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产业链“大”出海①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带动锂电池产业链拓展海外新路

中国锂电产业链“大”出海①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带动锂电池产业链拓展海外新路
2023年12月21日 15:06 红星新闻
▲央视相关报道截图▲央视相关报道截图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总值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表现突出,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市场65%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来自于中国。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攀升,动力电池市场也在快速飙升。今年1月至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家企业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今年1-10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40%。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正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转向“海外新能源产业链本地化”,无论是汽车、锂电池,还是锂电池原材料、装备,正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展。2023年,“卷”出国门,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的最热话题。

▲央视相关报道截图▲央视相关报道截图

竞争加剧

国内市场“卷”出海外新路

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八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表示,从2015年至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1年的不到6000辆到2022年的688.7万辆,增长了1000倍以上。

与此同时,得益于完整产业链及成本技术等优势,中国已连续六年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国。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指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和能源清洁化背景下,中国电池产业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也在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有6席。SNE Research数据截图▲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有6席。SNE Research数据截图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继续稳占6席。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60GWh(亿瓦时)。

不过,王泽深同时指出,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中国锂电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资源供给保障压力大、产能利用率退坡、投融资热度退潮、前沿电池技术创新各国竞争激烈、产业链价格集体下滑、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待修复、出海安全风险考虑不足等问题。

“锂电主材产能过剩,受到渠道、价格、规模、资金、品牌等竞争因素加剧的影响,致使主材企业‘内卷’严重,机会窗口缩小。”他说道。

▲央视相关报道截图▲央视相关报道截图

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也表示,2023年中国电池行业的热词无疑是“卷”。他指出,今年10月,下游新能源汽车库存预警指数为58.6%,其销量增速也有所下滑。与年初相比,10月底的动力电池价格下降40%,碳酸锂价格下跌约70%。

与此同时,锂电出口却上涨48%,出口因此成为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的新关注点,“卷到国外”成为不少锂电池企业的新出路。

而从各家动力电池企业今年的半年报中也不难看出,“出海”正在成为其业务增长的新支点。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达到671.69亿元,已接近其去年全年海外营收的九成,同比大增195.15%,远高于其国内电池业务46.10%的增速,占同期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35.49%。

海外建厂

欧美限制倒逼中国产业链

除了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中国锂电企业集体出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规避欧美相关法案的限制。近两年来,为推动制造业回流,欧美针对锂电产业链出台了多项本土化限制法规,如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欧盟《新电池法》等。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如果仅停留在产品出海,而不在当地建设产能,就难以获得相应的优惠及市场准入条件。因此,在欧美本土化政策加强、出海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加速了在海外的产能建设。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在峰会上表示,欧洲对汽车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让车企不得不加快步伐,这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海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令中国企业不得不加速“出海”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今年以来,已经有远景动力、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多家企业公布了更多的海外投资计划。

11月28日,在第八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中,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透露,公司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拟投资1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已经开始建设。9月初,亿纬锂能在德国签署协议,宣布从2027年起在欧洲合作生产尖端电池产品。

国轩高科宣布携手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以合资形式建设40GWh电芯及Pack工厂。10月初,该公司全资子公司美国国轩,宣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坎卡基县曼特诺镇建设年产40GWh电池工厂,预计于2024年投产。

今年7月,蜂巢能源宣布,在泰国模组Pack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建设。

▲全球新能源汽车2021-2025年销量趋势▲全球新能源汽车2021-2025年销量趋势

对于2023年的“出海潮”,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尽管今年行业的调整让大家产生了焦虑和困惑,但这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中长期向上增长的绿色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必然会有一个调整,调整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增长周期。2025年预计会迎来一轮新的快速增长,(届时)全球新能源的消费情景会从尝鲜者大规模扩展到普通消费者。”他说道,“保守的数据来看,全球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会从16%增长至2030年的33%,这个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可以看到保有量曲线明显回升,比前几年火热的时候还要陡。”

▲资料图▲资料图

出海抢滩

上下游一起加快布局

未来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正不断推动中国锂电产业走出国门。“中国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有自己的先发优势,这个时候走出去,能让全球分享好的中国产品,也能把中国的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成发展的红利。”王志坤说道。

忙着出海抢滩的不仅仅是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与电池企业密切相关的上游材料企业也正以与电池生产商相匹配的速度,加快海外布局。 2023年来,天赐材料格林美诺德股份华友钴业容百科技等也纷纷公布了海外投资建厂项目,主要聚焦于欧洲和亚洲市场。

毫无疑问,2023年是中国锂电产业链开启全面出海的一年。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峰会上表示,从整体来看,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走向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中国企业在材料端、装备端的优势,令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因为我们在材料端、装备端的合作伙伴都有非常好的能力,因此我们能倾全产业链之力去服务客户。上下游水平顶尖的企业凑到一起,代表着全球高水平生产线。”他说道,例如亿纬锂能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令负极材料铜箔等供应链都已实现了德国本土化,多家国内装备商例如先导智能逸飞激光等也纷纷在当地设厂。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发自上海

编辑 潘莉 责编 冯玲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12-20 达利凯普 301566 8.9
  • 12-19 辰奕智能 301578 48.94
  • 12-18 鼎龙科技 603004 1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