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热不能变味,博物馆研学需真学

游学热不能变味,博物馆研学需真学
2023年08月28日 00:00 媒体滚动

这个暑假,“博物馆研学”火了。数据显示,今年暑假,博物馆研学产品订单暴增235%。走进博物馆,到处都是青少年的身影。当我们欣喜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时,也从相关话题讨论中注意到“博物馆研学热”背后的一些问题。网友们提醒:“千万别让好好的博物馆研学热变了味。”

人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部分商家挤占公共资源的营利行为,使“博物馆研学热”因“蹭”而变味。

作为公益性文化场所,大部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这份“免费的午餐”不仅公众欢迎,显然也受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据报道,有研学团推出的故宫“私享团”,一次收费开价高达1000元。不仅如此,还有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将“直播间”直接搬进了展厅,售卖博物馆讲解、研学项目等产品……尽情发挥其“蹭”技。

当然,说到“蹭”,少不了无孔不入的“黄牛”。向来哪里有热度就去哪里的“黄牛”,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份“免费的午餐”。被“黄牛”包围的博物馆,原本免费入园的南京博物院50元~80元、陕西历史博物馆120元~130元、苏州博物馆130元……免费开放变成有偿参观,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还干扰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除了“蹭”,还有一个“闹”字,让博物馆和公众不胜其烦。这个“闹”,既指表面上的喧哗吵闹,比如孩子穿梭打闹、“讲师”声嘶力竭等,让静谧优雅的文化场馆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不但影响广大游客的参观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博物馆热”因“蹭”因“闹”而变味,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研学游,不仅增加参加者的家庭负担,还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本来美好的“博物馆研学热”,被这一“蹭”一“闹”,失了真研真学的本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充满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与嗷嗷待哺的莘莘学子相遇,碰撞出的应当是知识的火花。让学生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才是真正的“博物馆研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
  • 08-30 热威股份 603075 --
  • 08-29 福赛科技 301529 36.6
  • 08-28 威尔高 301251 28.88
  • 08-28 中巨芯 688549 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