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的孤独求败

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的孤独求败
2024年01月26日 14:35 北京晚报

  ▌禾刀

《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汪荣祖 岳麓书社

  1876年,郭嵩焘奉命前往英国,在伦敦设立了使馆,他因此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驻外使节。3年后,由于不堪顽固守旧派的弹劾,郭嵩焘黯然神伤,辞职返归故土。17年后也即1896年,73岁高龄的李鸿章历时190天,访问了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等8个国家。虽然一路上李鸿章努力使自己表现得尽可能波澜不惊,但在亲眼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的辉煌成果后,李鸿章内心一定五味杂陈,强烈对比一定加剧他的焦虑。尽管此前他从挚友郭嵩焘那里了解到西方许多信息,但百闻怎比一见。

  《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一书以郭嵩焘日记、诗作,以及同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的书信往来等为叙事基础。郭嵩焘在73年的人生中,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许多人只是注意到他身上那道清末第一任驻英法公使的耀眼光环,事实上,他无论是求取功名,还是在个人仕途上均屡遭挫折,但挫折某种意义上也是不断尝试进取的折射。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晚清风雨飘摇、仕途上的种种挫折与磨难,郭嵩焘没有选择荣华富贵以求苟安,而是挺身而出,率先开化陈旧思想,努力拥抱世界。

  在晚清官僚中,郭嵩焘的思想常常显得格格不入。1856年,郭嵩焘借道上海前往浙江筹集粮饷。这是一次意料之中的顺道,但上海的一路见闻却让郭大开眼界:洋人不仅仅有坚船利炮,大都还彬彬有礼,十分注重卫生,街区宽大整洁,住宅“雄伟不失温馨”……这与士大夫传统意识中的邪恶夷族形象有着颠覆性区别。一般人在意的是洋人硬实力,而郭看到了背后的软实力。接触越是增多,郭越是笃信“洋人的文明实已出中国之上”,甚至“赞赏泰西文明之高、制造之精、枪炮之坚利,非中国可敌,呼吁必须在新格局中求生存、求自强”。

  1876年,肩负赴英“通好谢罪”的郭嵩焘意外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此前他没有接受任何外交训练,也没有经验可循,一切得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在顽固士大夫的口诛笔伐声中,郭嵩焘没有气馁,反倒充分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旅途见闻以日记形式汇聚成《使西纪程》。毫不意外,这些充满对先进文明溢美之词的文字,再度成为顽固士大夫阶层发起新一轮围殴运动的又一“铁证”。

  郭嵩焘的许多见解太超前太激进,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唤醒那些素来以天朝自居的愚昧士大夫,即便是思想相对开化的洋务派似乎亦难对其完全认同。不过,作者汪荣祖认为,郭氏过于直率与固执的性格,的确助长了与传统士大夫阶层的矛盾。

  传统士大夫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骨子里无法接受郭嵩焘这样长他人志气的“崇洋媚外”思想。相较于传统士大夫的顽固不化,洋务派似乎更能看到西方文明之长,但依然跳不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识桎梏。郭氏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务派“仅能考求富强之术,如枪炮船械之类,而昧于本源”。1872年至1875年,洋务派曾先后派出4批120名幼童远渡重洋赴美求学,但终因无法突破守旧思维枷锁,幼童求学之旅半途夭折。尽管如此,这批幼童回国后仍旧成就斐然,诞生了国务总理1人、铁路局长3人、外交部长2人、铁路官员5人、公使2人、铁路专家6人、外交官12人、矿冶专家9人、海军元帅2人、海军军官14人……成就纵然可喜,而求学活动未能坚持则让人唏嘘。

  在汪荣祖看来,郭嵩焘所谓的争议性主要表现在,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先醒者,一旦认定,便义无反顾。所以他能率国人之先河,看清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长处后,哪怕只是一己之力,也要努力从衣食、社交等方面付诸实际行动,极力融入,试图找到中国出路。出使英国的郭嵩焘,其行为颇为“大胆”,他不仅仅频频参加各种外交活动,访问英国工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还像西方人那样,喝葡萄酒,吃面包。他甚至邀请西方社会名人,来中国馆内举办舞会等社交活动,以期增进彼此感情。

  不过,郭嵩焘越是努力,越显孤独,汪荣祖称其是“寂寞的引路人”。如果不是李鸿章暗中支持,郭的外交生涯兴许早就走到了终点。作为晚清士大夫中的先醒者,郭的这种觉醒远超同时代那些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洋为中用”的洋务派。当然他也有局限性,他不同于左宗棠和曾国藩,他的见识更多局限于理论层面,或者说他看得远,洞清时代潮流方向,但在将超前见识转化为可行性行动方面,又似乎缺乏足够的智慧。

  1879年,被国内守旧遗老弹劾的郭嵩焘,回国后没有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他对中国的观察与反思并没有停歇。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士风的守旧与自大,已经严重阻碍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在他看来,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南宋以来虚弱的士风。南宋以来的士大夫阶层,固然大都信奉儒教,但虚骄之气显然是一种社会风气、未必扎根于儒家经典”。他积极奔赴呼吁,怎奈,世人皆醉,唯他独醒。

  1891年,郭嵩焘走完了人生旅程。他的那些先见之明,虽然没能得到同时代的认同,但却像种子一样,在华夏大地播撒并悄悄孕育。在与西方列强交涉过程中,郭嵩焘曾深刻地意识到,“国门已经洞开,事情日繁,与列强交涉日广。国际交涉唯凭条约,但条约几皆由洋人拟定,而地方官不知洋法,遇到事故,每生争议,予洋人要挟的口实”。四十多年后,虽然国力依然羸弱,但一位熟读国际法律知识、英姿勃发的年轻人——顾维钧站在了巴黎和会的舞台上,按照西方思维慷慨陈词,大放异彩。顾维钧是中国第一位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素养的外交官,这也是他外交生涯职业成就的关键所在。郭嵩焘当年虽然受挫失败,但他极力倡导的外交理念,终于生根发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郭嵩焘 中国 洋务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