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只逛打折区?这届年轻人:3万的我也抠抠搜搜!“精打细算,快乐又理智”

月薪2万,只逛打折区?这届年轻人:3万的我也抠抠搜搜!“精打细算,快乐又理智”
2023年12月02日 20:50 上观新闻

近日

“月薪2万的年轻人只逛打折区”的话题

冲上了微博热搜

过去,“折扣”似乎总是锚定在几个固定时间节点,比如“双11”“618”“黑五”等。然而,近一两年,“反向消费”风潮渐起,这届年轻人开始愈发理性,纵然是购物节,也不再“狂欢”。

这届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低价”“折扣”“平替”产品。《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精细化”成为消费关键词,超过92%的消费者表示,自己需要更精细地规划或减少消费。例如↓

■ 点个外卖,配送费超过两块就放弃;

■ 以前买衣服下单不眨眼,现在一定等季末打折;

■ 连聊天高频词都变成了“红包”和“羊毛”。

从“冲动消费”到“谨慎理性”,年轻人在购物时愈发注重“性价比”,高品与低价才是他们的既要又要。

其实,近一两年

“反向消费”风潮渐起

这届年轻人开始变得理性

购物节也不再“狂欢”

当代年轻人

开始用“折扣”拉满生活的“性价比”

比如,今年冬天哪件服装单品最火?

始祖鸟加拿大鹅北面都out了!

许多北方年轻人们纷纷穿上了

性价比极高的绿色军大衣

近日

东北辽宁沈阳的大学生

组团穿军大衣去教室上课

这样的军大衣防风耐脏随便洗

保暖效果一级棒

至于价格就俩字:真 香

网友们直呼:

“军大衣特别保暖”

“00后的孩子有个性,都是实用主义”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这届年轻人们

还有许多省钱小妙招

用最少的钱买最合适的商品

享受最大的快乐

越来越多年轻人

开始“蹭老式消费”

比如到社区的老年食堂吃饭

到老年大学上课

也有的参加老年旅行团“蹭玩”

……

原因无他,物美价廉

还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年轻人

用蕾丝、蝴蝶结等装饰品

肆意发挥创造力来改造老人鞋

最终效果很赞

“双十一”后

男性消费“新三宝”榜单出炉

冲锋衣因便宜保暖的特点而上榜

消费年龄段集中在25到35岁

年轻消费者接近50%占比

网友称:“质疑老爸,理解老爸”

买通勤包的尽头是什么?

竟然是各种各样的外卖包装袋

年轻人们说:

不但自重很轻,还自带保温效果

让年轻人们爱不释手

“精打细算”

成为年轻人生活态度

但是,你以为年轻人精打细算式人生,就是要苦哈哈攒钱?大错特错。在他们眼里,精打细算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精打细算式购物

一位叫周六的网友表示:买东西必做攻略,算淘宝直播间活动、红包、秒杀,能提前写出几大张A4纸。最高战绩是2月一个周末,6个号共花费 18.74,得到了下图全部。

买东西做攻略写出的A4纸。图片来源:周六买东西做攻略写出的A4纸。图片来源:周六

APP蹲点抢打折菜

28岁的关雨因为不想出门,开始做饭后,便一直在APP上买菜。买的次数多了,逐渐发现一个规律,某平台的菜在下午6点以后比其他时间更便宜。比如,油菜下午6点前的售价为2元多,6点后就降至1元多。为了抢到低价菜,宁愿推迟晚饭时间,也要坚持每晚6点后抢“折扣菜”。

某APP同一天晚上8点(左图)和下午5点(右图)的菜品价格。图片来源:关雨某APP同一天晚上8点(左图)和下午5点(右图)的菜品价格。图片来源:关雨

一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

有人每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折扣款。26岁的设计师小七表示,搬到了优衣库门店旁边,去的频次高了,遇到打折的机会便也多了。折扣后的优衣库,才是“性价比”中的“性价比”。从149元降到129元的外套、从129元降到79元的内搭、从79元降到59元的T恤等等,都被“薅”到了。

周末简单出行,电影只花33.3

还有一位叫筑波薰的网友表示:周末行程是和朋友在附近商圈吃饭加上看电影。自己坐公交车,朋友骑共享单车去,绝对不打车;吃饭选择人均100-150元的店,买单前看下大众点评、信用卡各种优惠,买完单后AA(精确到角);办了电影院的会员卡,充值200元赠送1场,会员价40元/场,也就是说200元可以看6场,33.3元/场。

抠搜真的会上瘾?

在豆瓣网上,“不要买”小组吸引了逾36万年轻人聚集,讨论如何更理性消费;双十一前,B站和抖音等平台许多博主争相推出“拔草视频”;“存了3万以后感觉自己变抠门了”登上小红书的热门话题榜。

杨晴是豆瓣“不买组”成员之一。这个名为“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小组,如今已有近36.6万人,小组介绍里表示“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有人写了自己设计的“消费12问”,每次花钱之前先做一遍问卷,能超过8个再消费;有人则介绍自己身处消费意愿强烈的社交环境时,如何既坚定又不失风度抵御消费诱惑的实用技巧,比如“同事凑单买下午茶,就说自己控糖不喝任何饮料”。

一些年轻人在攒钱中体会到别样的快乐。刚工作三年的宋涛曾是“月光族”,“玩游戏、叫外卖,好像哪儿都省不下来。”去年他因为一笔业务奖励存下1万元,开始想方设法存钱:自己做饭、公交出行、以户外运动代替游戏……他坦言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增加会感到快乐,今年已攒下7万元。在小红书的热门话题下,有许多网友都像宋涛一样分享自己攒钱的快乐,有人评论“抠搜真的会上瘾”。

最近,“不买组”一个帖子引起了杨晴和很多网友的讨论。发帖网友称自己的母亲喜欢购买价格高昂的小家电,“但很多功能用不上,选择合适的就好。”但在另一个网友的帖子里却认为,消费就是“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的才是合理消费”。在杨晴看来,如今年轻人虽然讨论着“不买”,其实大家交流的是“怎样买得更好”。

网友:实用性更让人心动

有网友表示

月薪三万也爱逛打折区

刚刚开始过这样的生活

真的很快乐很理智

还有网友表示

实用性价比比打折更让人心动

如果将时针拨回几年前,彼时不少年轻人还在热衷买买买,将剁手能力标榜为彰显财富与成功的标签。贪慕虚荣、追求“伪精致”,让人陷入虚荣攀比、透支消费的恶性循环。时过境迁,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返璞归真,用“人间清醒”的态度,理性捂紧钱袋子。

这届年轻人被指为越来越“抠”,向老一辈人看齐,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各种打折、满减攻略熟稔于心;特种兵式旅游兴起,主打一个成本节约;蹭老年食堂、去夜校占座,到商场只逛不买,实现“市场调研式”逛街自由……

比起剁手消费,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事上。正如网友所述,当你穿上菜场裁缝阿姨量身定制的衣服,才会明白“之前的身材焦虑,错不在你,而是衣服的问题”。

有分析说,这是实用主义

是消费理念的返璞归真

大家变得越来越务实

一些年轻人表示相对于无处不在的消费诱惑希望通过理性消费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并获得心理上的平静

你怎么看?

你买东西是什么风格?

有怎样的标准?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综合自劳动报、上观新闻、敦煌发布、红星新闻等

微信编辑:纳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性价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2 兴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护卫 603373 --
  • 12-07 安培龙 301413 --
  • 12-04 丰茂股份 301459 31.9
  • 12-04 索宝蛋白 603231 2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