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河南郑州市民刘先生在浏览自考信息时,看到郑州大学自考办官微文章,教学生“在网上答辩时害怕忘词,可以在摄像头看不见的地方放小抄”。刘先生说:“作弊难道不是违纪行为吗?”他将截图发在网上,引发关注。
对此,有人觉得很正常,“答辩又不是考试,谁还要求闭卷不准带材料”“自考办用了一种通俗说法而已,别混淆考试小抄跟答辩提示之间的概念”。也有人分析说,“不用太较真,自考办公众号基本是学生在运营,文风可能不严谨”。更有人说,“应该有老师指导,正常答辩,只要用点心,论文都会过。这样公开的作弊风气还考什么?”
![高校自考办官微文章提醒放“小抄”引发争议。/网络截图](http://n.sinaimg.cn/sinakd20230925s/336/w674h1262/20230925/2df2-cac5aa96d673ff208cd969752aad40a8.png)
9月25日,郑州大学自考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表述用词不当,不能用‘小抄’。本意是指答辩参考材料,跟作弊是两码事,今后会做修改。”
上游新闻记者从“郑大自考办”官微9月18日发布的《答辩前再提醒》文章看到,该文就答辩前准备工作时指出“不要紧张,毕竟是在网上答辩,害怕忘词你甚至可以在摄像头看不见的地方放小抄,老师也不会太严厉。提醒考生朋友们,不要真的像网上说的,把不会的问题装作网卡。谁都不傻,不要给老师一个坏印象,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对于外界“在看不见的地方放小抄”的质疑,9月25日,郑州大学自考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网络答辩是公开的,考生可以带着论文,在边上拿些参考材料方便答辩。只不过如果被答辩老师看到,可能会认为这个考生对自己的论文或准备的材料不太熟练。”
上述工作人员强调:“我们接触的自考生多,比较理解他们答辩时的心情。所以在文章中用词比较直白了一些,把‘论文和答辩提示笔记’等参考材料比作‘小抄’,用词不当,但与考试作弊是两码事,今后会做修改。”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编辑 苏航 责编 戴宇 审核 廖爽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