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州网
曙光路中间的隔离绿岛
2016年6月,扬州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首条“海绵大道”——杭集曙光路建成通车,到今年,这条“海绵大道”已使用7年。扬子江南路是我市另外一条“海绵大道”,去年上半年建成。扬州这两条“海绵大道”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功能?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曙光路
大道通南北,风景美如画
曙光路位于连淮扬镇高铁扬州东站东侧,呈南北向,与烟花三月路平行,其南至杭集镇区、北接盐运路,与328国道、文昌东路等横向城市主干道路相交,纵向贯穿生态科技新城大部分区域。
记者在扬州软件园东侧的曙光路看到,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中间的隔离绿岛,不仅十分宽阔,上面还栽种了各种造型的景观苗木、鲜花,高低起伏、五彩缤纷、品种多样、造型各异。此外,苗木中还栽种了芦苇,微风吹来,芦花摇曳、风景如画。
改造前的曙光路宽约7米,是一条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普通农村道路。2015年10月,曙光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在改造过程中,曙光路还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成扬州首条“海绵大道”。
按照正常的思路,绿化带要吸收雨水,达到“海绵”的效果,应该是低于地面,水才能流入。但记者探访时发现,曙光路中间的绿化带路基不仅没有比正常路面低,还“高高在上”——比常见的道路绿化带路基要高出不少,也比较宽大。
雨水不能直接流进绿化带,曙光路又是如何实现“海绵功能”的?“‘海绵道路’的绿岛并不一定要低于路面,只要能实现‘蓄、渗、净、滞、用、排’就可以。”相关城建专家介绍,一般道路的隔离绿岛做得比较平坦,而曙光路的隔离绿岛则高低起伏,中间相对低洼,形成一条小沟,同时在沟内铺设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下雨时,水流到“旱溪”,短时间形成一条小溪流,起到蓄水作用。随后,水慢慢渗透到地下并净化、滞留;同时,旱溪中还设有溢流井,当水太多时,就会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管网。即使短时间大暴雨,隔离绿岛也能处理70%的雨水,经过渗透后的水也比较干净,可以用于浇灌绿化。
扬子江南路
两条蓄水长沟充满生机活力
扬子江路作为主城区与港区的贯穿通道,是扬州最早建设的“迎宾大道”,也是中心城区“七纵”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接长江,北接扬天公路,承担了扬州主城区域的对外交通功能。整条扬子江路,最引人注目的是扬子江南路(华扬路至吴州路段),因为这一段道路在改造提升时,采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道路两侧增添了两条生态蓄水长沟。
记者昨天看到,扬子江南路两侧,有两条用草皮铺设的长沟,沟内布设了鹅卵石。虽然进入秋季,但水沟里铺设的草坪依然翠绿,栽种的美人蕉仍开着花,一些叫不出名的灌木也开着白色的花,水沟里的芦苇盛开,在风中摇曳……蓄水长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记者注意到,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出现一块留有出水孔的路牙,出水孔对着水沟的一侧,还建有出水坡道。大雨时,路面上的雨水可以顺着出水孔流入旁边的小沟,从而让路面没有积水。
这条“海绵大道”与曙光路不同。曙光路是将蓄水长沟布设在机动车隔离绿岛上,绿岛高出路面。而扬子江南路的蓄水长沟设在道路两侧,且低于路面。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却是异曲同工。这两条用草皮铺设的长沟,都是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的生态蓄水长沟。”城建专家介绍,扬子江路两侧设置的水沟用草皮覆盖,同时在沟内布设了鹅卵石,下雨时,水流到旱溪,短时间形成一条小溪流,起到蓄水的作用,而水沟旁边就是绿地,可以起到给绿化灌溉的作用。
解决积水问题
“海绵大道”既生态又美观
“海绵道路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态和高科技相结合的道路,是未来城市道路的发展方向。”城建专家介绍,扬子江南路曾遭遇积水之苦,扬子江南路(华扬路-古运河)改造提升工程主要是为解决扬子江南路雨天道路积水问题而实施的。扬子江南路(华扬路-古运河)改造提升工程在东西侧非机动车道新建了管径600-1000毫米的雨水管道,增加雨水箅,新建出水口,还在下圩河位置新建了一根直径2米的过路顶管,让地下管网一路通畅,排水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增强这一路段的蓄水、排水能力,在建设过程中,还在道路两侧建设了生态蓄水长沟。
“蓄水长沟还起到了隔离绿岛的作用,步行道设置在绿化带内,加上蓄水长沟也铺设了草坪,这样行人在绿化带中一路前行,不仅可欣赏到优美的风景,也更加安全。”城建专家说,这种建设模式,打破了道路与绿化分离的格局,将人行道与两侧绿地巧妙连接,增大覆绿率,构建线性绿道嵌合体,也进一步强化了道路的排水蓄水能力。记者 张孔生 文/图
责任编辑:刘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