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走访震后安置点:吃得饱住得暖,“我们没什么好怕的”

实地走访震后安置点:吃得饱住得暖,“我们没什么好怕的”
2023年12月25日 14:00 京报网

转自:中国应急管理报

吃得饱住得暖,“我们没什么好怕的”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过渡安置见闻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灾区群众安置工作,各方想方设法改善安置条件,确保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不挨冻。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安置点内饿不着冻不着

“板房里啥都有,一点不冷。”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刚搬进板房里的喇进元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着“新家”里的床、被子、褥子、炉子、电热毯。

“我以为要在帐篷里住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新家’。”喇进元说,由于父亲身有残疾,他们家成为第一批入住板房的受灾户。据了解,喇家村20户存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困难的受灾户均已入住板房。

阳光下,一间间板房整齐排列。小孩在房前玩耍,老人在窗下喝茶。

“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立即调来28顶帐篷,安置116人。另有部分受灾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方式安置。”官亭镇副镇长刘克萍介绍,12月21日22时,20间板房搭建完成,22日第一批受灾户入住板房。随着板房陆续搭建完毕,所有受灾群众将全部入住板房。

走进受灾户李永章的板房内,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床上嬉闹,妈妈将弄乱的被褥整理好,嗔怪小孩调皮。李永章提起火炉上的水壶,倒了一杯热茶。

“喝杯茶,暖和暖和。”李永章把热茶递给记者说道,“政府保障到位,这里住着很暖和,吃的也不缺。”

记者看到,在喇家村安置点,蔬菜、羊肉等食物供应充足,吃的是大锅饭。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做饭,一天三顿管够。食物不仅能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而且现场志愿者、施工人员等都能吃饱。

甘肃省积石山县地处高海拔山区,刘集乡阳洼村位于山顶,是个高寒村。虽然寒风凛冽,安置点内却是一派温暖祥和的氛围。记者到这里时,正赶上群众排队打饭。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煮着满满一锅饺子,旁边还有一大盆羊肉。

夕阳晚照,炊烟袅袅。年轻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着羊肉,唠着家常。一顶顶帐篷内,炉火通红,灯光明亮。

72岁的马成忠端着饺子向记者说道:“啊娜娜、呜嘟嘟!”

旁边的群众向记者解释,“啊娜娜、呜嘟嘟”的意思是非常好,大家对这里的吃住条件都很满意。

在石塬镇肖红坪村马家社安置点,受灾群众马家居把“满意度”挂在了上扬着的嘴角上。他打开储物柜,里面有饼、面等食物。“这个,那个,还有这些,都是政府给的。”他指着棉衣、火炉、床和被褥对记者说,“现在我们饿不着、冻不着,已经很好了。”

采访期间,又一批物资抵达喇家村安置点。受灾群众李贵恩立即过去帮忙搬运物资。“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社会各方大力帮助我们,给我们送来这么多物资,我们没什么好怕的。”他说。

物资源源不断 板房迅速搭建

走访途中,记者时常看见来自四面八方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车上或插着党旗,或拉着横幅。

在一些安置点,物资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最开始我们接到的物资主要是帐篷、折叠床、被褥,现在主要是大米、羊肉等食品。”在喇家村安置点物资堆放处,负责清点物资的工作人员说,每天都有物资源源不断送来。

“跑出来的时候啥都没带,不知道要怎么办,没想到这里啥都有。”喇家村村民朱秀梅介绍,每顶帐篷内都有矿泉水、食品、煤炭等物资,不够了直接去领就行。由于物资充足,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帐篷里又很暖和,朱秀梅说,自己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紧张了。

在石塬镇政府院子里,用纸箱、麻袋等包装的各种救灾物资堆了大半个院子,高度比一个成年人还高。

“这里的物资我们会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发放。”石塬镇党委书记李自蛟说着就要去查看安置点,邀请记者同行。

“吃饭了吗?住着暖不暖和?”李自蛟随机走进一间板房问道。“每天都能吃上热饭,屋子里是暖和的。”住在这里的石芳兰说,每天都有人来问需求,把缺什么告诉他们,就会有人送来。

“如果镇里物资不够,就向积石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申请,确保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发到群众手中。”说着,李自蛟推开了下一间板房的门,里面的住户已经开始自己做饭,油盐等调料品摆在桌子的一角,桌下还有鱼。

记者随李自蛟走访了多户受灾群众,情况均差不多。群众纷纷反馈,他们吃得饱、不挨冻,特殊时期,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为方便救灾物资运送,阳洼村的进村道路也加宽了。在阳洼村安置点,推土机正在平整场地,以搭建板房。

“这种板房是折叠式的、材料防潮保暖,一卡车能运上来二三十间,组装好后,通上电就可以交付使用。”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钫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搭建1000间板房,当天就能全部完成。

在板房搭建方面,应急管理部启动中央企业应急联动机制,会同国资委调派灾区周边中央企业争分夺秒搭建。目前,各安置点都在加快由“住帐篷”向“住板房”推进。在物资保障方面,12月21日,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已经全部运抵灾区,正在有序发放。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

除了让受灾群众饿不着、冻不着,记者走访时发现,安置点消防安保、群众身心健康救助、生活秩序恢复等各项工作都在同步推进。

“易燃物品不要放在炉子上,被子、褥子要注意不要离炉子太近,虽然天气寒冷但要注意通风。”国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机动队伍二中队指导员余江带领消防员在喇家村安置点挨家挨户开展防火检查。

“我们给喇家村受灾群众搭建了230余顶帐篷,每顶帐篷内都安装有火炉,防火安全是我们一直放心不下的事。”余江说,青海机动队伍采取“驻村包点”的方式,为受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除了防火检查,队员们还为安置点群众运送生活用水、煤炭等物资,安排队医为群众开展心理疏导。

喇家村安置点设有消防执勤点。一名消防员告诉记者,冬季气候干燥,帐篷内的火炉、帐篷外敷设的电线等,都增大了防火压力。他们每天开展巡逻,并向群众普及灭火器使用等消防安全知识。

一位大娘从板房旁边的饮水处接了一杯热水告诉记者:“这里可以喝热水,那里还可以看病。”大娘指向不远处的一顶帐篷,那是一个医疗救治点。

记者走访发现,医疗救治点、消防值守点、心理疏导组、供电服务站等,在大型安置点基本成为标配,群众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生活服务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阳洼村安置点,罗燕和家人以及朋友每天要做五六个小时的饭,并且每天都不重样。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地震发生后就来到安置点为群众做饭。

“好多人加入进来,今天我们做了1500多份饭菜,要让所有人都吃饱吃好。”罗燕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困难总会过去的。”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石塬镇政府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在安全的区域内,将土豆及桌椅等较为完好的物资拿回板房内安置。一名群众找到一面镜子,将其挂在墙壁上,擦拭后露出了微笑。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在石塬镇石塬村安置点设立了“帐篷小学”,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通过做游戏,开展安抚疏导。

阳洼村安置点的马芳和马兰兰是两名学生。她们将消防员帮她们“救”出的一摞奖状细心存放在帐篷内。姐妹俩说,等新家建起来后,就把这些奖状贴到新房子里。

刘克萍的声音已经嘶哑。作为喇家村安置点的负责人,大量工作都需要她对接协调。受灾群众的困难诉求,她都要切实帮助解决。

记者无论走到哪个安置点,都有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党旗高高飘扬,党徽处处闪耀。

一顶帐篷内传出轻快的儿歌,刘克萍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走出帐篷,有群众对她说,今天的太阳暖烘烘的。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消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6 捷众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