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外滩上的一张人文名片,“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自2017年起,已推出了十季系列读书会,包含讲座、展览、生活节、沉浸式戏剧、城市行走等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近百场。根据读书会的内容,2020年出版了《江南纪》一书,2023年出版了《上海纪》。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一季以【君住长江】为主题,选取了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京,6座长江沿岸的、与上海“共饮一江水”的城市作为议题,邀请当地背景的学者,来到北外滩滨江的建投书局,与市民读者共同在上海阅见“长江文化带”,再以全新文化视角回望上海的城市之光。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一季【君住长江】系列第六期,建投书局邀请到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沈世培为读者们述说江城芜湖的徽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特征。
02:00
金句短视频(02:00)
各位听众、观众,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徽韵海风,大美芜湖:一个徽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特征浓郁的江城”。大家可能对芜湖不太熟悉,芜湖是一座内涵丰厚,历史悠久的城市。今天想通过这个讲座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芜湖、了解安徽。
一、引言
(一) 芜湖简介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鸠兹、九江、中江,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现在有五个区,分别是九江区、镜湖区、湾沚区、繁昌区、弋江区。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近代时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二)芜湖优势
芜湖城市的成长有独到的优势,可以从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城市地缘优势等方面来展开。
从地理位置来说,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得皖江地区居中优势。
芜湖处于长江、皖江水系枢纽位置,有着独特的交通优势。芜湖水路交通方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上通重庆、武汉、九江;下通到南京、镇江、上海;向南通过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联系皖南山区,达新安江流域;向北通过裕溪河、皖河与淮河流域相连。近代以后陆路交通发展,进一步衍伸了芜湖的辐射范围。芜湖号称“四通五达之途”,是个天然“转输之地”。
区位优势指芜湖处于长江下游沿江平原皖江地区,是鱼米之乡,气候、物产都很优越。康熙《太平府志》记载,芜湖,“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临近江海,物产很丰富。
军事要地优势方面,芜湖离南京很近,可以说是南京的屏障。1937年日军攻打南京时,首先是攻芜湖,然后包围南京。“芜居金陵上游,为江左首邑”,“控扼大江,为陪京门户”,其中陪京就是指南京。
城市无法单独发展,必须与其他城市共振发展,芜湖还有很重要的城市地缘互补优势。芜湖与长江中下游城市都不远,距合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都只有100-500多公里。芜湖四通八达,与这些城市优势互补。
(三)芜湖文化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芜湖文化?芜湖和上海类似,可以说是商埠文化。商埠南来北往人很多,融合了很多不同的文化特征。芜湖包含了徽文化、吴文化、楚文化、海派文化、外国文化,其中对芜湖影响最明显的一个是徽派文化,一个是海派文化。徽派文化主要是明清以来徽商经营芜湖,徽商对芜湖造成的影响;海派文化则是近代开埠以后上海对芜湖的影响。
二、不平凡芜湖:由“名邑”到“小南京”“小上海”
芜湖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吴国在今芜湖市东40公里水阳江南岸设立鸠兹邑,鸠兹邑地处吴头楚尾,处在两国交界地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左传》最早记载了“鸠兹”地名,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国子重率领军队东下讨伐吴国,就在鸠兹这个地方打了一仗,一直打到衡山,但是被吴国军队拦腰截断,分割包围,楚国军队战败逃走,子重抑郁而死。水阳江南岸,现在有个遗址叫“楚王城”,就是古代鸠兹所在地。
西汉时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鸠兹设了芜湖县。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223年把芜湖县治由鸠兹迁到现在的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芜湖交通更加方便。公元前109年芜湖已经建县了,如果追溯到鸠兹那历史就更久了。而上海历史比较晚,三国时期还是无名村落,南宋时开始建镇,叫上海镇。1292年才设立了上海县,上海的建县比芜湖迟了1401年。芜湖建县中间也有曲折,东晋时期芜湖的县志被撤销了,变成了镇。那时候北方人南下,设立了侨郡县,到南唐才恢复芜湖县的县志,中间经历了五百多年。
鸠兹广场,摄影师:寇寇
芜湖真正的发展是宋代以后,从宋代到明清、近代以及改革开放,所以把芜湖发展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宋元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日益繁荣,宋代芜湖“因商而兴”,商业比较繁荣。青弋江边形成了“十里长街”,一直延续到现在。宋代芜湖就有“万家之邑,百贾所趋”之称。从南宋起,芜湖号称“壮县”。
第二,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长江贸易和运河贸易繁荣,特别是徽商经营,芜湖工商业繁荣。嘉庆时期“四方水陆商贾,日经其地,圜阓之内,百货杂陈,繁华满目,市声若潮”。手工业如浆染业、冶炼业、手工纺织业等也发展显著,其中浆染业和芜钢冶炼最为著名。芜湖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都会”、“商业枢纽”,有诗形容芜湖“华灯照水笙歌沸,不枉人呼小建康”。小建康就是小南京,所以芜湖素有“小南京”之称,这是第二个时期。
第三,近代时期。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1877年4月1号芜湖正式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芜湖口岸设立以后,又设立了海关和租界。外国进口的洋货和皖江地区、安徽其他地区的土货都经过芜湖中转,转运主要以上海为出口。近代上海是个大都市,对长江流域的城市形成了辐射。这个时期海派文化对芜湖影响比较大,芜湖原来称“小南京”,近代则称“小上海”。各方面发展在安徽首屈一指。如芜湖是安徽近代工业发展最快、最集中的地方,益新面粉厂、明远电厂和裕中纱厂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工业。
芜湖海关大楼和公共租界图略
第四,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后上海对芜湖的影响增加。芜湖为安徽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受上海影响。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芜湖则是上海产业向内地辐射扩展的桥头堡。由此芜湖这个“小上海”越来越像“大上海”。
芜湖长江三桥,摄影师:寇寇
三、大美芜湖:一个有自然和人文美的江城
2001年,冯晓泉和曾格格到芜湖演出,创造了一首歌叫《半城山半城水》,反映芜湖的美。我们为什么讲半城山半城水呢?芜湖濒临江河,城内城外多湖多山,处于山水之间,自然景色秀美。
唐宋以来芜湖就成为文人墨客游览胜地。欧阳修的后人欧阳玄,在元延祐二年至四年(1315-1317年)任芜湖县尹,他把芜湖自唐宋以来形成的风景区定为“芜湖八景”:“赭塔晴岚”“荆山寒壁”“玩鞭春色”“吴波秋月”“镜湖细柳”“雄观江声”“蛟矶烟浪”“白马洞天”,每一景用一首七律诗描述。
从人文景观而言,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广济寺等庙宇,芜湖古城、鸠兹古城、雨耕山文化园等古城和文化园,人文景观非常优越。
芜湖天主教堂,摄影师:寇寇
“吴波秋月”:元代欧阳玄赋诗《吴波秋月》,“几回送客舣吴波,月上芜城夜若何!”在青弋江口,有一个送客停船的地方叫“吴波亭”,在这里赏月别有一番情调。
“赭塔晴岚”:赭山上有一个寺叫广济寺,广济寺后面有一个塔叫赭塔,今天这里有青翠的松柏,是很重要的景点。
“荆山寒壁”:明代御史骆在荆山捲书写了“寒壁”刻在崖际,由此得名。
“玩鞭春色”:东晋晋明帝骑马到芜湖察看,发现驻扎在芜湖的王敦大将军有谋反之心,他暗察王敦营垒,被发觉追捕。为脱身,晋明帝将七宝马鞭给路旁一"卖食老妪",并嘱托她拿给追捕的士兵看。结果士兵看到这个皇帝用的鞭觉得很好奇,看来看去耽误了时间,晋明帝由此脱身。
“镜湖细柳”: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他家的田地原来叫“陶塘”,后来捐献出来,有百亩。因为这个陶塘这个地方,形似圆镜,水清可鉴,所以称为“镜湖”。
镜湖,摄影师:寇寇
“雄观江声”:“雄观亭”是南宋时候建的,现在江边可以在鹤儿山麓听江声。
“蛟矶烟浪”:蛟矶在芜湖的江北,蛟矶兀突江岸,是观赏江波水色的佳地。“每逢阴雨,烟波翻腾”,所以有“蛟矶烟浪”的美誉。
“白马洞天”,在芜湖市西南12公里处的白马山,山上面有洞,在这里可以看白云蓝天,是观景的好去处。
“天门烟浪”,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里说的就是芜湖天门山。芜湖市北郊长江边,在东面的山叫东阳山,西面叫西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像一个天门一样,所以号称天门山。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徽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在芜湖的影响。
四、徽韵芜湖:一个徽派文化特征明显的江城
明清以来,徽商在芜湖从事工商业、办学、赈灾、办慈善、办医疗结构、办文化事业、捐资助学、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深远地影响了芜湖。
芜湖徽文化是比较浓厚的,为了讲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个方面。
(一) 徽商北上芜湖
明清时期,芜湖主要受徽文化影响。随着长江、运河贸易发展,明代商帮崛起。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几个商帮,如徽商、陕西商、山西商、闽广山、浙直商。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雄飞中国商界500余年。明代徽商在大江南北极为活跃,素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州离芜湖不远,位于皖南山区,在今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因山多地少,徽商兴起。芜湖与徽州自古有两条道相通:一条由徽州经过宣城到芜湖,另外是徽州经过南陵县到芜湖。芜湖是徽商经营最早、最成功的城市之一,特别是明清时期,大批徽商云集芜湖,达百人之多。明末人汪道昆说:“吾乡(指徽州)去芜阴四百里而近,乡人贾者,往往居芜阴。”
近代芜湖各地客商云集芜湖,五方杂处,来源多元化。近代同治和光绪以来,芜湖经商的人很多,但是外地人占多数。客商人数最多、资本最雄厚,对芜湖商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芜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跳板,通过芜湖,往上可以到武汉,往下到南京、上海,再通过运河到达天津、北京。
(二)芜湖徽商翘楚
芜湖是徽商远处经商的起点,也是走向全国的跳板。徽商北上芜湖,明清时主要从事长江贸易和运河贸易,贩运于大江南北。在长江贸易中,如粮食、茶叶、竹木、布匹、瓷器等贸易,主要活动的身影是徽商。例如木材贸易,云贵四川的木材通过江河运到长江中下游,皖南山区的木材通过青弋江、水阳江运到芜湖,芜湖就产生了专门经营木材的徽商和山东临清商人,在江边形成“徽临滩”。
徽商在芜湖经商,还设立了二十多所会馆,参与本市贸易,其中徽州会馆比较有名。胡开文墨店,是以芜湖为跳板走向全国的典型,也是近代芜湖商业翘楚。咸丰二年(1852年)胡贞一在芜湖创办“胡开文沅记”,这是胡开文墨业在徽州以外开设的第一个店,从此以后其子孙在上海、南京、苏州、长沙等地遍设分店,前后经营了将近两百年。
近代以来,芜湖也以米市闻名,它与长沙、九江、无锡并称全国四大米市,其中芜湖米市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1858年《天津条约》辟镇江为开埠口岸,镇江七浩口是长江下游米市。李鸿章是安徽人,家有产业在芜湖,1876年芜湖开埠以后,李鸿章上奏清廷,请求把米市从七浩口迁到芜湖。1882年芜湖米市正式发展起来,徽商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芜湖米市
(三)近代手工业
近代芜湖手工业中以炼钢和浆染业最为著名。
先谈炼钢业。芜湖沿江地区金属矿物多,周围铜铁资源丰富。宋代以后,芜湖炼钢业发展迅速。北宋末年,山东曲阜濮家七兄弟随着岳家军南下,专门为岳家军打造兵器。战争当中兄弟七个失散了,最小的弟弟叫濮七,定居在芜湖。他设了一个冶坊叫“濮家店”,“濮家店”在芜湖冶炼钢铁历经了宋、元、明、清七百多年从未间断,带动了芜湖冶铁业长盛不衰,直到近代。
明代是“芜钢”崛起时期,濮氏的兴盛带动了芜湖炼钢业的发展。明中期有8家有影响的大钢坊,嘉靖年时徽商汪尚权来芜湖,自办大钢坊,招募工人一百余名,由于管理有方,钢坊效益很高。
清初至乾嘉年间是芜湖炼钢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小钢坊有几十家。“芜钢”冶炼在明清时候使用“餧铁”工艺,也就是灌钢法,是一个独到的炼钢技术。手艺精者敲钢听音就知道钢的质量,方圆百里流传着一句谚语叫“铁到芜湖自成钢”。
“芜钢”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什么呢?芜湖四刀,指菜刀、剪刀、剃刀、锉刀。在芜湖和芜湖澛港镇两地,有很多钢坊生产剪刀,“芜湖赵云生”剪刀与“北京王麻子”剪刀、“杭州张小泉”剪刀并称中国三大名剪。明朝徽州黟县人叫张思家到芜湖澛港来学习“嵌钢”技术,生产剪刀。后来明末战乱,他的孙子张小泉就跑到杭州生产剪刀。据说,北京王麻子托人弄回数把赵云生剪刀细心揣摩,取长补短,改进了自己的制作工艺,发展了王麻子剪刀。可见当时三大剪刀都与芜湖有密切关系,徽商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炼钢业的繁荣还诞生了芜湖铁画这一独到的艺术品。铁画是把冶铁和绘画结合起来的工艺品,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是明清时期芜湖炼钢业、雕刻工艺和绘画艺术发展的产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如1959年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大型铁画《迎客松》就是芜湖铁画,见证了国家领导人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历史,也展现了芜湖铁画的艺术水平和魅力。
人民大会堂大型铁画《迎客松》
明清时期还有一个行业非常有名叫浆染业。明代芜湖的浆染业分为染纸的色纸业和染棉布的浆染业两种。染棉布的浆染业发展尤为突出,明朝前期芜湖有大小染坊十余家,染青光布,行销国内外。嘉靖年间有一个徽商叫阮弼,皖南人,是当时中国浆染业的代表人物。染布工序需要碾压和上色,碾压需要碾石,为什么芜湖浆染业发展起来呢?这个地方产碾石,适合碾压布匹。阮弼买来大量碾石,又从皖南和苏南聘用了一批技术工人,提高了芜湖染布质量。明代宋应星对芜湖浆染业进行了高度评价,称“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四)近代工业
1890年浙江吴兴县荻镇人章维藩在芜湖创办了“益新公司”,主要生产“飞鹰”牌面粉,当时产品畅销长江流域和华北各埠,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益新面粉厂”是芜湖最早的近代工业也是安徽最早的粮食加工企业,具有这样的历史价值。
益新公司遗存厂房大楼
明远电厂是全国第五家、安徽第一家电厂。1906年徽商程宝珍、绩溪高迁人吴兴周等创办“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供民用照明、粮食加工企业用电等,当时装机容量居全省之首。
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裕中纱厂是安徽省最早设立、规模最大的纺织厂。是1916年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由石台人陈绍吾、旌德人江干卿、青阳人宁松泉集资创办的,生产“三多”“四喜”牌商标的10支、16支粗纱。很可惜这个厂后来改制就没有了。
裕中纱厂
(五)城市保卫建设和文教事业
城市保卫方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倭寇从杭州侵扰内地,一直入侵到皖南,侵扰芜湖的青弋江南边。当时徽商阮弼率领商民御敌,芜湖青弋江北岸商业区免遭焚掠。为抵御倭寇入侵,后来芜湖从1575年开始到1581年修筑城墙,阮弼率领商民积极参加,捐款捐物参加筑城。为了纪念阮弼的义举,芜湖县城西门称为“弼赋门”。
芜湖文教事业也在近代得到发展。1903年,徽州绩溪人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办了“芜湖科学图书社”发行新书、新刊物,长街成为革命者聚集的地方,被称为“新文化的媒婆”、“革命根据地”。当时陈独秀在芜湖科学图书社小楼上编写《安徽俗话报》,1904-1905年在芜湖出版发行。
五、海风芜湖:一个海派文化影响明显的江城
我曾经写过两篇与上海有关的文章,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分别是《“小上海”与“大上海”:芜湖与上海不解之缘》,《芜湖这个“小上海”越来越像“大上海”》。近代以后,芜湖与上海关系比较密切。梳理历史可以发现这两个城市互帮互助,有割不断的联系。
近代以前,特别是明清时期,长江贸易发展,芜湖与上海联系日益密切。明代,上海所在的松江地区是棉纺织业中心,芜湖是浆染业中心,松江棉布运到芜湖染色,再卖到其他地方,可见芜湖、松江两地商贸关系源远流长。
(一)近代以来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于1843年正式开埠通商。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为名副其实“大上海”,对其他长江流域城市产生辐射。近代芜湖与上海关系最为密切,受上海影响最大。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时尚通过上海传到芜湖,近代以后芜湖开始成为“小上海”。
上海的辐射首先体现在经济、商品流通方面。《烟台条约》签订以后,芜湖设立租界和海关。上海为进出口总枢纽,通过重庆、汉口、九江、芜湖、镇江辐射长江流域,芜湖经济上属于上海的辐射范围之内。芜湖绝大部分的洋货进口和土货出口都以上海口岸为中转站,除此之外上海还通过交通、金融、信息联系影响着芜湖。在上海影响下,芜湖经济繁荣,以米市为代表。长街两旁店铺林立,铺面华丽,装饰考究。抗战前芜湖商业达到鼎盛,市声若潮,至夜不休。此时芜湖是安徽的商业中心、近代工业中心,人口增长显著,“小上海”名副其实。
上海也从文化层面影响着芜湖。芜湖天主教堂是1887年法国人设计监造的,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统领当时整个江南教区。1928年天主教上海教区在安徽设立代牧区,芜湖天主教堂被设为主教堂。芜湖科学图书社创办人汪孟邹,后来也前往上海创办亚东图书社,与陈独秀关系密切。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汪孟邹协助印刷出版发行。
近代上海爱国民主运动也深深影响了芜湖革命运动开展,芜湖成为近代安徽最早开通风气的地方。芜湖开埠后,与上海往来最为密切,近代新思想、新观念等最先由上海传入芜湖,再传到安徽各地。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知识群体和一些进步的民主人士,他们在学校宣传进步思想,在社会上领导和参加民主革命活动,开办新式书店、创办报刊如《安徽俗话报》、《鸠江日报》。
1936年芜湖医院护士学校毕业典礼
芜湖西式学校教室
1929年芜湖新青年
(二)1949年到1978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新中国初期是计划经济时代,芜湖与上海之间联系有所减弱,但人员、物资、技术、项目仍然有交流。芜湖相继成立国营外贸机构,也是通过上海对外贸易。50年代末上海一批企业内迁来芜湖发展;70年代,上海部分“小三线”企业到芜湖建厂;1968年以后,上海知识青年来芜湖插队落户的有一万多人。
(三)1980年代开放初期“学上海,学先进”
1978年,芜湖对外开放,开放后芜湖加强了与上海的联系。1982年芜湖市从上海招聘10名工程技术人员来芜湖工作。纺织系统开展了多种形式“学上海、学先进”活动,上海纺织系统“促帮带”小分队也进驻芜湖,帮助芜湖提高技术。1984年芜湖与上海卢湾区结为友好市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1987年,芜湖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成立,加强芜湖与上海联系。
(四)1990年代呼应浦东,芜湖为突破口
1990年浦东开发,安徽省做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决策,以芜湖作为重点和突破口。1991年芜湖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裕安实业总公司芜湖公司,参与浦东建设。
工业方面芜湖与上海合作建设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它的成立,是国内汽车工业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金融方面,“九五”期间,总部设在上海的交通银行在芜湖设立支行。农业方面交流也很频繁,芜湖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到上海参观学习,繁昌三山依托上海大市场,发展蔬菜生产。
(五)承接产业转移,芜湖为排头兵
80年代以后,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内地,芜湖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这里提出了“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双核”一个是合肥,一个是芜湖,芜湖属于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芜湖作为皖江城市带“双核”之一,海螺水泥、奇瑞汽车、钻石飞机、机器人、小松鼠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发展迅速,经济地位仅次于合肥。
芜湖作为一座江城,绵延十余公里的滨江公园和十里江湾,江清水绿,游人如织,高楼掩映江面,宛如上海黄浦江边美景。城市建设飞快,道路干净、宽敞,绿树成荫,宜居宜业。安徽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纲对芜湖定位,强化芜湖在皖江开发开放中的龙头地位,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和全省次中心城市。芜湖与上海联系日益紧密,芜湖这个“小上海”,越来越向上海看齐,越来越像“大上海”。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芜湖这个“小上海”,必然与“大上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拥抱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18:36
“君住长江”第六期讲座视频(118:36)
(文稿整理人:姜楠)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