这也预示着自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年,联想的目标不仅限于国内。

1994—2003年,联想从零开始创立了自有品牌,专注于PC业务,从最初被国外品牌打得几乎无法翻身,成长为国内市场第一,并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2004年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联想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这次收购,使它从一家中国市场公司跨越成为在全球160个国家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实现了国际化转变。而与IBM PC业务的整合过程联想耗费了整整7年的时间。

此后,并购整合成为联想全球化扩张的主要手段,通过并购整合,联想迅速开拓了国际市场,在PC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

ICT行业独立分析师孙永杰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并购可以使联想在相关行业中,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迅速确立自己“领头羊”的地位。不过,这其中也存在着挑战,主要是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并购后如何保持创新动力。例如,联想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后,其对再创新方面便略显不足。

的确,整合后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据媒体报道,杨元庆曾坦言,2004年收购时,联想加IBM PC的营业额是130亿元,但到了2008年营业额还是130亿元,甚至市场份额还略有下降。但这期间,联想做了很多打基础的工作,中国团队也学会了如何运营国际化业务。此后从2009年到2013年,联想经历了一段高速成长期,并在2013年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

在孙永杰看来,适应本土化是企业出海的关键。从宏观的角度就是人才、管理及运营模式的本土化,联想在全球化初期也曾遭遇过挑战,例如并购IBM PC业务后,出现了高层变动以及外籍员工对于中国式管理的不适应等情况。

杨元庆表示,“有些人误解,以为我们(联想)只会做并购,但并购是一门大学问。大家真不要小瞧并购,花钱并购容易,但整合是有难度的。”

如何将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对接是留给联想的考验,联想通过供应链的四次跃迁 ,逐渐形成了“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服务模式,从管理流程、体系、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联想积累了对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经验,通过百度平台、数字协作平台等赋能供应链厂商,为其在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链主”企业,联想积极发挥自身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同转型成长。通过调配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包括全球供应链、市场、销售、服务和品牌能力,助力创业者发展。最近这10年,联想开始进入到服务器、手机等新领域,形成了从智能终端、PC、手机、平板到基础设施相关的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领域,再到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内的整体布局。PC业务比例占据60%,其它业务占据40%左右。

以生产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为例,需要零部件约2000颗,这些零部件来自全球1000多家供应商。目前,联想在售机型配置超过120万种,需要管理多达200多万物料种类。由于每一种物料的生产制造工序和交付周期不同,因此,供应链管理能力是联想得以发展和保持韧性的关键。

联想练就“内生外化”

经过六年多的布局,联想形成了“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服务模式,利用联想分布在全球的资源,比如生产制造、软件开发、工程化优势、创新优势等,将销售、服务、市场等环节通过本地运营来实现。

联想40年的国际化道路,不仅是品牌不断升级的过程,更是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四次跃迁后,联想已经培养出更具有灵活性和抗风险韧性的核心竞争力。

1984—2002年,联想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采用的是单一模式供应链体系,这套体系中,一套供应链对应所有需求,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2003年。第二次跃迁随着联想销售业务的变革,建立了交易型和关系型销售模式,针对这两种业务类型的客户需求及业务流程的不同,联想在原有单一模式供应链的基础上,划分了“T模式”和“R模式”供应链。所谓“T模式”,是指联想产品的零售形式,即通过分销商、经销商,最终到达消费者;“R模式”则是指以批发的形式销售给企业、项目等大客户,通过客户管理对行业进行精耕细作,区分客户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

2004年后,联想加速了全球扩张步伐,“走出去”意味着必须改变原有的供应链体系,联想开始了第三次跃迁。2006—2012年,联想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公司的关键时期,要求供应链体系必须实现国际化。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联想建立起了一个全球协同网络,以及按区域和业务模块划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包括全球制造网络、全球物流网络以及支持全球业务的IT网络架构等。

2013年成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全球网络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传统商业思维,电子产品快速迭代、信息透明和快速传播以及“用户至上”的思维模式,再次打破了传统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模式。

2013年开始,联想打破了由独立部门运作的供应链体系,将供应链前移到各业务大区,建立起基于中国、亚太、欧洲和北美四大区域的供应链体系,让供应链更贴近市场和客户。

经过这四次供应链体系的跃迁,联想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2000多家企业建立起了有效连接。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环境,作为“链主”的联想需要主动保证链路的顺畅运转,而数字化转型便是提升效率的重要一环。

2017年成为数字化转型经济的元年。调研机构IDC曾对2000位跨国企业CEO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7%的人认为,截至2017年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其所在企业的战略核心。也正是这一年,联想开始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阶段,第五次跃迁拉开帷幕。

经过六年多的布局,联想形成了“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服务模式,利用联想分布在全球的资源,比如生产制造、软件开发、工程化优势、创新优势等,将销售、服务、市场等环节通过本地运营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围绕着制造业研、产、供、销、服进行全链条数智化转型,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数字化协作平台。据了解,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最终使联想的交付准确率提高了32%,人员成本累计降低近10亿元。

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联想经常提及的一个关键词是“内生外化”,即让IT组织成为联想业务部门产品的种子用户,在内部场景中去优先使用自有产品和技术,再将“内生”过程中积累的低碳经验和知识整合到不同解决方案中,“外化”给不同的企业客户。例如,在“内生外化”策略下孵化的子公司联晟智达,作为联想创投及全球供应链对外赋能战略平台,提供世界级供应链服务。

孙永杰认为,联想能够保持供应链韧性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化和智能化,以联想子公司联宝科技为例,其与全球数百家供应商互通,建立了端到端的运作体系和物流体系,特别设立大客户绿色通道,实现了订单的精细化高效管理。本土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使近60%的直接物料实现了本地化及时供应,形成了产业上下游集聚效应。

绿色供应链,“枷锁”or“通行证”?

以联想为代表的链主企业,通过建立低碳工厂,有效为其他行业赋能。

科技制造行业虽然不是高碳排放行业,但由于其供应链长、产品特性复杂、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因此总体能耗不容小觑。以数据中心为例,它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

2021年初,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打造绿色供应链已刻不容缓,科技制造行业需要成为先行者。

联想集团ESG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联想结合“3S”(即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行业智能及服务)智能化转型战略,率先实现自身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发挥“链主”作用,培育、带动和引领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低碳化、智能化转型;此外,还积极对外赋能,推动千行百业共同实现低碳化转型。

要把控好低碳转型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点并非易事,每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以联想的产品包装为例,通过提取竹纤维制作包装盒,从包装材料上减少碳足迹,因为竹子资源丰富、生长期短,竹纤维可以很快降解,是百分百的绿色材料。然而,与主流包装材料EPE发泡聚乙烯相比,使用竹纤维材料将导致成本增加近三倍。

从2016年初开始,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攻关,联想集团开发的新型竹纤维包装产品在2018年8月开始量产,应用规模逐年扩大。对此,时任联想集团包装工程高级经理白岩感叹道:这一举措牺牲了短期的利益,但符合公司及人类长远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则涉及到上千家产业链厂家。要将绿色理念落实到每个零件生产中,还需要“链主”发挥带头作用。例如,一台笔记本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两平方线材,为联想提供精密线材的制造企业立讯精密,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和电磁空调系统,有效解决了能源的不良消耗问题。

2007年以来,联想在各类产品线上全线应用可循环与再生塑料,总计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相当于种植了300多万棵树。

头豹研究院TMT行业首席分析师郑敏仪向记者表示,绿色供应链面临复杂的供应链结构,科技企业的供应链庞大而复杂,涉及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而打造绿色供应链绝非一蹴而就,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打破“枷锁”思维,将其转化为全球发展的绿色通行证值得深思。以联想为代表的“链主企业”,通过建立低碳工厂,可以有效赋能其他行业。

2023年11月6日,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全面落成。产业园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占地1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8亿元,预计将带动京津冀地区超千人就业,未来将年产300万台电脑及智能设备。该产业园致力于从零到一打造零碳工厂范本,共落地90项减碳举措,贯穿园区设计规划、建设到运营全过程。

经综合测算,该园区年碳排放量约1.2万吨,通过数字化手段确定碳排放,在自身减碳、光伏架设、绿电供能等措施后,将完成工厂碳中和。其中,自身减排和绿电绿能占比超过90%。

在王旋看来,AI时代的到来为联想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AI可以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另一方面,绿色科技又可以为联想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

AI PC改变传统生态

2023年,杨元庆提出了“AI for All”的技术愿景,着力于打造一种人人可以共享的AI驱动智能制造产品。

面对即将到来的AI PC时代,AIGC需求快速崛起,互联网客户对AI算力需求持续升级,这也要求以联想为代表的链主企业赋能更多供应链厂商进行智能化转型。

2023年,联想开启了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2.0的新阶段。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表示,从2017年开始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经过5年的历程,联想将原本的1.0计划升级为2.0,愿景为“互联互通,协同智能”。

据悉,联想的目标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建立一个数字协作平台,实现一级合作伙伴100%的数据连接,并逐步推动二级合作伙伴,实现端到端互联互通、整体共赢。联想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系统,实现全智能自完善的解决方案,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和所有合作伙伴之间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整个供应链生态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主动型数据分析驱动的业务决策、执行与人机交互闭环管理。

如今AI已成为PC开启第三次大升级的关键技术驱动力,AI与PC的结合将形成一个“算力平台+个人大模型+AI应用”的新型混合体,即AI PC。

记者从联想处了解到,为了推动AI PC规模化上市,联想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首席战略官阿木表示,迄今为止,具有最丰富模态交互能力的产品是电脑,电脑的全场景承载能力较强,手机在这10年承载的最重要任务是消费内容,但生成内容的产品仍然是电脑。此外,算力和储存私密空间的能力使电脑成为目前最受信赖的个人持有终端。

1月9日,在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展示了40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设备与解决方案,其中10余款AI PC产品成为焦点,这些AI PC产品通过结合大模型,实现了通用场景下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用户的个人AI助理。

郑敏仪指出,在过去几年中,由于PC市场创新陷入瓶颈,导致PC颠覆性创新变得十分困难,消费者因此延长了更换设备的周期。全球PC市场发展乏力,出货量明显下滑。然而,展望未来,随着AI PC的崭露头角,有望为PC行业带来新的升级,引领消费者进入更迅速的“换机潮”。

从数量来看,AI PC正呈现出入市数量逐渐增加、产能逐步提升及渗透速度加快的趋势。预计到2024年,AI PC产品的出货量有望达到0.64亿台,占据整体PC市场出货量的24%。而在2027年,预计其渗透率有望达到PC市场的63%。

实际上,早在2017年杨元庆就曾提出“All in AI”,并开启了围绕3S的智能化转型战略。到2023年,他进一步提出了“AI for All”的技术愿景,着力于打造人人可以共享的AI驱动智能制造产品。

 “不惑之年”的联想或许会借此迎来新跃迁。经过40年的全球扩张和供应链迭代,联想能否利用AI PC带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下一个十年的故事已经开篇,静待时间的检验。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