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村长”李木子:我在土耳其地震后建起了安置点|2023·迈

“中国村村长”李木子:我在土耳其地震后建起了安置点|2023·迈
2023年12月27日 10:30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杨峰 陈羽啸

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震源深度20公里的7.8级地震。这场灾难,共造成土耳其和邻国叙利亚近6万人死亡,2300万人受灾。

地震发生后,在土耳其生活了20余年的华人李木子,驱车几十个小时,前往重灾区哈塔伊省救助灾民,并为赴土救援的中国国家救援队提供后勤支持。

2023年2月10日,土耳其安塔利亚市。摄影:陈羽啸

在地震救援中,李木子在卡赫拉曼马拉什“意外”建起一个临时安置点,为当地灾民提供庇护。这个安置点,大家称为“中国村”,而带头参与建设的李木子,则被称为“中国村村长”。

半年之后,“中国村”才被拆除,曾经的“村民”们搬进了集装箱安置房。中国官方也给土耳其带去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

如今,回想起曾经建设“中国村”的一幕幕画面,李木子觉得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说,“有一种自我奉献的自豪感。”

“半个故乡”

李木子28年前来到土耳其发展,如今已经定居土耳其,从事贸易、咨询方面的工作,是土耳其中资民营企业商会会长。12月15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李木子笑着说道:“土耳其也算是我的半个故乡。”

地震发生后,李木子从1100多公里外,带着自己的商会企业成员,驱车几十个小时,前往重灾区哈塔伊省救助灾民,并为赴土救援的中国国家救援队和社会救援力量提供后勤支持。

2023年2月11日,中国民间救援力量深圳公益救援队在安塔基亚搜寻幸存者。摄影:杨峰

自2月8日抵达灾区后,李木子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一方面,土耳其中资民营企业商会地震后立即启动了救灾工作,为7支来自中国的救援队提供后勤支持,商会成员三一重工更为一线救援从当地协调来了大型工程机械,这些工作,都需要他居中对接;另一方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商会捐赠的物资,也需要他亲手发放到受灾民众手中,时常奔波于各个乡村。

“当时我还在生病,每天都要吃抗炎药,只要找到休息时间,困了就赶紧睡一下,有时候15分钟、20分钟,抽空的时候就在车上眯一会儿,醒了之后拿上手机又开始对接各种事项,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几天加起来总共可能也就睡了十几个小时。”李木子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要梳理采购、捐赠的物资清单。

12月13日,曾同在哈塔伊开展救援的深圳公益救援队赴土救援队队长陈媛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当时的灾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救援力量能够处置范畴,几乎每一个作业面都是4、5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队伍,配合大型机械在作业。“大家语言不完全相通,相互配合操作非常默契。”

2月11日,李木子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曙光救援队在哈塔伊,通过与当地政府联络,确认定点支援3个村600户近4000人的震后安置工作,仅用了1天时间就为当地筹集到了他们急需的帐篷和生活物资。

“很多当地百姓都向我们表示感谢,我也只是尽我所能够做的。”李木子说。

“中国村村长”

当李木子在灾区救援时,一批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土耳其捐赠的200顶救灾帐篷,也由民企商会负责联系运输、清关和后续发放。

2023年3月,李木子(右三)等人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建设的“中国村。”受访者供图2023年3月,李木子(右三)等人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建设的“中国村。”受访者供图

然而由于当地救灾的管理制度,这一批帐篷被“意外”紧急征用,分别运送到了地震重灾区马拉什和加济安泰普。通过寻找,李木子在卡赫拉曼马拉什追回了一半的帐篷,看着堆起来的帐篷,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个人委员张复星给李木子提出了一个建议,建一个临时安置点。

纠结过后,李木子决心实施这个计划。面对当地政府的犹豫,李木子讲了三个理由:灾民需要临时住所,安置点能满足部分需求;这个安置点的建设,有参与过厄瓜多尔地震安置点的建设的专业人员指导;安置点的管理权会交给当地政府,中国人只是进行“协助”。

2023年3月,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中国村”。受访者供图2023年3月,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中国村”。受访者供图

最终,安置点被选择在一片麦地。经李木子四处奔走寻求资源,当地时间3月2日,这个被命名为“中国村”的临时安置点正式接纳当地灾民入住。为了建设安置点,李木子先后在马拉什生活了40多天。这期间,他被人们称为“中国村村长”。这个由他牵头筹建的安置点,是卡赫拉曼马拉什最早的安置点之一。

“受灾群众入住后,还有很多物资、设施需要继续募集,比如卫生间不够需要建新的,学生们需要设备和网络来上网课,有的帐篷在运输的时候破了,下雨漏雨,我们也要去找布去维护。”李木子坦言,这一过程他非常焦虑,回头看却非常幸运,每天都在不停出现问题又不停解决问题。

“中国村”的名声传出后,20多位华人志愿者也先后来到这里,支持安置点的建设。有来自土耳其的华人企业家,有在周边国家做汉语老师的华人,还有国内的公益机构,在当地人的要求下,志愿者还在中国村内开办了临时的汉语班。

“5月份的时候我回去看过一次,运行得还可以。”李木子告诉记者,当时在营地看到很多孩子跟着志愿者学习中文,走在街上,还会有人主动给他打招呼,问他“你知道中国村吗,是中国人建的,你可以去看看。”

2023年4月,开在“中国村”的中文课。受访者供图2023年4月,开在“中国村”的中文课。受访者供图

2023年8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李木子接到了卡赫拉曼马拉什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告诉他该市的“中国村”灾民安置点已被拆除,“村民”们搬进了集装箱安置房。挂断电话后,李木子土耳其公益救援的历程,终于形成闭环。

“突然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我的救援行动圆满画上了句号。”李木子告诉记者,他接到消息的瞬间,为灾民感到高兴,拆除“中国村”,意味着灾民们有了更好的住处,这个临时安置点,也完成了他的使命。

如今,李木子在出差的时候仍旧会路过曾经的灾区,路通了,当地人吃穿也逐渐恢复正常,他挂念的“中国村”项目也落下帷幕。只是这一段记忆,对于李木子来说,弥足珍贵。

“专家来了”

当各国救援队开始返程,土耳其随即迎来灾后重建的现实问题。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持续向土耳其伸出援助之手。

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灾后重建基金会理事长邓文武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土耳其向中国捐赠200万美元,这份情谊,四川一直记在心里。了解到土耳其灾后重建需求,今年6月,在土耳其驻成都总领事陶可曼先生和四川省外事办、省政府参事室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决定共同在土耳其举办“土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

2023年11月31日,土中2·6土耳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在土耳其举行 受访者供图2023年11月31日,土中2·6土耳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在土耳其举行 受访者供图

10月31日,来自中国、土耳其、德国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围绕“加强灾害风险管理与坚持科学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相互交流探讨。中方专家学者代表,分享了四川在震后重建中的规划设计、生态恢复、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以及金融支持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成都交投、西南市政总院共同与土耳其 GMK集团在伊斯坦布尔签订合作备忘录。

邓文武表示,研讨会上,土耳其参会人员对“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仅用三年便宣告完成的宝贵经验表现出极大兴趣,感叹“中国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专家来了”。“预计2024年开春,土耳其官方将来川回访,进一步对接落实双方灾后重建合作事宜。”

时光会抚平伤痕,废墟之上也会逐渐焕发生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李木子 救援 地震 救援队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6 捷众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