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身体上的小溃疡,不断溃烂,竟然怎么也长不好了;糖尿病足只用了半个月,就让整只脚流脓、散发恶臭;清洗龙虾时被刺伤,第二天便手指肿胀疼痛,皮肤发黑……这些画面,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患者忍受巨大的痛楚,伴随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代涛,几乎每天都在与这些难愈性创面打交道,慕名而来的患者,伤口一个比一个难治。
“慢性难愈性伤口治疗耗时长,伤口渗液多、感染重,并且有难闻的气味,很多人不愿意碰。”代涛说,自己很希望帮助他们,为这类患者“雪中送炭”。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摄
90岁的老李(化名)一条腿烂了一辈子,反复化脓、流血、发臭,创面久不愈合。他是浙江丽水人,20世纪40年代突然染上了“烂脚病”,腿上先后长出水泡,痒得钻心,抓破后就流水,而后伤口逐渐溃烂。那段时间,村里还有不少人跟他一样莫名染上了“烂脚病”。
有专家认为,这与日军当年在华实施的细菌战有关。“烂脚病”元凶极可能是炭疽杆菌类的细菌。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差,患者伤口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创面愈合失控。2014年,国内有创面修复专家组成志愿者团队,为受害者免费治疗。
这一次,老李也得到了同济医院创面修复科的援助,代涛为他进行了水动力创面修复手术。“刚来的时候,老先生的小腿已经可以看到坏死的组织,带着恶臭,我们把溃烂面经水动力清创之后,再取大腿外侧正常皮肤移植到小腿上。”代涛介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李的小腿很快愈合,可正常行走、洗澡,今天顺利出院回家。
在创面修复科,这样的伤口还不是最“可怕”的。据悉,创面分为急性创面、慢性创面和各种原因造成的疑难罕见不愈合伤口,比如糖尿病足溃疡、压疮、肿瘤溃烂创面、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手术后造成的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等。
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各种慢性创面。代涛介绍,创面愈合与创面大小、患者全身状况、感染、局部血供受损,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有关。一般来说, 2—4星期后仍未愈合即可被视为难愈性创面。如果创面持续疼痛,红肿加重,渗液增多,发热持续,有继发感染迹象,都要积极治疗。
生活中,创伤随处可见,小小创面有时“威力”异常大,稍不留神就让患者面临截肢风险。张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劫后余生”。他在杀鱼时被鱼鳍扎了一下手,从伤口挤了点血出来,也没当回事。到了晚上,感觉伤口处明显胀痛,他就用缝衣针在伤口旁边扎了几针,再挤点血出来。没想到,受伤的手次日越来越肿,疼痛难忍。在家人陪同下,张先生来到同济医院就诊,医生考虑手部软组织感染,因症状明显收治入院,常规应用了广谱抗生素。
然而,张先生的病情还在加重,出现了局部水泡、发黑,他畏寒、高热,白细胞升高超出正常4倍还多,肿胀部位已经蔓延至肩部,值班外科医生考虑到可能是一种毒力很强的细菌,再不及时处置,可能随时出现肢体坏死、败血症等可怕后果。医院感染科、普外科、骨科、创面外科等专家为其进行了会诊。
过程中,大家想到了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可能,提出了各种诊疗意见。鉴于患者的患肢已出现张力性水泡、被动活动疼痛、局部肤色改变,上肢发黑等危险信号,在代涛的坚持下,征得家属理解后,由创面修复科负责实施了急诊切开减压扩创探查、持续负压引流等手术。第二天,患者的手臂肿胀明显消退,全身症状也好转,基因检测也证实了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张先生又进行了创面修复手术,最终康复出院。
如果创面不愈合会怎么样?很多人忽略了伤口处理不当的风险。代涛表示,小伤口处理不当,真可能要人命。未及时彻底清创、止血;包扎材料不当、污染;创面未能很好闭合;患者免疫力低下;伤口较深、较大,均可导致创面感染,延长愈合时间。一旦出现“红肿热痛”并快速蔓延,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过去,创面不愈的患者分散在不同科室,如烧伤科、骨伤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而慢性创面患者通常还伴随有其他基础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痛风、静脉曲张等,这是局部创面治疗无法解决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慢性创面问题日益多发,大众需要更精准、更标准化、规范化的创面治疗方案。“创面修复科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很多难愈性创面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代涛介绍,一个创面的治疗,背后可能是多个团队的心血。“我们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创面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治疗,以防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转自 | 新民晚报
编辑 | 沈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