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写不尽江苏文化这一年

文化杂谈|写不尽江苏文化这一年
2023年12月31日 17:00 紫牛新闻

2023年,哪些发生在身边的文化事件令江苏人念念不忘?文旅文博热潮下,伴随翩跹的文化背影,抢票的热潮、沉浸式追剧观影,以寻根、铸魂和传承为关键词的2023打开了记忆闸门。

“总要来一趟南京吧!”这一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许多人被这句话打动,来到南京旅游,这座独具魅力的网红城市汇聚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博爱之都、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世界文学之都等众多标签。

特种兵式游南京攻略整理了一堆,最终不敌Citywalk漫步南京,体验城市肌理、访古探今。去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穿越”到600多年前,看一看大报恩寺琉璃塔是怎样建成的;打开文枢元宇宙小程序,回到老时光里的金陵城,上一堂元宇宙文学课;南京六朝博物馆凭借一扇“装满”南京秋天的窗火出圈。文旅之热辐射江苏,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江苏各地文旅消费总额拿到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春花秋叶皆为美景,四季风景各不相同。12月31日,南京银杏湖公园花火音乐节、江宁大塘金香草谷、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举办璀璨夺目的烟花秀,以漫天的烟火、温暖的互动,迎接充满希望的新年。如今南京老门东夫子庙花灯又上新了,朱墙黛瓦,流光溢彩,吸引更多汉服爱好者流连打卡的脚步。

南京人请回答: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南京人和南京城源自何处?西街遗址发现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长干古城”,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从遗址“出发”,积极参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正绘出一幅南京地域文明的历史长卷,讲述“何以南京”的故事。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要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如何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活起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工作稳步推进,以丰硕的考古发现、深入的研究成果,揭开江苏文明源头的神秘面纱。正在进行的“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实现了对江苏文献典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苏州古城一头是始建于南朝梁时的北寺塔,另一头是苏州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二者穿越时空、遥相呼应。2023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扬子江畔举行,在保护传承中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中提升长江文化价值,在城市更新中注入长江文化活力,在生态修复中彰显长江文化特质。

长江,造就了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格局,滋养了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的千年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诠释长江文化的当代价值,擦亮世界“文学之都”名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寻根和传承的同时,创新性文艺成果也交出亮眼成绩单。民族舞剧《红楼梦》获得市场的巨大认可,成为现象级艺术爆款;春节档,徐工集团大国重器,助力《流浪地球2》完成硬核科幻;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公布,苏产影片《封神第一部》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3项大奖,创江苏影史新纪录;江苏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凭借10项提名、5项大奖成为白玉兰奖最大赢家;著名昆曲小生演员施夏明凭借昆剧《瞿秋白》摘得梅花奖桂冠,成为江苏戏剧界第50位梅花奖演员……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这是原著作者梁晓声最初执笔《人世间》的初衷,也是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质的优秀文艺作品勇攀新高峰的底气。青春版《牡丹亭》、舞剧《红楼梦》这样现象级作品的背后,是艺术创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一年,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踏入缓缓流动的时间长河,怀揣文化自信,品味文化之变,体验文化之美,拥抱2024,往前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江苏省 文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15.38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29.0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