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京剧院获悉,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梁斌,11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梁斌生于1936年,师从李盛斌、钱宝森、茹富兰、李君庭、高盛麟等名家。1943年梁斌考入私立夏声戏剧学校,初习文武老生,1946年改学武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第三团,1951年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附属华东京剧实验学校研习,1952年调入华东实验京剧团,1955年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剧院。
梁斌的表演风格融南北派和长靠短打技艺于一身,在舞台上塑造众多艺术形象,以演短打、箭衣戏见长。他的代表剧目有《八大锤》《挑华车》《夜探浮山》《林冲夜奔》《白水滩》《战濮阳》《乾坤圈》《石秀探庄》《恶虎村》等。
梁斌长期投身于戏曲教育事业,总结“学、练、演、教、化”教学理念,他指导中青年演员,培养后继人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梁斌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先后培养出奚中路、杨欣忠、张帆、阮学东、丁正勇、傅希如、田磊、李哲、刘涛、陈麟、郝帅、孙伟、王玺龙、王易山、季云峰、侯永强、詹磊、杨雪斌、李根、乔宇、吕蒙、赵宏运、孙亚军、鲁佳亮、刘潇等优秀人才。
1987年1月上海京剧院首场展览演出,奚中路头场上《八大锤》,发挥不俗。奚中路千叮万嘱《解放日报》记者:“请你们多写老师对我的培养,少写我本人。这出《八大锤》,我先是跟裴艳玲老师学的;到上海以后,梁斌老师又按京剧路子,从头到底理了一遍。没有这两位老师,就不可能有今天这出《八大锤》。”
王玺龙一度想要改行,然而看到奚中路常年练功不辍,王玺龙决定不再多想,跟在其身后拼命练功。这一切,被梁斌看在眼里。当他给另一名青年武生演员说《夜探浮山》时,王玺龙被特许成了“旁听生”。在那些迷茫的日子里,梁斌的出手相助,让王玺龙看到了坚守在舞台的一丝阳光。
赵宏运感慨,恩师梁斌的教导历历在目,铭记于心。“在跟随梁老师学习的这几年,我感触颇深,他是帮我打开另外一扇门的引领者。还记得刚刚进团时,恩师不厌其烦给我这个笨蛋学生一遍遍说《夜奔》,一个地方过不去,就无数次重复。他从不会翻脸、打骂,永远慈祥、和蔼那么亲切。他一直主导,‘演员要演人物,要走进人物内心,不只是基本功展示。’”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早在1960年,《解放日报》就发表《功在勤学苦练中——看青年演员梁斌的“夜奔”及其他》提到,梁斌在演出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有着十分扎实的功底,腰腿功夫尤其突出……但是梁斌并不是不懂节制,一味追求“火爆”,单纯卖弄技术的演员,从他的演出上,我们看出他知道如何让技术来为内容服务,如何掌握人物的气度,动作的分寸、节奏,给人以美感。
1961年《解放日报》又在《梁斌的武功》一文中称赞,“在京剧武生中,梁斌是个很有希望的青年演员。他曾经在《白水滩》中饰十一郎,《八大锤》中饰陆文龙,《劈山救母》中饰沉香,《夜奔》中饰林冲。在这些戏里,他都有精彩的表演。梁斌在演出上给人的突出的印象是:功底扎实,腰腿尤佳。一个武生具备了这些条件,在走身段时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表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
梁斌则把自己成绩归功于前辈师长的指点,他曾回忆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周信芳对他的帮助,“1953年夏,老院长看我演完《八大锤》,吴石坚团长问他怎么样?他马上说:‘下周你派全剧,我跟他演全的《八大锤》!’我听到此决定,心情无比激动!此时我17岁,刚工作第二年,有此机遇我是既兴奋又紧张。很多老同事讲,麒麟童陪你演王佐,在旧社会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机会啊……的确,解放前老院长陪过我师父高盛麟等演过,新中国成立后陪年轻演员合演,我是唯一的一个。我要珍惜这个机会。正好我义父李君庭给予了紧急加工提高,我要对得起这荣誉,故以百倍努力迎接战斗!大伏天他还给我说戏排练,并说台上别紧张,有我和刘二叔(刘韵芳饰乳娘)给你保着呢……演出中由于他的带动烘托,把我带进人物的交流中,使我获益匪浅,在表演上大大提高了认识能力。此后老院长经常指点、教导我,无论是长靠戏还是短打戏总是按照前辈们的特点来要求我。例如赵云的起霸不能‘只端着’讲派头,要有‘玩意儿’。还有,如《夜奔》的林冲,除了腰腿功夫之外探究人物表演则是更重要的,等等。正是老院长的这些指导,我在艺术上逐渐成熟起来。”
梁斌不仅对中青年演员倾囊相授,还无私关心后辈,为他们了解、学习传统戏曲提供帮助。近年来虞凯伊为上海京剧院整理复原老照片,偶有弄不清楚时,他经常请教梁斌,“梁老师1955年随华东实验京剧团加入新成立的上海京剧院,是历史百科书。他是对我照片考证帮助最大的人,无数次不厌其烦给我讲过去的历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