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第一股”闭店涉嫌跑路

“早教第一股”闭店涉嫌跑路
2024年02月01日 09:5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现在凯德晶品美吉姆存在闭店跑路情况……”“想要回课时费的家长速来”,2023年12月29日晚,生活在海淀的新手妈妈王慧(化名)接到了一条来自美吉姆北京凯德晶品中心(下称“凯德晶品美吉姆”)任课教师的消息。

王慧心头一紧,立即询问孩子的排课老师。她这才发现,该老师不仅更换了微信头像和名称,而且再也没有回复她的消息。

隔日一大早,王慧就来到凯德晶品美吉姆,这里大门紧闭。门口聚集着数位闻讯赶来的家长和老师,还有商场员工在为家长做登记。

凯德晶品美吉姆“忽然闭店”并非孤例。去年以来,A股上市早教品牌美吉姆(002621.SZ)风波不断,多家门店“忽然关店”“家长维权”等消息持续发酵。迫于无奈,家长们只能向各类监管部门、12345等市民热线进行投诉,抱团维权。

1月1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凯德晶品三层的美吉姆已经人去楼空。

2023年12月30日,凯德晶品美吉姆门口聚集着数位闻讯赶来的家长和老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I摄2023年12月30日,凯德晶品美吉姆门口聚集着数位闻讯赶来的家长和老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I摄

头天还在上课,隔天就 “人去楼空”

突然的闭店让王慧始料未及。2023年春天,她为刚一岁的孩子在这里报名成为会员,购买的课程包共有108个课时,花费2.1万余元,目前还有100余课时尚未使用。

一头雾水的家长们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相互通知,建立微信群进行“自救”。群里很快聚集了数百位家长。王慧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出示的聊天信息显示,她所在的家长维权群内,还有数百位家长在“等说法”,累计涉及金额已经达到数百万元。

2023年12月31日,北京凯德晶品房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贴出了一张《商场对顾客告知书》。其中提及:“美如美教育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美吉姆凯德晶品中心)因自身原因在未事先书面通知我公司的情况下,已于 2023 年 12月30 日擅自停课。该公司所实施的各项行为与商场无关,应由该公司自行处理并承担。”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凯德晶品三层的美吉姆,这里已经人去楼空。

一名在该门店工作的任课老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已拖欠其工资和社保月余,他们也在找途径维权。

“那你们怎么还坚持上课?”面对询问,该老师坦言:“之前也有拖欠过社保,但最后交上了,总觉得还能撑一撑,没想到这次撑不住。”

多位会员家长回忆,即便是在拖欠老师工资、物业房租期间里,凯德晶品门店的销售活动还在照样进行,还有以“双十二”、感恩节等为名的优惠活动,鼓励家长趁着优惠囤课。

从表面上看,一切照常进行,闭店似乎毫无征兆。

“12月1日房租到期,12月11日还让报名呢!”有家长反馈,刚花了近2万元买的课还没上几节,店就忽然关闭了。

还有家长曝光称,排课老师晚上6点发微信说“宝宝家长元旦愉快”,到了9点就变成“快来一起要钱”。

一地鸡毛之中,2023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美吉姆(中国)总部发表声明称,公司与北京地区美吉姆加盟中心系授权合作关系,各加盟中心为独立经营主体。

声明中称:“在得知北京地区美吉姆加盟中心实际控制方Blue Skyline Holding Inc.存在潜在经营风险后,第一时间与所涉中心负责人取得联系,沟通解决方案。”“很遗憾,经过多轮协商,北京地区美吉姆加盟中心的实际控制方拒绝签署相关协议,在未与我们沟通的情况下作出了闭店、并店的决策。”

2023年12月31日,凯德晶品美吉姆贴出了一纸“告知书”。其声称,过去的三年,“北京凯德晶品中心承载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并且“近期外界种种舆论风波,再综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现状以及我中心的经营情况,不得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按照告知书的消息,“本着一切从会员权益出发”,美吉姆凯德晶品中心将于2023年12月31日停止运营并提供两种“转课”方案,相关方案将于2024年1月15日前公布等。对此,很多家长并不愿接受,“之前凯德这边就承接了很多其他校区转课过来的老师和学生。别说保证质量了,能维持运营吗?”

在美吉姆的小程序上,即便是已经关店的日子里,仍能在小程序上查到不少孩子的剩余课程还在消耗中。

记者拨通了“告知书”上的预留电话,对方自称是上市公司委派的善后团队。对方表示,目前,复课已不可能,针对家长剩余的课程,他们会委托第三方客服平台进行转课,最终方案要等待1月15日的公告。而对于家长的退费需求,其明确表示“无法解决”,称家长有走法律途径的权利。

然而,直到1月16日,转课安排仍然没有公布。

2023年上半年倒闭72家

公开资料显示,美吉姆儿童早教品牌于2009 年进入中国。2019年4月,美吉姆借壳三垒股份上市。“美吉姆”曾被称为“早教第一股”,开展早教中心的直接经营和特许经营业务,高峰时期,美吉姆在全国开了500余家门店。

从具体课程看,美吉姆主要为0~6岁儿童提供欢动、艺术、音乐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多打包出售,动辄数万元。然而,自2023年以来,美吉姆在广州、上海、杭州、苏州等多地的门店先后曝出闭店消息。紧随其后,家长无处退费,员工社保断缴、欠薪等问题也频频发生。有媒体报道,仅2023年上半年,该品牌就倒闭了72家。

2023年8月,美吉姆回应媒体报道称,该公司高度重视美吉姆(中国)部分中心关闭的情况,并表示“受整体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和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州、上海、成都部分美吉姆加盟中心作为独立经营主体作出了并店、闭店决策”,“对上述中心闭店给各位会员家长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而就在此前的一个月,美吉姆也曾发表声明称:“为应对外部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美吉姆部分地区加盟中心进行了相应的经营调整和布局优化,其目的是应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经营压力,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2023年11月29日,美吉姆忽然发布公告称,无法与董事长马红英取得联系。2023年12月12日,美吉姆再次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马红英已于近日因个人原因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马红英曾就职于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7月,被选举成为美吉姆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2月末同时“忽然闭店”的数家美吉姆加盟店,如凯德晶品店、昌平悦荟店、常营华联店等门店,虽然是不同的法人实体,但其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 ,名叫“李震”。

天眼查数据显示,李震目前共任职33家企业。其中, 32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均是李震在2021年12月后出任。2023年9月以来,李震出任的多家公司,共8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2022年1月,美吉姆凯德晶品店的法人主体——美如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霍晓萍变更为李震。李震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为0%。

当美吉姆频频陷入舆论风波,家人曾经提醒王慧注意,但她并没有太过在意。

也有家长看到舆情后有所警惕,但是被超长的退费周期“劝退”。有家长告诉记者:“我2023年12月初的时候问过凯德退钱的事情,他们当时说退费周期12个月,当时就没退。”

尽管希望能够退费,但王慧也自知希望渺茫。此前“跑路”的英语机构也被很多家长起诉,最终虽然胜诉了,但因为公司法人代表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不了了之。

“公司法人代表都是老赖,这简直是‘无痛跑路’。” 一位家长质问道,“每个家长都交了那么多钱,钱都去哪儿了呢?”

1月2日,该门店贴出了一纸说明,落款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I摄
1月2日,该门店贴出了一纸说明,落款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I摄1月2日,该门店贴出了一纸说明,落款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I摄

闭店 “一张嘴”,退款 “跑断腿”

教培领域已经成为近年来“倒闭,跑路”乱象的重灾区。

更重要的是,在教培机构,“预付款、再消费”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而且这些机构诱导家长预缴、多缴学费时,往往使用“阶梯定价”的方式。一次性购买课时数越多,每节课的单价就越便宜。这使得家长往往遭遇“消费周期长、涉及金额大”的处境。一旦相关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法依约履行,消费者后续想要维权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有家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3年以来,她已经遇上好几家“爆雷”的培训机构了,“包括桔子树、体风运动、嘻哈街舞,集齐了篮球、舞蹈和美育等多个品类。后来都是不了了之了。”

“之前疫情,就没买什么线下课。去年连续被他们坑惨了,再也不买课包了。以后就2000元左右价格的课我觉得正合适,坑了也不心疼。”这位家长说。

面对频发的校外培训机构跑路事件,真正“受苦”的是支付了数千上万元费用却不知该找谁维权的众多家长。在维权之路上,案件复杂、维权成本过高、公司套路多是家长们维权困难的重要阻碍。

“预付式消费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因商家关门停业或跑路引发的群体性投诉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他分析称,目前我国对预付式消费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民法典、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之中。

因上位法依据不足、执法力量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各地方属地监管的流程和进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后来王慧才知道,2023年9月,北京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印发《北京市托育机构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托育机构预收消费者资金金额一次性超过20000元,应于5个工作日内按照要求通过“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备案,并及时更新备案信息。托育机构采用预付式消费开展经营活动的,须采用银行存管模式开展资金监管。

该办法明确,“托育机构是指经有关部门登记,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机构”。

但早教机构是否等同于托育,还要打一个问号。

在2022年12月底,北京市文旅局等四部门印发了《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预付费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保障培训课程预付费安全。

2023年12月22日,修订后的《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预付费管理办法(修订)》也已实施。根据该办法,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预付费用,需全额存入该机构的预付费存管专用账户。相关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或时间跨度超过90日的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不过,该办法仅针对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

而针对早教领域的相关监管政策,似乎还有缺漏。

美吉姆在2023年半年报相关风险提示中就称:“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总体对民办教育行业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具体监管措施尚未明确。”

在陈音江看来,要从根本上杜绝预付费问题,就是要确保消费者预交的资金安全。预付费最大的特点是“先交钱后享受服务”。在缴费到享受服务的时差之间,若商家出现经营不善或卷款跑路的情况,消费者将面临资金难以追回的风险。此外,目前许多企业都是轻资产运营,一旦破产,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消费者的预付款。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破产清算后的资金首先需要用于支付税费和员工工资等费用,只有剩余的资金才能用来偿还债务。

陈音江直言,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商家可能会通过合法途径将消费者的预付款转移走,如多发企业员工工资、虚假采购设备、虚列广告宣传协议等,或者在破产前故意卷款跑路,导致消费者即使胜诉也可能无法追回自己的资金,“所有的经营风险都由消费者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

“从根源上还是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无论如何没有钱了,再怎么打赢官司也没有用。” 陈音江建议,为从根源上解决预付费问题,确保消费者预交资金的安全,需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可以设立第三方银行托管账户,只有当商家提供服务后才能划转相应款项;或者引入保险公司或担保机构为预付费资金提供担保,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赔偿。最重要的,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堵住一些恶意跑路等行为的法律漏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确保预付费业务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定的门槛,对于有不良记录或者不适合从事该业务的人员,应禁止其参与。不能让骗子多次行骗后仍能从事预付费业务。”陈音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称,“除了立法,还需要加强监管,确保相关制度得到落实。对于不按规定备案等行为,应予以相应的处罚,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2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