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024年03月03日 10:37 北京日报客户端

“龙脉”之说的来由

“龙脉”一词听起来似乎很神圣,可一听它的来历,却又有一点儿让人不好理解:一说,西山的“天下第一泉”是北京“龙脉”。理由是京城里皇上的日常用水都是从那里拉来的。又说,从虎坊桥往大栅栏的那条大斜街是北京的“龙脉”,因为咱北京城就是从西南来的。

而前些年一本叫《紫禁城风水》的书却说,北京的“龙脉”自昆仑山万里而来,终于天寿山——这是它万里而来的“聚结之所”。

明永乐帝在北平建紫禁城时特意堆起了一座山,其作用是把潜入地下的龙脉引出来,成为紫禁城的靠山,也称压制元蒙的“镇山”,使明朝的紫禁城成为“亿万年永安之地”。

不过,明初堆砌的“镇山”,不仅没有让紫禁城成为“亿万年永安之地”,却成了明朝覆灭的见证之地——明朝末代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在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之后,跑到“万岁山”东侧,以发拂面吊死在槐树下的。

“天寿山”在哪里?

“天寿山”是明十三陵的首陵——长陵的“玄武”(靠山)。

明十三陵分布图明十三陵分布图

图片来源:北京文博

明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并筹建北京宫殿等事宜。不想在这时皇后徐氏病亡。于是,又差遣官员四处寻觅“风水宝地”。他们曾先后勘察过口外的“屠家庄”、昌平的“狼窝儿”、门头沟清水河的“晏家台(燕家台)”、潭柘寺等地。这些地方虽也号称“风水宝地”,但要么是地名有讳(皇 上 姓“朱”,与“猪”谐音),要么就是地势过于狭小,不称“圣意”。

后来,一位号称是“地理家”的江西术士廖均卿勘中了燕山余脉军都山中的一个山间盆地。这个盆地方圆约40平方千米,且四面环山,中有溪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过盆地;其四周还有10个山口,可作守护陵区之用,其正南一口,左(东)有蟒山,右(西)有虎山,北有黄土山可供作“玄武”,很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学说中的理想宝地。

廖均卿将其绘制成图呈永乐帝御览。不想在御览后,还御驾亲往作实地考查之后,竟是“龙颜大悦”,只是将原来的黄土山,改名“天寿山”——这便是后来的长陵。而且自此后,一直到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共13位全都葬于陵域之内,因名“明十三陵”(现已与清东、西陵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

图片来源:北京友协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明永乐帝把黄土山改名“天寿山”也好,抑或是在紫禁城之北堆筑“万岁山”(也称“镇山”)也罢,都没能挽住大明王朝覆没的命运。

清康熙帝的《泰山龙脉论》

有清一代,一直把“长白山”视为自己的“祖山”。但是,自秦以降历代帝王的心目中,却一直把“泰山”当作国山。而且,自秦王始,屡有皇帝去泰山行封禅之礼。

清自定鼎北京之后,康熙帝玄烨即位遵顺治帝遗训,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四十二年(1703年)三巡泰山亲祀,行跪叩之礼。

有一次,康熙帝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在与大学士李光地等臣僚议完政事之后,突然说起了地理问题。

康熙帝问:汝等知山东碣石等山脉从何处发来乎?

熟悉山川地理知识的李光地随即回奏称:大约从陕西、河南来。

康熙帝即说:不然!山东等山,从关东长白山来,即如山海关与山东登莱相对,海渡不过二百里,中系海套。凡山东泰岱诸山来脉,俱自长白山来,来龙甚远,不知里数。

随后,他还发布了一篇《泰山龙脉论》。其大意是说,自古以来国人总以山脉论九州。其中说华山为虎,泰山为龙。但朕以为泰山只是一座相对孤立的小山脉。那么,它是在哪里发脉的呢?朕曾派人进行航海测量,发现泰山发脉于长白山……

天坛“七星石”新添一石的意义

如前所说,长白山是什么,是满族承袭先世——女真人视为祖宗发祥地的所在。因之,清兵入关定鼎京师之后,一直把祭祀长白山与祭祀祖先融为一体,并视为国之大典。

我以为,清康熙帝在这里推翻《山海经》流传的地理概念,认定泰山发脉于长白山,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满汉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并以此向世人宣示,清朝入主中原乃是顺应天地人和。而《泰山龙脉论》实则是在为他的这个论说找到了地理依据,为满汉文化同源一体找到了一个理论上的“法宝”。

清乾隆帝弘历则秉承其祖父旨意,曾先后去泰山10次(其间有6次登顶)。最后一次是在乾隆 五十 五年(1790年),这一年他已届80高龄。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在天坛东门内,原是象征泰山七座山峰的“七星石”东北角新添一石。这一石尽管体积比原有的七石略小,但它代表的是长白山,因此其意义非凡——它是在向世人表示满族和汉族同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入主中原也属正统!

天坛“七星石”

图片来源:微天坛

说实在话,从地质构造上,抑或是山脉的成因上,我们还真找不出泰山龙脉发端于长白山的科学依据。但是,却看到了清康熙、乾隆二帝在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所作的良苦用心。

中轴线是北京的“龙脉”

北京老城是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承载了咱中国人自远古以来从对天的敬畏、崇拜,到最后形成“以天为则,象天设都”文化理念的思想。

而从永定门到钟鼓楼,这条长15里的中轴线则是它厚重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以实践而言,中轴线是北京城规划建设的基准线,是全城左右对称布局的重要依据。

以政治而言,中轴线是封建时代“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集中体现者,在这里几乎集中部署了以太和殿为象征的,全城最高等级的建筑群。

以文化而言,中轴线是咱中国古人北极崇拜的集中体现,在天以紫微垣为中心,在地则以紫禁城为中心,形成皇城、内城、外城层层拱卫之势。

以艺术而言,中轴线是中国古代规划建设艺术的集大成者,体现了帝都建设的最高艺术成就。

清代北京城平面(乾隆时期)

图片来源: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当人们行进在北京中轴线上,其建筑物的巨大体量、建筑群之间的距离长短、空间大小,乃至太阳光影的多少等等,构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行进历程,让人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敬畏心理。

中轴线上的建筑物中,也无不以“龙”作为重要的标识。至于紫禁城中,那更是一个“龙”的世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金碧辉煌的“龙”,几乎无处不在,就连外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汉白玉基座都雕有1100多条龙。若遇天降大雨,则会形成“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因之,我们把中轴线称之为“北京的龙脉”,是名副其实的。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内容有删减

作者:朱祖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泰山 北京市 紫禁城 地理 永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1 星德胜 603344 --
  • 03-11 骏鼎达 301538 --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22.43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