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腌制、熏制、包装……眼下,在清镇市麦格乡小谷陇村腊肉加工厂,工人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加工厂晾架上的熏腊肉和香肠整齐排列,青冈木独特的烟火气夹杂着一股浓郁的腊肉香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我是脱贫户,要照顾老人不能出去打工,没想到现在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在腊肉加工厂杀猪,忙的时候有几千元的收入。”小谷陇村旧院组脱贫户徐仕海说。
小谷陇村是四印苗族群众聚居地,全村共有368户1531人,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3.5%。据了解,当地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动力的流失使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让留守劳动力走上致富路?2021年,在麦格乡党委及来自贵阳银行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文刚的帮助下,小谷陇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党支部+品牌策划+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清镇市绣美麦格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按照苗乡传统工艺,选择熟饲料喂养的优质猪肉作为原材料,精选配料腌制,使用青冈木熏制,打造推广“绣美麦格”牌腊肉、香肠等特色农产品。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修建1200平方米厂房,解决了100余人的临时就业问题,辐射带动150余户农户增收。一块块腊肉熏出人间“烟火气”,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合作社优先向群众收购熟饲料喂养的生猪,熏腊肉用的青冈木也是向群众收购的,工人基本上都是这附近的村民,腊肉和香肠销量非常不错,今年已经产出5000多公斤了,这几天在贵阳银行的帮助下又卖了1500多公斤。”小谷陇村村委会副主任、合作社腊肉加工厂带头人王贤友说。
腊肉加工厂是小谷陇村的集体经济产业,能带动更多农户养猪,也能增加一些临时就业岗位。“接下来,麦格乡将继续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断扩宽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干部带头、合作社运行、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的发展路子,逐步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打响‘绣美麦格’品牌,为乡村振兴添足动力。”麦格乡党委书记张勇说。
杨雪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腊肉加工忙 村民“钱袋”鼓》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