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之路:蜀道上的金戈铁马

统一之路:蜀道上的金戈铁马
2023年11月20日 07:36 红星新闻

转自:成都日报

剑门关是古蜀道上险要的军事关隘 余茂智 摄剑门关是古蜀道上险要的军事关隘 余茂智 摄
顺锦江而下可通达长江中下游,这在西晋统一全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府河汇入岷江处的水面 不觉 摄顺锦江而下可通达长江中下游,这在西晋统一全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府河汇入岷江处的水面 不觉 摄
明月峡栈道 资料图片明月峡栈道 资料图片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 不觉 摄昭化古城,古称葭萌,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 不觉 摄

蜀道是一条富庶之路,一条文化承载之路,一条诗歌之路,也是一条统一之路。

商周时武王伐纣,蜀人作为联军参与征讨,《尚书·牧誓》记载了周武王在商郊牧野进行战前动员的场景。武王左手执黄钺,右手挥动牦牛尾装饰的军旗,慰问包括蜀人在内的联军,说远来辛苦了,你们这些来自西边的人。“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作为联军之一的蜀人,当时就是通过蜀道从蜀地到达中原,参与了推翻暴虐商纣的战争——这也是蜀道开通的标志性事件。

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古蜀得以全面融入华夏文明。秦末汉初,刘邦经蜀道进入关中,结束秦末以来的战火纷乱,建立了强盛的汉朝。而在三国和明代,蜀道也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司马错的“浮江伐楚论”

战国时期,在中国西部,并立着秦与蜀两个大国,而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力量强大,有统一全国的强烈意愿。蜀国内部,国王开明氏与苴侯产生矛盾,苴侯向秦求助,让秦有了进军巴蜀的机会。此时的秦国朝堂上,就是否伐蜀有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一方是著名的外交家、纵横家、国相张仪,另一方则是名将司马错。《史记·张仪列传》对此有生动的记载。

张仪认为,蜀为西僻之国,劳师远征利益不大。他设想的统一路线图是,与魏国和楚国交好,然后进军韩国的新城、宜阳,直逼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之罪,再回头攻击魏、楚二国。周王孤立无援,必然会献出九鼎。此时秦挟天子以号令诸侯,则可以一统天下。

司马错则提出了“三资论”,实际上是统一的三个先决条件:要想使国家富强,首先得开拓疆土;要想使军队强大,必先使百姓富足;要想推崇王道,必先广施恩德。司马错认为,攻打韩国挟劫周天子,是自取恶名,而周、韩面临危机必向楚、魏求助。在这种情况下,加之蜀王昏庸,不如伐蜀以广其地,取其财物以富民强兵。

常璩《华阳国志》,对于司马错的策略有了进一步的阐释:“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帛布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司马错的路线图里,蜀国物产丰富,足以提供军资;巴国多健儿,足以补充兵源;取巴蜀之后,顺江东下,则可轻易灭楚,乃至于得天下。

司马错的策略,则是著名的“浮江伐楚论”。他以极其深邃的眼光,看到了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跨越长江天堑的困难。

长江在中国古代,历来是被视作天险的防御屏障。三国时孙吴据长江,与魏蜀抗衡;南北朝时,宋齐梁陈凭借它对抗北魏。那么,长江是不可逾越的吗?并不是。但渡江需要船,运送大量士兵则需要大型战船。从北往南打的军队,没有大船便过不了河。如果战事不利,南方军队会将所有船只无论大小一律撤到南岸。

不能在长江北岸建船吗?不能。南军当然不会坐视对手造船渡江,而会不断派出船只对北岸的造船基地进行骚扰、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长江北岸造小船还行,但这对于战争没有什么用;要造出大船下水绝无可能。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安全的地方造好大船,并训练好水军,再让它们进入长江。这样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江淮之间有众多大型湖泊,中有水系与长江连通。在这些湖泊中造船练兵,再进入长江,就可以对南岸军队展开攻击。有句话叫“守江必守淮”,是因为守住了淮河流域,就能阻止敌方建造大船。另一个造船之地便在长江上游,最上可以上到成都。正如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对四川地形的论述:“夫江南之所以为固者,长江也。而四川据长江上游,下临吴楚,其势足以夺长江之险。”

从陆地上攻打楚国必然受到长江的阻挡,而按司马错的策略浮江而下,则长江天堑不仅不存在,反而成为一条运兵、运粮的要道。

不过,司马错“浮江伐楚”之策,实施起来更复杂一些。当时李冰还没有引岷江而至,成都并未通航。司马错灭掉巴国之后,随即顺江东下攻击楚国,其战船应该是在巴国首都江州(重庆)下水的。秦数次伐楚,虽然获得了取楚商於地建黔中郡的成效,但由于在峡口受阻,并未完全实现灭楚的目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公元279年—280年的西晋灭吴,同样采取这一策略。益州刺史王濬在成都造大船、练水军,顺流东下,终于突破长江天险,攻克石头城。

回到当年秦国朝堂上的争论,最终秦惠文王接受了司马错的建议。公元前316年,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于从金牛道进兵伐蜀,当年十月即平定蜀国。得到蜀地的秦国,疆域愈加广大,国家愈加富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把张仪、司马错的争论放到统一全国的进程中来比较,可以说司马错进军蜀道的考量,更加具有前瞻性。司马错之策,在西晋灭吴的统一之战中得到了检验,可以说它领先时代六百年。

刘邦的栈道策略

栈道又称阁道,是蜀道上一种独特的军事、交通设施。

连接秦、蜀两地的古蜀道上,秦岭和大巴山高山深谷重重阻隔,为了打通道路,古人便在悬崖绝壁上,以火烧水激之法凿岩成道或凿孔架木,形成狭窄的驿道,即后世所称栈道。

战国时期,秦地和蜀地之间开辟的栈道就有褒斜道、故道(陈仓道)和金牛道。《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可见战国末期蜀地、汉中之间的栈道已具相当规模。

秦末汉初,刘邦在统一全国的进程中,便巧妙地利用栈道,进行了军事佯动。

秦朝末年,天下分崩离析,项羽引兵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为了限制刘邦,将其“赶出”关中,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其统辖巴、蜀、汉中之地。

刘邦考虑自己的军事力量远不如项羽,遂采取张良的计策示弱,在由关中退守汉中的时候,烧掉了褒斜道峡谷中的栈道,以显示并无再入关中的意向。此举其实还有另一个军事上的作用,即阻断其他诸侯进军汉中的道路,保守一方平安。

韩信被拜为大将之后,劝刘邦重入关中,以定三秦。采取的策略是,樊哙、灌婴等人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以牵制敌方军力,韩信则率大军从故道奇袭陈仓,一举夺取关中。

所谓祁山道、陈仓道,都是蜀道的组成部分。

祁山道是古蜀道中最西面的道路,它北起甘肃天水,向南经祁山、礼县、西和、成县、徽县抵达略阳,再经勉县转入汉中,全程千里。这条道路较为平坦,后来也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主要路线。

陈仓道位于祁山道以东,褒斜道以西,它西起陈仓(今宝鸡),西南出大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地至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略阳再抵汉中,或经宁强接金牛道入川。

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由西向东三道并列,北面的终点分别是天水、陈仓和长安。韩信进军取中间的陈仓道,而对西面的祁山道进行佯攻。这一军事行动,到了元代戏文中,被演绎为于褒斜道修栈道,并留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

总之,刘邦进出关中都通过佯动实现了军事目标,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

邓艾偷渡阴平道

阴平古道北起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经文县县城,翻越四川省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全长265公里。阴平道上,最为险要处是摩天岭。摩天岭海拔超过2700米,其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

阴平古道是一条险要崎岖的暗路,除当地农人使用之外,多不为外人所知。阴平道上也是一条承载着三国记忆的道路,让人发怀古之幽情,回想起那些曾经的金戈铁马。

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大举伐蜀。钟会率军攻下了魏蜀边境上的蜀国重镇汉中,统领蜀汉大军的姜维退守今天四川境内的剑阁,企图凭借剑门天险抵挡魏军。然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魏国的军事天才邓艾。邓艾并没有同姜维想象的一样,与其决战于剑门关,而是匪夷所思地从阴平直接翻山,跨过高山峻岭,行军七百里,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位于剑阁背后的江油城下。

邓艾顺利地攻克下江油和今日被称作绵阳的涪县,在绵竹与蜀军展开了一场杀得天昏地暗的血战。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阵亡。这之后是一马平川,邓艾大军直抵成都,刘禅按传统国君投降的仪式把自己绑起来,车子上载着棺材出城投降。

在历史上,这就是著名的“邓艾偷渡阴平”,《三国演义》上则有更为精彩的描述:邓艾先命士兵把武器吊下山去,然后用毛毡裹在身上,从山上滚下来,没有毛毡的士兵则把绳子绑在腰上,挂在树上吊了下来。所谓的阴平古道,当时根本没有道路,数百里荒无人烟的巅崖峻谷,就正如它在地理上的名字——摩天岭。

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和孔明碑,《龙安府志》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上则对此进行了神话演绎,以塑造诸葛亮的天才形象。说邓艾父子带兵到了摩天岭,见道旁有一石碑,上面刻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丞相诸葛亮题”。所谓“二火”即“炎”,“二火初兴”则指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邓艾在这一年越过摩天岭,蜀国也在这一年灭亡。“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即预言了邓艾灭蜀之后跟钟会争功、双双死于乱军的史实。

除了诸葛碑之外,阴平古道沿途还有许多跟邓艾有关的遗迹,如相传是邓艾磨刀的磨刀石、盖印的印合山,邓艾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练兵的射箭坪等。

摩天岭所在地区,为今日甘肃和四川两省的交界处,在四川境内属平武县和青川县。在长途汽车司机的口中,它被叫作黄土梁子。20年前的深秋,我驾车九环线旅游线路,有幸翻越了这一地区。那已经是深夜了,几个小时全部是上坡。抬头举目,黑色的山形,透蓝的天宇,还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挂在离头顶很近的地方;侧耳细听,山间之水发出淙淙之声。一面高山,一面深谷,天地空旷,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历史匆匆而过,遗留下无数痕迹散落在这条道上,千百年来与史事、传说、演义混杂在一起,密封进人们的记忆之中。

三国时邓艾率兵通过阴平道进攻灭掉蜀国,明代大将傅友德也曾带兵经此道灭掉明玉珍政权。作为蜀道分支的阴平道,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7 艾森股份 688720 --
  • 11-24 锦江航运 601083 --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16.82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31.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