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经济大省挑大梁——头部六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政策比较

2024年03月01日17:49    作者:招银研究  

  意见领袖 | 招商银行研究院

  文/程伟波 储楚 戴筱頔 李蔚林 程春晓 刘江伟 吉祥熙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随后在各省两会上,经济大省纷纷释放积极信号,扛起挑大梁职责。本篇报告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等六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各省年度工作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 2023年运行回顾:2023年,六个经济大省GDP合计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4.2%,发挥着经济“顶梁柱”作用。其中,苏鲁浙川是提振全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力量,而广东、河南表现略显疲软。同时,各省经济增长各有亮点。例如,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江苏“万亿之城”增至5座,山东产业升级成果显现,浙江的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四川消费旺盛、服务业强势,河南 “新三样”、民营企业出口展现韧性。

  ■ 2024年总体工作部署:六省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整体来看,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消费和投资、促进外资外贸发展等,均是各大省普遍提及的重点工作。部分省份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特色化的安排,广东、四川分别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两项国家重点城市群战略放在重点工作首位;粤苏鲁浙4省将文化事业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此外,浙江把政策引导单列、山东把数字经济单列、广东把海洋经济单列。与2023年相比,多数经济大省下调了2024年GDP增速、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多项目标,只有浙江逆势上调。

  ■ 重点举措解读:六省共同关注的工作重点:在科技创新方面,各地将从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联合体、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创新生态、机制保障等维度着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建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并举、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值得关注。在扩大内需方面,紧扣中央要求,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对外开放方面,与上年相比,突出稳外贸、引外资,扩大制度型开放。六省的特色举措:广东大湾区建设迈向纵深,围绕“一点两地”新定位,布局再上新台阶。江苏强调高能级平台体系打造,从创新平台、开发平台、产业平台三方面,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山东尤其重视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浙江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围绕民营经济特点,提出要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集群式发展。四川政府工作报告中能级提升与风险防范并重,将短长结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河南特色在于农业强省建设,农业发展措施贯穿于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到食品产业等全链条。

  正文

  2023年经济大省运行回顾

  回顾2023年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全国前六,六个经济大省合计达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4.2%,继续发挥经济“顶梁柱”作用。具体来看,广东GDP首次突破13万亿元,连续35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实现GDP规模12.82万亿元,稳居第二;山东、浙江GDP分别达到9.21和8.26万亿元;四川实现GDP规模6.01万亿元,排名超过河南;河南以5.91万亿元GDP规模,近三十年来首次跌出全国前五。

  苏鲁浙川稳健增长,粤豫增速放缓。山东、浙江、四川均实现6.0%的实际增长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并列第九;江苏以5.8%的增速超额完成增长目标(5%),连续第四年超过广东。广东、河南是唯二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5.2%)的经济大省,其中广东经济增速4.8%,低于全国平均0.4个百分点;河南以4.1%的经济增速居全国倒数,远低于年初6%的增长目标。

  从供给侧来看,经济大省工业整体强势,苏鲁尤为亮眼,但广东较为乏力;服务业相对弱势,川浙表现较好。六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其中江苏、山东增速均超过6%,增速最低的河南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4.7%);但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广东表现乏力,4.4%的增速显著低于江苏(7.6%)、山东(7.1%)、四川(6.1%)、浙江(6.0%)等省。而从服务业来看,六省中仅四川(7.1%)、浙江(6.7%)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8%),广东、河南增速乏力,均低于5%。 

  从需求侧来看,经济大省投资表现总体较好,但消费增速不及全国。在消费方面,六省中除四川(9.2%)、山东(8.7%)社零增速超出全国(7.2%)外,其余四省社零增速均低于7%。在投资方面,苏鲁浙川增速均远超全国,但广东、河南表现弱势,增速不到3%。在进出口方面,六省表现较为分化:山东、浙江外贸稳中向好,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实现正增长,浙江出口总额更是超过江苏跃居全国第二;广东外贸出口表现较为稳健,增速(2.5%)大幅高出全国水平(0.6%),在全国外贸大局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江苏、四川、河南进出口承压,均呈大幅负增长。

  总的来看,苏鲁浙川是提振全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力量,而广东、河南表现略显疲软。但在此基调下,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不同的亮点。例如广东虽面临多重压力,但名义增速较高,GDP总量领先江苏的规模从2022年的6243亿元扩大到7451亿元;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江苏区域发展格局更为均衡,常州首次跨过万亿大关,“万亿之城”增至5座,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山东产业升级成果显现,产业竞争力提升显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1.2%和9.5%。四川消费旺盛、服务业强势,举办了大运会等重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且旅游业强劲复苏,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河南进出口总额虽增长不佳,但“新三样”、民营企业出口方面展现出发展韧性,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9.5%,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22.9%。

  表1:2023年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数据对比

  资料来源:各省政府官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4年经济大省总体工作部署

  六省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整体来看,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消费和投资、促进外资外贸发展等,均是各大省普遍提及的重点工作。部分省份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特色化的安排,广东、四川分别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两项国家重点城市群战略放在重点工作首位;粤苏鲁浙4省将文化事业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此外,浙江把政策引导单列、山东把数字经济单列、广东把海洋经济单列。2023年相比,多数经济大省下调了2024年GDP增速、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多项目标,只有浙江逆势上调。从具体举措来看,6个经济大省的重点工作中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等事项排序较为靠前,经济大省稳增长的担当作用更加凸显。

  分省来看,广东省工作报告呈现出“站位更高、引领性更强、措施更务实”的特点,在总基调上,提出要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全省各项工作,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同时,多个重点举措在提法上也紧扣“闯”、“创”、“干”的总体精神,例如,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虽然不是全新提法,但却是首次集中出现在年度重点举措条目标题中,充分体现广东要当好示范的时代担当。此外,与上年的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相比,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位序有所前提(从第五条改为第二条),增加了海洋经济的单独小结,并将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进行了拆分。

  江苏站位更高,服务国家战略。一是首要任务由“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变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023年在内需、政府投资方面着墨较多,2024年在进出口、稳外需、外商投资、民间投资等方面加大了阐述力度。二是科技创新由内嵌于“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到单独成节,位置提前(由第三条变为第二条),且阐述更为系统。三是突出“新型工业化”,较上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为聚焦。四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两个位次(由第八条变为第六条),特色文旅有望成为重点领域。五是由“风险的防范化解”变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强调发展和风险防范的联动,一方面江苏的保交楼和政府性债务等风险化解进度良好,另一方面体现了边发展边处置的新思路。

  山东一以贯之重视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站位更高,防范风险要求更严。2024年山东继续将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总体部署强调经济大省的担当:“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防范风险方面,明确提出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确保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到位、扎实完成“保交楼”年度任务。

  浙江强调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打造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条目精简(由12条缩减为10条)、顺序调整(促消费、平台经济、科技创新等内容前置)、内容扩充(数字经济、传统产业)等。总体来看,2024年的工作报告更注重政策引领,注重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重点围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等内容展开。

  四川重点工作安排突出高质量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创新”和“内需”的排序调整。“创新”由2023年的第六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二位,并且新增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内容;“内需”则由2023年的第二位下降至2024年的第四位。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在深化改革部分增加了“深化财政金融改革”的内容。

  今年河南省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的突破上来”,在总基调上,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显示出政府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高度重视。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条目扩充(由7条增加至9条)、顺序调整(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内容排位上升)、内容扩充(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等。总体而言,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河南更加重视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等工作,体现出在新领域寻求增长点、摆脱旧增长模式影响的发展思路。

  表2:经济大省2024年主要目标及变化情况

  工作报告;各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注:2024年目标若高于2023年目标,标红色;若低于2023年目标,标绿色

  表3:经济大省2024年重点工作及排序

  资料来源:2024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4年经济大省重点举措解读

  3.1 经济大省共同关注的工作重点

  (1)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六省在两会报告中均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上年相比,位次普遍提前、措施更实。各地将从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联合体、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创新生态、机制保障等维度着力。此外,对于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型企业数量等普遍提出量化目标。

  相比而言,江苏、广东部署更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基础类创新、应用类创新、科创体制机制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举措。其中,江苏更为突出基础类创新,强调要“高标准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基础研究行动”、“加快打造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作为科教大省,基础类创新是江苏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优势;广东的应用类创新为其优势,明确要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产业与科技互促是广东发展的关键优势。此外,广东还在创新章节强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六大省中的唯一一个,建设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体系、优化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等表述值得关注。其他四省中,山东将会加快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浙江将会加强科教领域补短板,四川致力于打造“西部创新高地”,河南基础相对较弱,更为注重依托“两城一谷”【注释1】提升区域创新能级。

  (2)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六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工业化”展开部署,有四方面内容值得关注:一是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强链补链、制造业“三化”【注释2】是发展重点。二是强调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详见表4),其中,未来产业多为六地新增。三是高度关注数字经济,主要涵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维度。如浙江、江苏制定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山东将数字经济单独成节,四川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两业融合”【注释3】。相对而言,广东、江苏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未来产业;山东更加注重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四川突出全面落实六大优势产业,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而浙江则更为突出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等。

  表4:六大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重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招商银行研究院

  需要说明的是,六省报告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虽然普遍隶属于不同章节,但并非割裂,而是共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六省报告均提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详见表5),围绕科技攻“尖”、产业“向新”两条主线开展部署,强调两者的有机融合。

  表5:六大省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表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招商银行研究院

  (3)着力扩内需

  扩大内需工作重要性继续上升。六省工作报告基本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促消费方面,一是新型消费成为关键词,各省纷纷提出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国货“潮品”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这些与上年相比,普遍为新提法。二是特色文旅成为热点,在四川、河南等文旅出圈省份备受关注,比如四川提出要保持文旅经济热度、河南提出重点挖掘文旅消费潜力。三是提振大宗消费,六大省普遍提到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消费,山东提到要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广东提到家电下乡等。此外,四川、河南提到要“落实带薪休假”;江苏、浙江强调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其中江苏为较上年新增,要“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

  扩投资方面,一是重点方向由传统基建向新领域转变,主要聚焦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三大工程”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如广东、江苏、浙江均强调利用政府类基金撬动科创、战新产业;江苏提出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广东将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四川要推进新型能源建设;“三大工程”领域,头部省份着墨不同,广东是唯一明确提出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省份,可以关注其后续金融服务落地情况。相比而言,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新领域、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更受关注。而在四川、河南、山东,交通强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政府投资,篇幅占比相对更高。二是强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如江苏提到要出台专项政策,广东、浙江提到要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山东提出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鼓励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此外,部分省份(如四川)特别提到要利用好国家增发国债、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4)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上年相比,更为突出稳外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在稳外贸方面,一是拓宽贸易对象,如四川提出拓展向西开放新空间,广东、江苏、山东均提出稳住欧美日韩等市场,更大力度开拓东盟、中东、中亚、非洲、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二是培育外贸新动能、新业态,各地积极部署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动能,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海外仓、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做大外贸“新三样”规模。三是建强用好开放平台,如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上合示范区等。此外,广东、江苏、山东还提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在利用外资方面,关键词有招引外资外企、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引导存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发展外商总部经济、推动科创合作、产业合作区建设等。如广东要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招引全球贸易商、采购商;江苏要出台外商投资专项政策,开展“跨国公司江苏行”系列活动,积极引进“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制造业外资”;山东要“加大金融业等领域引资力度”;浙江围绕“以超常规力度招引‘大好高’和专精特新外资项目”,提出定量目标;四川要“大力招引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和小巨人企业”等。

  横向对比,广东、江苏、浙江三省,深层次开放、制度型开放更为突出。三省均提出要探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其中,江苏在制度保障、科创合作、园区共建方面特色鲜明,包括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制定实施《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从制度层面进行营商环境保障;“支持外资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浙江突出“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目标,提出发展多式联运、落实启运港退税、提升港行服务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系列举措。

  注释

  1、“两城一谷”即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

  2、“三化”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3、“两业融合”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3.2 各经济大省的特色举措

  (1)广东:大湾区建设迈向纵深

  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大湾区布局再上新台阶。大湾区建设自2019年开始已经连续6年被放在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首位。措辞从“举全省之力建设”到“深入推进”,再到“纵深推进”。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注释4】的全新定位。在此背景下,工作报告强调要围绕新定位,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其中,在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方面,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内外循环的联通作用,可以关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跟进“粤车南下”政策的落地以及“数字湾区建设”等软硬联通的重点事项;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方面,关注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医药等粤港澳重点产业创新合作领域,紧跟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关注横琴全岛封关运作、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南沙先行启动区建设、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出台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方面,持续跟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及时跟踪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的发布【注释5】。

  强化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关键举措之一就是有序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利用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完备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发展。目前,广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型【注释6】,今年在继续落实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制定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创新协作双方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和联合招商机制,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推动跨区域产业共建。

  围绕湾区经济特色,发力海洋经济。广东是六省唯一把海洋经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单列的省份,提出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再造“海上新广东”。背后有两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全国领跑、且发展潜力大。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14%、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因此今年在全面承压的环境下特别强调了要挖掘经济增长的“蓝色动力”,从海洋资源禀赋出发建设海上新广东,加强海洋强省建设,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从产业领域来看,将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广东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和面向南海发展的独特优势。2023年6月,广东与海南签署了推动两省相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平台。2024年,将进一步以“港湾”融合为导向,打造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重要枢纽,推进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与广东产业优势联动发展。

  (2)江苏:打造高能级平台

  江苏报告从多维度强调了要打造高能级平台体系,充分发挥平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具体来看包括创新平台、开放平台、产业平台等三大类型。

  在创新平台方面,着力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矩阵。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目前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40多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矩阵,如重点实验室(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和钟山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重大农业科创平台(南京国家农高区、农创中心)等。在此基础上,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以实验室联盟为抓手,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开放平台方面,强化高端平台建设。一是不断提升开放载体能级。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转型升级。二是继续实施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制定实施新一轮制度型开放任务清单,争取国家支持江苏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三是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根据近日江苏制定的《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2024年度推进计划》,全年将重点建设15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培育110个以上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在产业平台方面,发挥园区优势,打造标杆园区。江苏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江苏9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30强,苏州工业园区连续八年综合排名第一。今年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科技、外资利用、低碳、区域共建等领域打造标杆园区。具体部署包括高质量建设一批科创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南北共建园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零碳园区等。

  (3)山东: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山东将数字经济作为单独一个重点举措展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报告提出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维度分别制定了一系列量化目标。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培强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建设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0家左右;围绕先进计算、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新型电子材料等领域,培育10家左右数字产业集聚区。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新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10家左右,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将部署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计建成5A级省级新型数据中心25个以上,智能算力比例达到30%,建成“山东算网”;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打造典型应用项目500个以上,新开通5G基站4万个。

  另外,需要注意山东部分领域风险隐患。在2024年面临的发展挑战中,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领域的风险之所以成为增列的挑战内容,与山东部分区域在2023年连续出现爆雷事件密切相关。虽然山东省整体地方债务压力并不突出,但是潍坊、青岛等市的部分区域连续出现爆雷事件,让山东成为“经济大省”中在债务领域最“惹人注目”的省份。因此,报告对2024年的风险管控要求更高。对于2024年债务化解目标和举措,明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建好金融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

  (4)浙江:强化政府引领作用

  今年浙江省政府报告关键特色在于更注重政策引领,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在有为政府方面,精准发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2024年将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注释7】,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在有效市场方面,提出要深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特点与不足,着重强调了要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集群式发展。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但民营企业地理分布分散,集群效应较差,且偏重于做核心产业的配套,在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发展相对不足。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浙江国有企业资源少,园区实力不强【注释8】,创新引领作用不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着力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专业化特色小镇。此外,新增政府基金相关内容。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亿元,并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投早、投小、投科技”。

  此外,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联合。浙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全国前列,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人工智能等领域全国领先。在进一步发挥数字产业优势的同时,做好产业数字化,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到85%。在服务配套方面,一则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法律会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二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制度体系,提升数字经济规则软实力。

  (5)四川:能级提升与风险防范并重

  推动国家区域战略实施依然是四川的首要重点工作。一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牵引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大文章,加强川渝共建,要滚动建设300个重大合作项目,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同时,要加快提升成都都市圈发展能级,支持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构筑向西开发战略高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统筹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提升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

  四川省另一个亮点是将采取短长结合方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除了在防风险板块中提出了一揽子化债方案,与2023年相比,还在深化改革部分增加了“深化财政金融改革”的内容,形成长短结合的综合机制。在短期化债措施上,一是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推动地方债务综合化债工作方案落地,分层分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二是对违规新增举债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严格管控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和融资行为,建立市县债务化解激励机制。在中长期结构改革上,一是谋划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二是深化转移支付改革,突出奖勤罚懒导向,精准推动财力下沉;三是强化预算安排与绩效管理、财会监督结果挂钩,对高质量发展实绩较好地区加强整体激励,对绩效突出项目加大事后奖补,对引领性示范性领域强化间接引导;四是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从制度机制上遏制和防范政府违规举债、平台公司过度举债。

  (6)河南: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河南报告的主要差异化特色在于农业强省建设。虽然江苏和山东都提及农业强省建设,但只有河南的农业发展措施贯穿在多个重点板块,覆盖了从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到食品产业等全链条。

  首先,在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关举措中都着重提到农业。在国际创新高地建设中,“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的三足之一就是建设中原农业谷。2024年将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工程,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开展一流种质资源库建设行动,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新引入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构建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也被列入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聚焦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酒饮品,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实施牧原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双汇第三工业园、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支持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企业创新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其次,单独一章节着重提出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明确要扛 “牢粮食安全重任”:一是保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50万亩;规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的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二是增产量,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三是提效益,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方案,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设施食用菌188万吨、设施渔业10万吨。

  注释

  4、一点两地即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5、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清单于2020年发布,共有六大类40条。

  6、“1+14+15”的政策体系中,“1”是《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14”是14个省级配套文件,包括主平台建设方案、对口帮扶方案、考核办法、财政支持方案、产业转移基金组建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等;“15”是粤东西北12个地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个地市的实施方案。

  7、“8+4”政策体系,即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张要素保障清单。

  8、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浙江没有园区进入全国前十。

  (本文作者介绍:招商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大类资产及重点新兴行业等。)

责任编辑:刘天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