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黄金周”刚结束,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便迎来了一波企业集中“考察潮”。
为项目前期产业招引而建设的展示中心里,上午9点开馆就熙熙攘攘,热闹一直持续至19点。一楼展厅一遍遍滚动播出着项目的介绍,二楼洽谈室无缝迎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的手机响个不停,在5名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下,他保持每2个小时接待一批考察企业的频率。
展示中心的后方是建筑面积约28.37万平方米的项目核心区。戴上安全帽,工作人员带领一拨拨客商参观考察,规整林立的42栋楼宇厂房已封顶完毕,工人们在进行外立面最后的施工。五大功能分区为企业提供符合生产研发的高效能空间,园区基础配套与生态环境建设均按照高标准开展,连锁便利店、中高端餐饮和酒店的引入,给地处近郊的科技城增添了生活气息,绿化满荷则处处透露出一座“花园式厂房”的气质。参观后的省内外企业代表们评价道:“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是‘上海经验+云南速度’的实践,不仅造出了上海临港的标准和水平,也造出了云南高端科技园区的样本。”
“产业落地忙”的热度支撑,并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高标准配置。在国家东西协作、产业协同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沪滇协作的基础,上海临港集团与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达成合作。一方面,云南为上海临港的“飞入”提供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还有具备唯一性的资源优势竞争力。中老铁路的运行及口岸、园区经济的高速培育发展,为入滇发展的外向型企业开拓出全新的空间。由此,临港集团与昆明市政府就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进入上海、昆明、磨憨三地梯次布局。
上海临港集团董事长袁国华在沪滇产业转移洽谈对接暨上海企业云南行活动上表示:“从企业发展诉求来看,在三地进行产业梯度布局,将推动产业链环节和价值链区段进一步匹配。”这一显著优势也让云南成为上海临港推动合作共建的域外园区中发展潜力最大的“飞地”之一,上海、昆明、磨憨的联动发展成为项目产业导入的一块“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作为上海市属功能保障类大型国有企业,上海临港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上海临港”,在全国拥有30多个产业园区、1万多家入驻企业,东部地区广泛的资源优势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的产业导入打下坚实基础。园区以“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发展模式为指引,利用上海开放枢纽的巨大潜力,推动云南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上海临港在园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产城融合、金融服务、品牌输出等方面的经验优势,昆明市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在探索脱离传统飞地模式的新模式。“传统飞地中,主要是‘飞入地’对园区进行管理、‘飞出地’派遣团队进行指导、双方共同派驻人员进行协调管理的模式。”祁龙军介绍,“当前,我们正积极与昆明市开展协商,希望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方式,将园区运营服务交由企业负责,用市场之手将服务落到实处。同时,在运营的要求上,由政府进行监督和考核,针对税收、产业贡献等制定相应的阶段性指标。新模式的形成也将为云南营商环境打造临港样本。”
产业导入及服务运营的主体从以当地政府或职能部门为主导,转移到具备招引要素资源、成熟运营经验的企业上,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中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探索,是我省突破招商引资地域瓶颈、充分发挥飞地经济作用的一大生动实践,这一“打法”将推进创新资源的异地集聚和跳跃式转移输送。
“‘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后,一大批企业从上海赶到昆明进行实地考察项目。”祁龙军说,“项目即将在10月底完成竣工,企业入驻已进入倒计时,园区产业落地也进入了冲刺阶段。”纷至沓来的企业为“临港品牌”而来,在上海临港与云南的深度合作战略潜力中“掘金”,将与云南和临港一起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发展未来。
云南网记者 王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