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胃癌关爱日
2023年11月29日是我国第5个“胃癌关爱日”,活动旨在促进胃癌知识普及教育,增强胃癌早筛查、早诊治的意识,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3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胃癌的临床症状
早期胃癌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类似慢性胃炎、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或隐痛,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胃部疼痛持续加重并向腰背放射;疾病累及贲门、幽门等还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及反流、呕吐宿食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和黑便,晚期患者可出现乏力、严重消瘦、贫血、发热、黄疸等。
上腹饱胀或隐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便血
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2.长期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3.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4.重度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5.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
吸烟、重度饮酒
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
保护因素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
哪些属于胃癌高风险人群
◆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Hp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可以显著提高筛查效率,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
在胃癌风险人群中,年龄、性别、血清Hp抗体、胃蛋白酶原比值和血清胃泌素17是与胃癌发生最相关的5个因素,被赋予了不同的分值,总分0~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说明胃癌发生风险极高;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Hp感染检测
(1)非侵入性方法:
首选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的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作为呼气试验的辅助诊断措施,或不能配合尿素呼气试验者的二线诊断措施。
(2)侵入性方法:
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测、Hp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是在胃镜检查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的。
胃癌筛查与监测间隔时间
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1.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强烈推荐胃镜精查,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
2.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推荐胃镜精查,建议每2年1次胃镜检查。
3.胃癌低危人群(0~11分),可定期随访,建议每3年1次胃镜检查。
早期胃病变和胃癌术后患者
1.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3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
2.高危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建议每2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
3.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切除的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或常规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建议术后6个月内复查内镜,然后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监测策略。
胃癌关爱日
2023 / 11 / 29
在胃癌关爱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全民胃癌防治意识,恰逢上海市医师协会成立十周年,上海市同仁医院推出“护胃健康,远离胃癌”暨上海区域名医医疗咨询系列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活动一:胃癌防治健康讲座
活动地点:门诊一楼大厅
参与活动专家:
内镜专科:褚以忞副主任医师
活动二:上海市区域名医医疗咨询活动暨胃癌防治义诊
骨科:叶晓健主任医师、陈豪杰副主任医师、张弓皓主治医师
普外科:孙鹏主任医师、郑涛副主任医师、徐铭副主任医师
内镜专科:彭海霞主任医师、周锋利副主任医师、李吉副主任医师
供稿:张海芹
审核:彭海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