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台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助力“引力一号”首飞成功

7台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助力“引力一号”首飞成功
2024年01月11日 13:58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全部7台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顺利升空,成功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引力一号”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东方空间供图“引力一号”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东方空间供图

由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乃至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固体芯级+固体助推动力)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同时这也是我国首个海上成功发射的捆绑构型运载火箭。比世界上现役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欧空局“织女星-C”起飞质量高出195吨、起飞推力高出141吨。

记者从航天科技四院获悉,该型火箭采用三级半构型,由芯一级、芯二级、芯三级固体发动机以及芯一级周身捆绑的4枚固体助推器构成,是迄今全球首型固体芯级捆绑固体助推动力的中型运载火箭。

火箭配套的4型7枚固体大推力发动机均由航天科技四院研制。其中助推级、芯一级、芯二级为直径2.6米发动机,芯三级为该火箭高精度上面级固体发动机。发动机所用原材料或结构形式均为高成熟度、高性价比产品,采用了碳纤维壳体、中能推进剂以及矢量喷管等技术。

据介绍,“芯级+助推”的模块化、组合化捆绑构型设计,使火箭实现了更低的重心和更大的支撑跨度,“底盘”更稳,能够更好适应海上发射时发射船舶的晃动场景,提高了火箭在高海况恶劣条件下海上运输和发射的适应能力,减少了发射前勤务保障的难度。

由于“引力一号”火箭首次采用全固体捆绑式构型,相对于已飞行成功的全固体运载火箭和固液捆绑火箭,基于火箭构型、飞行时序和研制过程,火箭固体发动机研制团队相继解决了壳体承载、推力同步性、喷管热防护等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诸多技术难题。

目前,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全部固体主动力、助推动力的运载火箭已拓展至6型,包括已经成功服役的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改、力箭一号、捷龙一号、捷龙三号、“引力”系列火箭等。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射的3颗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该系列卫星在“天津大学一号”卫星研制基础上进行了批产适应性设计,具有研制周期短、集成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性价比高等特点,主要用于提供商业气象空间数据服务,在气象空间观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火箭 运载火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
  • 01-15 盛景微 603375 --
  • 01-15 美信科技 301577 36.51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16.98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1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