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船牵引下,缓缓驶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外高桥造船表示,此次完工试航将对全船的航行系统、推进系统、电站管理(PMS)系统、火警系统、广播系统,以及自动化智能电网功能、振动噪声、安全返港等进行全面验证。
业内人士表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启航,标志着我国邮轮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国内造船企业产品结构持续高端化,凭借成本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中国造船企业有望在高端产品领域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头部船企利润弹性较大。
● 本报记者 王可
整体完工进度达95%
外高桥造船表示,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团队全力推进内装工程和相关系统功能测试,为完工试航夯实基础。其中,舱室、餐饮等区域的内装工程基本接近尾声,乘客梯道、影院剧场、中庭广场、水上乐园、高空绳索运动项目等公共区域建成或基本建成,整体进度达到95%。
此外,“爱达·魔都号”完成了33份调试程序管理的功能测试。其中,救生艇、海上撤离系统全部报验结束;高压水雾灭火系统完成超过8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完成超过90%;通用报警与广播系统完成91.36%;火警系统完成89.52%。此次完工试航将启用更多的船上安全保障系统,切实提高试航安全保障水平。
在船坞停泊期间,外高桥造船重点针对发电机剩余调试工作进行了集中攻关,完成了包括发电机顺序启动、重油转换试验等关键测试项目。项目团队对试航大纲进行了完善升级,进一步细化优化相关试验的操作步骤和内容。
此次完工试航将对涉及31份调试程序约90余项海试项目开展测试和检验,包括区域振动噪声测试、废气洗涤、脱硫、通用广播报警声压、磁罗经校准等,并将重点开展柴油—重油转换,测试重油状态下的合同航速、耐久性试验和无人机舱等项目。
为确保试航成功,外高桥造船特别成立了完工试航工作组,由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担纲总指挥,下设海上指挥中心、岸基保障中心。参加此次完工试航的有船东、船检、承包商、服务商以及外高桥造船的工程技术人员。
构建全产业链模式
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并称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建造难度大。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交付,而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在建造中。2022年8月,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开工建造,大型邮轮进入“双轮”建造时代。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于2024年正式首航,其设计建造和自主运营,标志着中国邮轮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中信证券表示,2022年中国新船订单市场份额全球占比达49%,国内造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前三大和前五大造船厂市占率分别提升至61%、70%。同时,造船企业产品结构不断高端化。以大型LNG运输船为例,2022年中国造船企业拿下约30%市场份额。凭借成本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中国造船企业有望在高端产品领域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头部船企利润弹性较大。
提升邮轮经济规模
2023年8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面向未来加快建设更具世界影响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战略选择。
根据《行动方案》,到2035年,上海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包括提升邮轮自主运营能力,建成亚太邮轮船供基地,邮轮经济规模明显提升等。邮轮总部型经济拉动效应更趋明显,邮轮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上海国际邮轮港2014年一跃成为亚洲第一邮轮母港,2016年成为全球第四邮轮母港。截至2019年底,上海累计接待邮轮3000余艘次,游客约1530万人次,邮轮经济总体规模达260亿元。
此外,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MSC地中海邮轮近期宣布,将于2024年回归上海开启母港运营,目前销售情况良好;海达路德探险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