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题|刘汉元代表2024两会议案:建议进一步加快抽蓄、新型储能等多种储能建设
平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波动,储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近年来国内储能产业发展却一波三折,企业大打“价格战”,产品安全隐患、规划不明朗等阴影仍困扰着行业。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提出相关建议。
刘汉元表示,在各类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目前,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1~0.25元/kWh。如采用小水库方案,同时合理增加每日充放电次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左右。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达到62GW以上,到2030年达到120GW左右。但要匹配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该规划目标还远远不够。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按最保守估算,到202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需达到130GW,2030年达到250GW。
究其原因,刘汉元认为,制约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电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此外,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审批困难等问题也是各地遇到的实际困难。
对此,刘汉元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补齐历史“欠账”,跟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并继续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强化优势资源储备力度。
与此同时,锂电池储能也是近年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一项储能技术。随着电池价格不断降低,以锂电为主的新型储能获得快速发展,新增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不过,许多地方的新型储能装机仍然处在“建而不用”的尴尬境地。
刘汉元认为,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绝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方案解决。
除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外,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车载动力电池也被认为具备成为储能终端的巨大潜力。刘汉元提出,如能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大量闲置时间和冗余充放电次数,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不但为电网稳定作出贡献,还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充放电价差获得相应收益,分摊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如何激发动力电池的储能潜力?刘汉元建议,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充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