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塑造当代东方“能量场”

任哲:塑造当代东方“能量场”
2023年09月13日 09:20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面对任哲的作品,你能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两个字:能量。

这位常以“文武兼备”、“止戈为武”,具备“仁士”修养的武士与英雄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其2019年10月在北京太庙的个展“炁”曾经于海内外掀起广泛热议。这也是太庙建成600多年来,首次对当代艺术展敞开怀抱,而作为首位与这座古老的建筑牵手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任哲,则携36件彰显“东方文化”大型雕塑艺术作品亮相。

那些能瞬间引起国人共鸣的作品,确是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自小就接受专业绘画训练的任哲,同时也系统地学习过武术和书法。他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则源自其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尝试。 比如在创作“武士”系列时,他需要搜集自先秦以来的无数武士形象,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与总结,然后通过融入直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综合手法进行创作; 以手稿起形,泥稿定势,再经翻模修整,反复雕琢,最终呈现出一系列独一无二、气势非凡的武士形象。任哲说:“雕塑,是向其赋予生命与灵魂的过程。”他在创作时,会先与每一件作品对话,然后让作品来代替他去表达,这种表达的核心就是其內在的“精气神”。 他为作品取名为《凌云志》、《四海心》、《劈地摩天》、《望龙庭》、《坐观云起》、《云山风度》……这些洒脱而又古雅的作品名字,背后蕴涵着艺术家对自己心目中有关“民族文化”的理解,即:一个人的强大不仅是来自于外表,更来自于内心。 真正的文艺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审校美丑、追究根源,而在于启发当下的思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文明之间开启新的对话,用艺术的光照见永恒。

“文化是属于所有人的,但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是极其个人化的,这其中的演绎和创造性是无穷的。 ”任哲解释道:“艺术家也许更像是一个‘翻译’系统,更甚于‘创造’系统,因为很多东西本身已经存在。比如明代的空间和我们现在的空间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只是用现在的审美进行新的装饰。”中西方艺术在他看来有些共同之处。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实践者,任哲对于艺术世界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客观的视角。“从东方看西方,从西方看东方,从现在看过去,从未来看现在。艺术家应该以更客观、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不论传统与现代,本质在于探索人的精神状态。艺术可能不总是“美丽”的,而当人在艺术面前思考时,他便拥有了打开了真正的‘美的钥匙’。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曾借用《二十四诗品》中“雄浑”和“劲健”来形容任哲的作品风格。 他认为:“由雄浑与劲健所造成的古代英雄主义,让任哲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界中独树一帜。 ”

任哲所创的雕塑《赤韧》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其后被收藏于国家速滑馆。这件通体赤红的东方武士,“意气风发、昂首迈步,身后扬起千条丝带、浩荡飓风。 ”同年,他以“西游记”为主题创作的系列雕塑,更搭载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进入浩渺的太空展场, 此举亦令任哲成为了首位在太阳同步轨道办展的艺术家。

除却专业的艺术创作,如今任哲所塑造的“能量场”更加多元。艺术与其他行业发生联系是当下的趋势,也是任哲认同以及乐于推动的。“艺术是一个纽带,和每个行业都紧密相关。”他与潮流服饰、酒店、名酒、汽车等不同领域的品牌展开了跨界合作。近日,他携手库里杨艺术,将作品《行空》立于北京银泰中心的银泰写字楼区域向公众展出。此件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瑞兽飞天的故事。艺术家选用不锈钢材质精心制作而成。丰满的羽翼及锋銳的触角凌驾于无垠深空的天马形象,仿佛随时起飞、奔向天际;秉持着任哲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大气磅礴”与“泰然自若”。

众所周知,大型公共艺术雕塑因其体量与环境的考量,往往对创作者自身产生影响,要求更高,作品不但需要具有与公众产生交流的特征,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互动。任哲的作品多采用不锈钢和青铜材质,前者具备镜像效果、凸显当代新生美学气质,后者则更古韵盎然,赋予作品浓重的历史厚重感。 公共开放感愈强的空间,愈需要强大而包容的“公共艺术装置”来平衡,这些艺术品的存在仿若一团流动的气、燃烧的火,将无形的、深藏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共鸣凝神聚气,结为具象,生生不息。

问与答

Q1: 您的作品中既有古老的东方禅意的意像又有当代的表现手法,您是如何形成这种独特的雕塑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家对您产生过影响?

任哲:整个学生时代,我都在系统地了解自有人类以来的所有艺术流派。 其中不少艺术家的作品、生平、价值观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平心而论,我觉得艺术行业和流派,主要是因艺术家的性格产生的。真正影响我的可能更多来自于作品本身而不是具体的人,因为雕塑这个行业比一些艺术行业更直接、更真实。

我会更多去回忆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包括在国内的博物馆里看到的史前文物、壁画、器物、兵马俑、三星堆雕塑、儒道佛相关的人物塑像、还有国外博物馆内的《哀悼基督》、《胜利女神》,以及玛雅、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具体的某位艺术家,而是作品背后传达的精神状态与美学价值。有很多的历史文物精品具有相同的精神高度,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塑造手法却截然不同,我也会吸收他们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技法,滋养我的精神系统和创作时候的心态。

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正是“做自己”。 创作本身是一个“托物言志”的过程,最看重内心的表达,而你想表达的这件事情,在你心里一定是有极强的热爱与感知,因为将内心从意象到具象所表达出来的感受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第二,我活在当下的时代,不可能完全照抄古代或者创造未知的事物,而应该着眼于当下,用当下熟悉的和喜爱的风格去表达我心中的所思所想。从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神话故事、神兽等非常感兴趣。我一度也喜欢西方艺术。但当我了解得愈多,愈发感觉中西方艺术有一些共通点。当然,我更熟悉东方表达方式或者东方文化系统。所以我选择一种以东方价值取向为主的创作风格,这在当代艺术家中是比较少见的。比如我做的“武士”系列,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古代武士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文武兼备”,“止戈为武”的精神品格,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武士”具备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以这种强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做这个系列创作的时候,我感觉作品与我合二为一了。

Q2: 您如何看待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展出?

任哲: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首先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大众审美方向,而不是去迎合大众,如果只是迎合大众的审美,精致的艺术也可能沦为一件件讨巧的工艺品。而将艺术作品摆放在公共空间,代表着公共空间对艺术的接纳与互动,艺术的价值在此得到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对艺术的一种向往和亲近的态度,艺术如果能启发人们,并对其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非常好的状态。

Q3:您的作品《行空》 现在正在北京银泰中心银泰写字楼进行展出,这件作品背后的创作概念是怎样的?

任哲:《行空》这件作品是我在几年前创作的。它的造型其实偏向写实,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飞廉和我的一些创作进行结合。作品选用不锈钢材质,局部做了抛光处理,反映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当时是想给自己做一件作品,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创作路上能更自由自在、不被约束、天马行空地创作。有时候我会想,其实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但随着自己的认知观念变化,新的条条框框会产生,同时你也会打破一些旧的,就这样逐步地突破自己,去实现一个更加自由的状态。

Q4:您对观众欣赏您的艺术作品有什么建议吗?

任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都不一样,我认为解读越不同就越好。我在创作时,所传达更多的是形而上的感受,一种比较抽象的"精气神"的概念,这种状态并不是教科书式的,而是由大众去自由接受和主动感知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拥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对美的感知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对于一件作品的理解,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因为艺术本身一目了然,无需定义,这个行业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艺术家简介】

任哲,雕塑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从深厚的中华文化之中汲取灵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注入豪迈而当代的雕塑造型中,其作品融汇中西文化,体现了当代创意元素与传统精神气质的高度统一,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雕塑语言,成为古今美学与当代精神代表的诠释。不少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 国家速滑馆等收藏。

【艺术家个展】

2021 赤子心—沉浸式艺术展 深圳 、北京

2019 炁—任哲雕塑个人展览 北京太庙

2017 罡—任哲雕塑个人展览 香港、厦门

2016 炼铁可成钢—任哲雕塑个展 香港

2013 云端—任哲个人巡回展 新加坡

2011 精神的凝固—任哲亚洲个人巡回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艺术家 雕塑 东方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67.88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25.73
  • 09-13 科强股份 873665 6.2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