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广深,青岛上位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摄图网_501763461图片来源:

最新经济数据正式出炉。2023年,面对外部需求低迷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

各地外贸成绩单近日也陆续发布。其中,外贸大省山东表现亮眼,去年进出口总值达到3.26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1.7%、1.1%、2.7%,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里面,青岛被点名“龙头作用突出”,同期进出口总值达到8759.7亿元,增长4.6%,占全省比重26.8%,进一步提升0.7个百分点。

与外贸增长势头相当,青岛港也实现“历史性新跨越”。不久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数据,去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成为全球第五个跻身3000万标箱俱乐部的港口。按照此前预计,其增速达到11.9%。

高增速助力下,青岛港连续两年实现排位进阶。早在2022年,青岛港就以2567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广州;而根据最新数据,青岛港将完成对深圳港的超越,跻身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三位、全球第四位。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地媒体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贸进出口承压的形势下,青岛港的表现,透露出青岛经济持续向好的韧性。眼下,青岛正在冲击外贸万亿目标,一个能级更强的青岛港,能否带动青岛外贸再上台阶,乃至向北方“第二城”发起挑战?

超越

青岛港对深圳港的超越,从去年初就已现端倪。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1-2月,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增12.3%至418万标箱;同期深圳港开局不利,同比下降8.5%至392万标箱,青岛港由此首超深圳港跻身全国第三。随后,深圳港加速追赶,到前8个月将集装箱吞吐量降幅收窄至2.1%,最终得以回归第三。

当时,就有分析指出,深圳港作为外贸大港,受欧美消费低迷影响冲击较大,而包括青岛港在内的北方港口,贸易对象相较之下更加多元。

到年末,青岛港最终实现对深圳港的反超。据《深圳特区报》报道,2023年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404.14万标箱,约占深圳港的47%。由此计算,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去年未能突破3000万标箱。

港口排位变化,作为航运基础设施的航线网络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指出,深圳港原来主要依靠欧美大航线做全球基本港,但需求放缓、产业外迁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避免对深圳港货运造成影响。加之近期欧洲航线受红海冲突等影响,进一步提升海上成本,也推动一些货主转而寻求其他线路。

反观青岛港,借助上合示范区的政策红利,在国际主航线之外,还构建了一套东接日韩、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航线网络。据当地媒体报道,受RCEP影响,青岛港近年来和东南亚国家往来更为密切,去年新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就是东南亚集装箱航线,主要挂靠香港港、胡志明港等。

体现在数据上,去年1-11月,山东进出口主要国家(地区)中,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为马来西亚,达到3008.2亿元,同比增速更达到27.9%,远高于美国和欧盟国家。

2023年1-11月山东省进出口主要国别(地区)总值 图片来源:青岛海关2023年1-11月山东省进出口主要国别(地区)总值 图片来源:青岛海关

在航线网络之外,青岛港还构建了更为广阔的“海铁联运”路线,进一步推动航运触角延伸。

青岛港2022年年报显示,当年青岛港除海向新增28条航线、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外,陆向也进一步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发挥沿黄流域最主要的经济出海口作用,新增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新增5个内陆港。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90万标箱,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据王国文分析,海铁联运大大提升了青岛港的腹地延伸能力,相比之下,这一直是深圳港的弱项。在他看来,深圳近年来在提升海铁联运上动作不大,基础设施也没得到有效改善,未来可能还将对深圳港发展造成制约。

定位

从更深层次看,青岛港此番突围,还根植于青岛长期以来提升城市定位的一系列谋划。

港口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更孕育着城市发展的动能。就如城市通过机场在全球配置客货资源,港口对应的是与城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货运资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5957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5957

2016年,全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青岛适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目标。当时,同样瞄准东北亚地区的还有东北城市,其中,大连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长春更剑指“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

与竞争者相比,港口显然是青岛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突破口。更早之前,青岛港就被赋予建设东北亚航运枢纽的使命。以港口为核心,青岛开始着手重塑其在城市版图当中的格局。

在省内,港口整合是山东的主要抓手。尽管被外界认为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山东依然较早迈步港口整合。比起至今仍未落地的“深圳港口集团”构想,2019年,由青岛、日照、烟台、渤海湾港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就已挂牌成立。被定位为“龙头”的青岛港,由此得以成为调配全省资源的“主力军”。

此后,省内新开的国际航线资源开始向青岛港倾斜,其余三港共享国际航线资源。三年间,青岛港新增55条航线,步入航线增长最快时期,许多航线将青岛港作为中国北方唯一挂靠港。

青岛港也有了隐性“扩容”的可能。作为港航重要资源,正在建设中的空箱中心,同样以青岛港为枢纽,辐射日照、烟台、渤海湾,将有效助力青岛港在沿黄流域腹地市场,吸引更多外贸出口企业和船公司聚集。作为参照对象,上海港同样将建设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作为战略之举。

数据显示,去年1~5月,青岛港装卸空箱同比增长16%。外界看来,抓住去年国际海运大量空箱回流机遇,推动了青岛港去年吞吐量的提升。

在省外,青岛港则通过完善内贸航线,使青岛港在全国范围内愈加呈现出“枢纽”特质。

2021年就有观察指出,青岛港近几年不停增开内贸航线,预计当年内贸集装箱同比增长20%以上,与此前“外贸为王”的形象大相径庭。事实上,如果细看当年青岛港开通的秦皇岛、宁波、潍坊3条南北新航线,就不难看出其连接全国重点城市,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雄心。

规划层面,“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内贸中转枢纽中心”也被纳入其构想当中。这背后的逻辑是,只有内贸联通,才能真正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最终推动青岛港乃至青岛走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位置。

突围

不可否认的是,青岛港的跨越并不稳固。

此次“惜败”的深圳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呈现出上升势头,与之相伴的则是深圳外贸在“新三样”上的突出表现。根据去年全年数据,深圳“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887.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深圳锂电池出口规模仅次于宁德,而电动汽车出口仅次于上海、台州。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货值较高的电动汽车,也将带动深圳港吞吐量的增长。2021年开港的深圳小漠港,填补深圳汽车滚装业务的空白,到去年1-10月,已经有1.5万辆汽车从小漠港出口,占深圳出口总量的30%。就在几天前,比亚迪首条滚装船从小漠港首航,外界看来,还将有更多汽车由此出海。

相比之下,汽车制造并非青岛强项,而就“新三样”出口额来看,整个山东省去年前11个月仅为83.1亿元,与深圳差距较大。

更近在眼前的对手,则是坐镇“北方第二城”、严阵以待青岛“攻擂”的天津。

与青岛类似,天津同样因开放而生,城名中的“津”正是渡口之意。从数据上看,两座城市也均为“外贸万亿俱乐部”的有力后备军。

2022年,面对青岛外贸的强劲增长“攻势”,天津进出口出现小幅下降,同比减少1.39%,也因此被青岛反超。而在外贸一增一降的带动下,两座城市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也从2021年的1558.6亿元进一步缩减到1390.59亿元。

去年,天津外贸表现持续疲弱,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下降2.6%,而青岛同期增长6.1%,两市外贸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外界看来,青岛“来势汹汹”,天津则在一段时间内迟迟未能“翻身”,被青岛反超似乎已无可避免。

但就在2022年,天津经济增速开始回暖,特别体现在产业结构出现优化的趋势。数据显示,当年,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77.9%,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15.6%、9.2%、7.6%和7.2%。

二市有关“北方第二城”的攻防战再次扑朔迷离,而在青岛占优势的外贸领域,亦再生变数。

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将天津的定位明确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并为其定下2035年“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3000万标箱”的目标。

而被国家批复的另外三个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厦门以及“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的上海。

面对入编“国家队”的天津港,对于“青岛港”这张牌,青岛还能怎样继续出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21.28
  • 01-17 许昌智能 831396 4.6
  • 01-15 美信科技 301577 36.51
  • 01-15 盛景微 603375 3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