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保护自然 传递生命的力量

用影像保护自然 传递生命的力量
2023年11月29日 09:3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王琳琳

他们是从业数十年、成名已久的自然影像从业者,是国际自然领域顶级大咖和国内知名平台的高级顾问,是年轻有为、堪称行业中坚力量的青年才俊。

当这些人汇聚一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主题论坛上,这些人分享了各自关于自然影像的洞察与思考,讲述了创作背后的细节与故事,直击热门议题与观众深度交流互动。

干货满满的分享中,观众得以回味自然影像从过去、到现在、向未来的脉络与轨迹,也一窥自然影像创作中的“变”与“不变”。

技术

新近荣获第36届金鸡奖的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自然纪录片导演奚志农,常常羡慕当下的自然影像创作者,可以使用轻快便捷的影像设备,拍出分辨率高达4K乃至8K的自然影像作品。

奚志农还记得,40年前,自己刚刚入行的时候,扛的是一台笨重的35毫米分体式摄影机,携带不便不说,由于内存不足,面对漂亮的云海和满山的杜鹃花,经常舍不得按下快门。充电亦不方便,拍出来的画质也不高。

后来,他更是背过很多不同型号、不同体积、不同分辨率的影像设备,见证了中国自然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其实,不止奚志农,从业20年、见证自然纪录片从零发展到今天的知名纪录片导演李文举,也对自然影像技术的革新之大、速度之快深有体会。

2011年,李文举进入当时新组建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担任自然纪录片《自然的力量》总导演,使用的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4K高清摄像机,但拍摄完成后,这台摄像机已经跟不上技术的革新,“再也没用过”。

技术的进步,改变与推动着中国自然影像行业的发展。时至今日,自然影像从业者已经可以实现野外8K的高清拍摄,实现两公里之外使用先进设备遥控长焦摄像机,实现搭载先进芯片的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协同工作,为生态考察和科学研究带来极大便利。

科技的力量,也正在从赋能影像记录,实现助力科学考察和自然保护的进化,传递生命的力量。

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之前,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无穷小亮,自然科普作家、野生动物摄影师花落成蚀,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科普作家顾有容,分别前往红河蝴蝶谷、普洱无量山、林芝墨脱,体验了用手机拍摄自然风光及生物多样性。

在红河蝴蝶谷,无穷小亮看见无数只在阳光下飞舞的蝴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用手机拍下了蝴蝶的状态与习性,深刻体会到了“用科技的力量传递生命的力量”的背后含义。

在普洱无量山,花落成蚀将手机支在三脚架上,放在黑冠长臂猿的必经之路上,在远处使用带有高通骁龙芯片的手表控制手机、监看画面,拍摄到了纤毫毕现的精彩动物表现。

顾有容也在交通不便、高山峡谷林立的林芝墨脱,用轻快便携的设备记录下了常态下难以看见的植物物种,还拍摄和记录下了疑似新物种以及在墨脱演变出不同形态的植物物种。

越来越丰富的创作手法,越来越升级的制作水准,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正深刻塑造和影响着中国自然影像事业的当下与未来。

平台

自然影像行业的技术在变,人在变,平台也在变。

人在变。如果说,几十年前,自然影像行业的从业者是为数不多的专业摄影师、摄像师的话,如今,从事自然纪录片投资和创作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影像的创作队伍逐渐壮大。

纪录片爱好者森影(化名)记得,记忆中耳熟能详的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动物世界》等,其出品方大多为BBC、Discovery探索频道、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如今,许多新媒体平台、制作公司则在发力,瞄准受众需求,推出自己的自然类纪录片。

比如,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近两年就持续推出了自然纪录片《众神之地》和《我的国家公园》。两部纪录片的导演曾海若,之前主要的拍摄领域也不是自然类纪录片,但是这些年的行走以及丰富的创作经历,使他有意无意间积累了很多关于自然、关于动物、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素材与感悟,指引着他去创作自然类纪录片。

最终,机缘巧合之下,他先是得以执导以人与自然、人和动物共生为主题的自然纪录片《众神之地》,又推出了以大熊猫、东北虎豹、三江源、海南红树林、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纪录片《我的国家公园》,并取得了现象级的播出效果。

自然影像创作的民间力量也逐渐崛起。二十年前,李文举拍摄自然纪录片《森林之歌》时,全国唯一找到的民间影像创作者就是奚志农。但拍摄《自然的力量》时,拍鸟、拍野生动物的人已经形成了专业的组织,不仅有着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能力,而且设备十分先进,渴望着从图片到影像的全方位尝试。

平台在变。如果说之前纪录片的主要播出渠道和用户收看习惯是电视,现在大家已经更习惯利用网站、手机等移动媒体,更习惯短时长的自然影像记录。

尤其是短视频的火爆,成为普通大众收看了解自然影像的主要方式,也给更多人提供了记录自然、传播生命之美的平台。

著名纪录片导演、制片人,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透露,B站每个月活跃的UP主约300万,每月上传的视频数量约17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视频主题为自然博物类。

这些“小而美”的作品或许并不隆重,但更加真实而生动,能够触及更广泛的人群,成为大众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引子。

热爱

影像技术在革新,媒介格局在变化,受众习惯在调整,似乎自然影像创作面临的影响因素都在变动。然而,在诸多变化背后,真正的内核始终如一,那就是影像创作者对自然影像创作的追求,对大自然、对动植物发自内心的热爱。

著名自然摄影师、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鲍永清记得,自己走上摄影道路是因为发现家乡有这么多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内心感到十分好奇与开心,于是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开始拍摄。

著名自然摄影师、艺术家,163个国际顶级自然摄影奖项得主袁明辉也透露,自己刚拿起相机拍摄时,是因为记录身边的昆虫,唤起了童年时的美好记忆,仿佛看到了那时房前屋后昆虫蹦跳、青草杂生的场景。

热爱引发责任,责任驱使行动。

随着一次偶然的经历,鲍永清从单纯地痴迷野生动物摄影,变成了肩负着某种责任感。那是一次去朋友家,鲍永清拿出手机给朋友家的三个小孩翻看野生动物的图片,并告诉他们这是他拍摄的青海的野生动物,可孩子们满脸疑惑似乎不相信。那一刻,鲍永清内心有了一种莫名的悲哀和冲动,也就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家乡的野生动物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要让孩子们知道在青海有很多很多和人类朝夕相处的野性精灵。“从那一刻起,拍摄野生动物成了一种责任。”鲍永清说。

袁明辉则将自己的热爱转化为对影像的极致追求,将自然的万千形态倾注在摄影这种艺术形式中,用美的形式、色彩、线条来表达内心理解的诗意与浪漫。在他看来,把美丽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告诉大家身边的自然有多么美丽。那些或辽阔的自然景观,或灵动的野生动物,或动人的保护故事……独特的影像作品不仅开阔了公众的视野,还不断引发着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与思考。

“我们要用影像去爱护和保护自然,传递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理念。因为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袁明辉说。

未来

不是没有挑战。当媒体格局快速变化,观众注意力时间变短,可供选择的内容太多,创作趋于循环重复时,自然影像行业该如何应对?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上,一些真知灼见得以汇聚。

“明显感觉到短视频创作质量越来越高,作者有越来越强烈纪录片意识”的朱贤亮,从短视频角度出发,浅谈了自然纪录片创作的思考与建议。在朱贤亮看来,自然纪录片创作,应该扬短视频之长处,发挥“短平快”的特点,短是指时长,平是指接地气,快是指传播要快。

但是纪录片创作与短视频创作也有区别,一是主题,二是内容,三是叙事。“一部纪录片肯定有主题,而好主题的判断标准则在立意;内容的好坏,则看对主题的支撑力度强不强;叙事则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最终目的是把内容说清楚。”朱贤亮说。

作为资深摄影师和知名影像平台8KRAW联合创始人,Lingchen建议普通自然影像创作者应“找准定位,确立风格,展示与众不同的内容”“保持心中对摄影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及时更新观念,去了解市场的需求、行业的趋势”“在技术和创意上不断创新,学习新的摄影技术和后期制作方式”等。

“心里有梦,眼里有光,镜头里是全世界的美好,希望每一位影像创作者都怀揣梦想,始终保持对生活充满热情,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并通过创作的方式分享给所有人,将这份美好的能量传递出去。”Lingchen说。

变化已经在发生。如今,哪怕是国际知名平台制作的自然纪录片,也在寻找创新方法,希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与突破。英国导演、作家、野生动物电影制作人Patrick Morris深耕自然影像创作领域35年,曾任BBC自然历史部门的系列制片人与执行制片人。他表示,当前BBC的鸿篇巨制也需要通过做大规模、邀请大牌参与等方法与时俱进,主动提供解决方案,吸引观众的注意。“我们永远不应该羞于重复同一个故事和用新的不同方式去讲述自然的故事。” Patrick Morris说。

因为最终的宗旨是一致的,那就是推动自然影像行业蓬勃发展,拍摄自然好故事,激发大众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传递生命的力量。

背景链接——

由2023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组委会发起的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团队发起的同类型国际自然影像节庆。

大会共分年赛作品展、主题论坛与颁奖典礼三大板块。其中,主题论坛部分发布了3部“共生之地”系列自然科考纪录片,携手50余位全球自然领域顶级大咖,邀请200位海内外创作者,呈现了13场自然影像创作论坛,成为自然影像创作与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前沿阵地,增进了公众对自然生态和野生生物的了解与热爱。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并主办,赛事以“生命的力量”为主题,面向全球征集摄影、视频和自然绘画作品,并邀请全球自然影像领域顶尖专家担任赛事评委,自2020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四年间,年赛积累了近4万分钟的野生生物珍贵影像、119506部投稿作品、相关内容全网曝光量已达4亿+人次。2022年,年赛作为中国民间力量的代表登上了联合国舞台,向世界讲述了“影像保护自然”的中国故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纪录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4 丰茂股份 301459 --
  • 12-04 索宝蛋白 603231 --
  • 11-30 无锡晶海 836547 16.53
  • 11-30 永达股份 001239 12.05
  • 11-29 中远通 301516 6.8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