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在北京工商大学成立签约

“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在北京工商大学成立签约
2023年11月04日 21:36 北京青年报

11月4日,“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天晖出席大会并致辞。

郭建华校长在仪式上表示表示,“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学校针对食物领域重大科研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学校和参加合作的各方将发挥各自在食物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深入合作和跨学科协作,对全球食物生产和供给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科研成果和应对解决方案。与各方合作成立的多元化的交叉合作团队将汇聚各种资源和力量,有针对性的确定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开展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工作。他期待中心为解决全球粮食供应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熊绍员司长表示,气象及气候变化科技研发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实施“双碳”战略的最重要科学基础。“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成立极具前瞻性、引导性和战略性。参与共建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作为我国气候和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的国家级业务单位,在这个研究平台中将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将密切关注、积极支持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

马天晖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航天信息主动把握机遇,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构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心的后续工作中,航天信息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和项目实践经验,特别是结合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切实发挥好作用,为中心的科研创新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春江院士在发言中指出,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大食物观基础上的保障食物生产和供给的安全。通过对影响国内及全球食物产出和供给变化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依靠建立数据模型和智能运算,对未来中长期食物生产供给前景做出预判和动态感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智能运算模型等,助力宏观管理部门和微观经营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科研成果分享,也可为欠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做出中国贡献。他希望该研究中心成立后多出科研成果,为国家和世界的食物供给保障及安全做出贡献。

签约仪式后,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暨全球食物地图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理事会组成及人员任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签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