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我会和大家一起跨年守岁!”来自伊朗的铁杆“杜甫迷”留沪过年

“除夕夜,我会和大家一起跨年守岁!”来自伊朗的铁杆“杜甫迷”留沪过年
2024年02月09日 15:25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今年,我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上海过年了。除夕夜,我会和许多中国人一样跨年守岁。”这位入乡随俗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外教——伊斯梅普尔教授是伊朗的著名诗人、神话学家。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讲授伊朗的历史文化和巴列维语(中古波斯语),同时也是一位铁杆“中国迷”和“杜甫迷”。

而这也是他第14次来到中国,第3次来到上外任教。他告诉记者,这个春节长假主要是陪伴家人,天气好的话,打算带她们一起去杭州玩玩。

伊斯梅普尔教授(中间)在上海过年。

【在中国陆续生活了25年】

初次见伊斯梅普尔教授,被他一身复古的气质所深深吸引。高眉深目、睫毛弯长、浓郁的卷发、深邃的眼神,古典中透露着一种刚毅。

出生在伊朗里海一座海滨小镇的伊斯梅普尔教授,是伊朗著名的诗人、神话学家,同时也是德黑兰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伊朗古典语言文化教授,2023-2024年度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讲授巴列维语,也就是中古波斯语。

伊斯梅普尔教授。

曾经旁听过伊斯梅普尔教授上课的孙冶东,现在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教授讲授的是中古波斯语,相当于中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初期伊朗使用的语言。”孙冶东解释,由于是古代波斯语,借用阿拉米文,每个字母对于发音、意思,并不是一一对应,所以有些字母需要老师来解释、引导。“对于这种冷僻的语言,伊斯梅普尔教授能讲得很详细、深入浅出,让我们受益匪浅。”

伊朗和中国隔得很远,过了河西走廊,还得穿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不过,伊朗却是终点为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所以,中国历来和伊朗有着很深的交流。在伊斯梅普尔教授眼中,伊朗和中国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都拥有古老的文明,两国人民一样都内心情感丰富。

教授参加“布拉格作家节”

“我在2004-2006年间曾在中国生活过,去过北京、南京、成都、青海、马鞍山等国内不少地方,但是我更喜欢上海,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对我而言有不少值得回忆的故事。”伊斯梅普尔教授回忆道,自己曾经住在广灵一路附近,“我发现那里的街景、风景很传统,有古典韵味,有历史的厚重感。”

喜欢创作诗歌的他,在自己写的诗歌中甚至有一些关于广灵一路的回忆,比如《一沙一蝴蝶》中,“……她在祈求什么?可又不敢问广灵一路上叮叮作响的骑车人……”,除此之外,他也写过关于人民广场和鲁迅公园的诗歌。

教授自己写的书《神话、文学和艺术》。

【传播两国文化的使者】

20年前,伊斯梅普尔教授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是为了教书,后来在上海他认识了不少当地的诗人、文学家。近年来,他以学者和诗人的双重身份频繁出席伊朗、意大利、德国、法国、捷克和波兰等地的文学研讨会和国际诗歌节。

在伊斯梅普尔教授眼中,伊朗和中国两个文明古国的对话从千年前就开始了。又称为“刺桐城”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因有着繁荣的海外贸易,众多信奉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的波斯商人后来到泉州定居,在这座城市留下建筑、墓葬、碑刻等众多伊斯兰、拜火教和摩尼教的文化史迹,现今泉州还散居着5万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后裔。

伊斯梅普尔教授参加有关诗歌的活动。

由于对古代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很感兴趣,他认识了一位叫“严力(音译)”的诗人,严力的一句话启发了他:虽然您不懂中文,但可以用英文研究中文。严力带着他参加了许多中国的文化活动。“期间,我也学过一段时间中文,但觉得挺难的。”伊斯梅普尔教授笑着说。

尽管不会中文,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中国文学的喜爱。“我和严力合作十分愉快。我会先把我的诗翻译成英文,再由严力和我的朋友——美国汉学家梅丹理(Denis Mair)翻译成中文。当然,中国诗人诸如严力的作品也会按照这样的方式被翻译成波斯语,在伊朗的文学杂志上出版。”

外教的书《摩尼教的文学》,这是在中国吐鲁番发现的公元3世纪文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海岸的中国诗人、翻译家,向伊斯梅普尔教授介绍了李白、杜甫等中国古典诗歌,而他又通过各种英文书籍了解了鲁迅、艾青和北岛等现当代诗人以及莫言等中国现当代小说家。随后,通过英文,伊斯梅普尔教授将包含中国现当代和古典诗歌作品的诗集翻译成波斯文,并在伊朗出版了各种诗选。

除了传播两国文学,伊斯梅普尔教授对文献考古、古代语言和神话学也有贡献。几年前,新疆吐鲁番吐峪沟出土了摩尼教文书残片,这是1700年前的中古波斯文,伊斯梅普尔教授受邀去进行辨认、解读,并参加了数次学术讲座。

在新疆发现的中古波斯文残片。(来源:网络)在新疆发现的中古波斯文残片。(来源:网络)

【铁杆“杜甫迷”】

在伊斯梅普尔教授的传播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伊朗文学。

比如说,伊朗的一位古代诗人——奥马·海亚姆在中国就很受欢迎,因为他的诗歌更多是描写关于自然与人类的情感,这些与中国古代诗歌很相似,同时在形式上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四言绝句”。而李白的诗歌则在伊朗很受欢迎。在不少伊朗人心目中,李白的地位甚至和被称为“诗人中的神舌”的哈菲兹一样,是中国的“哈菲兹”。

而在伊斯梅普尔教授心中,“相较于李白的理想主义色彩,杜甫更贴近现实。”一谈起杜甫,伊斯梅普尔教授可谓是一位铁杆的“杜甫迷”,他曾去过“杜甫草堂”追寻这位伟大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伊斯梅普尔教授一家三口。

“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来读杜甫的诗歌,从杜甫身上得到启发。”在一次成都的国际诗歌节上,伊斯梅普尔教授当众表示,把杜甫“带到”伊朗,这么做的动力就是向世界推介杜甫。“我爱杜甫,杜甫是一名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命运多舛,却又心怀天下,他不仅仅是一名诗人,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我翻译了杜甫的一些诗歌,在伊朗,学生会阅读杜甫诗歌的译作。因为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杜甫与其他中国诗人的故事对整个世界都极具价值。”

今年,是伊斯梅普尔教授第14次来到中国,也是疫情后第二次来到中国。这次来,他发现,中国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高校的办学和科研方式也变化很快。“和20年前相比,中国的文学界与世界的接触更多了!”今年,也是他第三次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增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化界的联系,沟通文化。”

伊斯梅普尔教授在上外松江校区。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