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技网
通讯员 武少峰 曹婷婷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纵横管线之中,巍巍釜罐之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1月31日,新疆天业乙炔公司的副总经理、天能乙炔党支部书记王成说:“每当技改完成,生产装置的高效运行,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15年的耕耘奋斗,让37岁的王成从化验员蜕变为“技术能手”,从一名普通的化工工人成长为集团干法乙炔的技术创新带头人。王成先后获得天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天业工匠、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勤学苦练,成就“硬功夫”
2008年,从新疆昌吉职业学院毕业的王成来到新疆天业4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主动请缨到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干法乙炔分厂工作。
初进厂时,为练好基本功,他掂着各种取样工具跑在三座40多米高的厂房中,每个班爬二十多个来回;调任生产车间主任,他带着图纸和笔记本,每天行走数万步,只为摸清生产情况;设备进行改造,他在摸着都烫手的发生器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回忆第一次现场处置异常情况,王成历历在目:“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我看到老师傅熟练地维修设备、调整参数,用自己的双手把技术障碍消除,使装置正常运转,让我十分震撼,我决心要把这个功夫学到家。”
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短短几年,王成便掌握了干法乙炔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等技术,成为干法乙炔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
潜心钻研,寻找创新突破口
干法乙炔有1800多台动设备,700多台静设备,各类管线加起来有数十公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成的身影。
公司的创新展墙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发明创造,谈起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王成如数家珍。
“一根筋”搞创新,“一口气”抓生产。这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他受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启发,发明了双层注水系统,延长了发生器运行时间,实现了系统在线切换;他从拉力器的弹簧部位获得灵感,发明了上料系统自动清扫装置,降低消耗的同时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他利用调整布料盘角度的方法,完善了设备出料不匀的难题。
天业集团干法乙炔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
自主研发干法乙炔装置,行业内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
“一粒灰也不能冒,一颗料也不能漏,一滴水也不能排。”王成立下军令状。
许多个深夜里,他分析一个个生产数据,一遍遍模拟系统运行,查资料、看图纸、跑现场,和设备厂家反复沟通不断探索改进,带头吃住在技改现场,对整套装置进行优化改造。两年后,电石的消耗量终于从每吨1.65下降至每吨1.45,实现投产以来最低消耗。
“消耗降低了0.2,也就是我们生产一吨PVC可以节约电石200多公斤,一年算下来节约电石约10万余吨,降低成本约3个亿。在王师傅的带领下,通过技术改造,我们不仅在节能、节水等方面效果显著,也率先实现了我们干法乙炔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同事们自豪地说。
带着一群人奔跑
2017年,王成牵头成立了干法乙炔技术创新团队,不断解决干法乙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以技术创新促进人才培养。
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方法手把手教给身边的人,带着大家一起去思考、去琢磨、去实践。
“把我的技术分享给大家,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出一份力,一群人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很多。我想带着一群人奔跑!”
他牵头完成各类技术创新130余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成果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2023年,王成主持完成的《干式乙炔发生器注水系统在线清洗过滤装置》这一创新项目,获得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