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的两大关系和三个维度

中国金融发展的两大关系和三个维度
2023年11月07日 08:02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邓宇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具有必然性,不但与中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相匹配,也与中国式现代化不谋而合。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从而“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这将是新发展阶段金融工作的主线。

本次会议既总结梳理过去10年及5年来的金融改革发展成绩,更是检验其中存在的不足及短板,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和更高要求,旨在强化提升中国金融监管能力、金融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质效。

一、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过去10年,中国金融业总资产保持稳步增长,体量规模优势凸显,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监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过去5年,中国金融业以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为导向,全面金融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性举措更加完备。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GDP占比达到8%,较2008年增长近40%,2017年后其占比逐步稳定在8%左右。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14-2023年支持实体经济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金融既要具备服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能力,更要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具有特殊地位,同时需要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更强功能。2022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占GDP(现价)的比重达到313.5%,银行业净利润占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于金融机构而言,关键点在于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既要苦练内功,经得住内外严峻的风险考验,也要谋定而后动,展现发展韧劲。目前,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和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制度日益健全,相关监管细则陆续出炉,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起到“压舱石”的特殊作用,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金融发展需要把握的两大关系

一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本次会议强调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既是要求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也强调维护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一方面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满足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服务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求立足全球视野,坚定支持国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求国内金融机构跳出国内市场,真正走向国际,在国际金融市场接受检验,支持中资企业出海,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将走向深化。本次会议强调“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而言,既要求具备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经营水平,也要求能够服务国家海外战略布局。

二是金融治理的有效性与金融发展的创新性。本次会议将金融安全、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置于重要高度,反映金融治理和金融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明确金融治理的有效性与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一方面,金融创新应根植于服务实体经济,而非以创新之名制造资金空转或监管套利,金融创新应坚守风险合规底线,杜绝金融套利以及实施金融诈骗等现象,所有金融活动都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虽然中国金融机构类型较多,但不应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本次会议提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这就表明未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巩固提升综合发展能力。金融治理与金融监管的初衷在于守牢金融创新发展的底线、红线,并非抑制必要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需要。

三、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金融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本次会议强调“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可见金融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新发展阶段,国际和国内环境急剧变化。国际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下欧美发达经济体“脱钩断链”政策频出,分裂的地缘政治格局持续冲击,金融制裁滥用加剧国际紧张环境,将给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布局和金融开放带来新的挑战。国内层面,中国经济转型面临“阵痛期”,产业升级难度加大,经济增速继续换挡和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转变,传统的房地产市场和地方隐性债务等风险有上升趋势,金融业资产质量以及处置化解潜在风险的挑战更大,需要妥善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金融生态变迁,金融业的发展将不再仅仅追求规模和效益增长等短期指标,而是需要着眼长远和可持续,谨慎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前瞻性构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制度。

第二,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导向。下一步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既是时代命题,也是现实拷问,重点需要把握两个导向:一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以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次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与当前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发展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5年年均增速约25%;绿色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二是金融发展的人民性,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或少数群体的利益,要求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目前,金融机构正加快推动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以及保险、消费金融的普惠化,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助于让更多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普罗大众。

第三,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本次会议强调的“金融高水平开放”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鼓励支持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广泛开展国际业务,全力服务中资企业和国际同业。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达到了1233家,覆盖65个国家与地区。另一方面是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我国开设分支机构并有序开展金融业务。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机构,涵盖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7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1家代表处。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开放机制较为成熟,具备服务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深厚基础。下一阶段金融高水平开放将迈上新台阶,有助于提升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