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
本报记者 郑 杨摄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本报记者 郑 杨摄
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踏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4.8万余家中小企业充满活力,民营中小企业贡献的3个“80%”令人瞩目。
这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民营和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成大事。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多个孵化器、产业园区,对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探寻“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黄埔路径”。
中小企业小而不凡
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位于广州开发区内的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颁发了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EH216-S的型号设计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这是全球首个获得该类合格证的航空器。
这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中小企业办成的又一件“大事”。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闪耀着众多像亿航智能一样能办大事的“明星企业”,无论是像禾信仪器、视源股份、明珞装备这些扎根多年的中小企业,还是像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类近5年间快速成长的企业,都在各自的赛道上“跑”出了好成绩。
在禾信仪器,一台新型质谱仪引人注目,这是历时6年研发、近期刚刚推出的生命科学领域新产品。工作人员介绍,制造这台仪器需要掌握飞行时间、四极杆、磁质谱等多种核心技术及全套装配生产工艺,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其性能达到了进口中高端水平,标志着我国迈入高分辨质谱门槛。
“这些年,我们始终聚焦质谱领域技术研发,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一直超过10%,远超一般科技型企业。”禾信仪器副总经理蒋米仁说。
在视源股份,面向家庭生活、未来教育、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还不断将技术拓展至新的应用领域。
“我们企业办大事还体现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视源股份副总裁吴成玲介绍说,近年来,视源股份深度参与发布行业相关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46项,在标准化工作上联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外部机构超20家。
在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郭春生告诉记者,公司深耕功能材料领域20多年,在国内空白的新材料领域积极寻求突破,创造了柔性高能射线无铅防护材料产品,能在做手术、安全检查等场景中广泛应用。该技术为国内首创,打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在这片热土上,119家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约占广州市一半;18家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占广州市75%;7家企业入选“胡润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总数排名广州市第一。
“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中小企业呈现出3个‘80%’的特点,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鲁勇兵说。
大孵化器硕果累累
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广州开发区是如何“养成”的呢?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有赖于这里独特的孵化育成体系。
在打造平台载体方面,该区致力构建科技型企业“大孵化”集聚区,目前已建成10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5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载体内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形成“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大孵化器发展模式。
在驱动企业成长路径方面,该区近年来不断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链条。数据显示,黄埔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的1640家增加到2022年末的2573家,增长56%,其中新增千亿元级高企1家,百亿元级高企从4家增长到7家,上市高企达到54家,指标均居广州市第一。
也就是说,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到黄埔去”,必能入驻一个适合自身的载体空间,心无旁骛去“办大事”。
在广州科学城的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里,一块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巨石立于园区中央,异常醒目,它与整齐排列的载体厂房一起激励着入驻企业成长壮大。
作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重点孵育平台,加速器是广州开发区“三个重大突破”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介绍,它主要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和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通过提供加速发展的软硬环境,助其迅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服务。数据显示,5年来,加速器入驻企业已有超过56%被认定为国家高新企业,近一半企业产值达到了规模以上。
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加速器载体空间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企业,则可以通过申请用地建立研发、生产总部的方式退出加速器,寻求更大发展。据加速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5年,不少企业已经从加速器“毕业”,如国内质谱仪器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禾信仪器、广州首家科创板上市的方邦电子等,均在广州开发区拿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生产总部,发展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
而这些从孵化器中走出来的企业也加入建设孵化载体的行列,贡献着另一种“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力量——明珞装备通过打造制造业数字化平台,为其他的中小企业赋能;达安基因、华银健康等企业携手打造生物安全与健康联盟,促进上下游产业集群紧密协同;洁特生物在2023年新启用的办公大楼中拿出一部分载体空间,吸纳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延伸实验室耗材相关的产业链……
政府搭台企业办事
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融合、密切联动和高效协同的新路径。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响应企业诉求、提升服务能级等“靶向性”举措,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供肥沃土壤,为“办成大事”搭台赋能。
例如,为给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广州开发区创新体制机制,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统筹推进及监督全区营商环境改革;设立全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设立全国首个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打造“企业吹哨、部门报到”24小时全天候服务新模式;率先推出政策兑现“一门式”服务改革,启动“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免申即享”政策高效率兑现新模式;出台全国首个《信任筹建工作方案》,实现产业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
一系列政务服务的探索与供给,激发着区内众多中小企业怀抱“想办大事”的雄心,也全面降低了“中小企业办成大事”的成本。华星光电广州t9项目在黄埔的快速投产就是鲜活的案例。该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成为行业内最快封顶、最快搬入、最快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
作为广州开发区的“老牌”企业管理者,亿航智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胡华智是广州开发区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在胡华智看来,投身航空业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亿航智能如今成长为一个能为海外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提供科技方案的企业,过程十分艰辛。“在我们公司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区里一直不离不弃。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应用场景上,区里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此次拿到适航证后,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供应量有望短期内呈现出比较大的上升趋势。从整个产业链来讲,包括碳纤维的原材料、编织工艺供应商、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等都会有比较直接的增长。”胡华智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