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父亲是个巴赫迷,他的梦想是组建一支像《音乐之声》那样的家庭乐队。虽然未曾实现,却也是家庭、梦想之间的联系。父亲这些文集中的文章,既是在讲音乐,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上海书展现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
辛丰年,本名严格,江苏南通人,1945年开始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新四军老战士,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今年是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在上海书展首发。
辛丰年——Symphony(交响乐)的谐音。在中国,只要涉猎古典音乐,几乎无人不知辛丰年。听音乐,到底应该怎么听?辛丰年这么建议:“有决心做一个真心的、动感情的听众,你才能自觉养成严肃倾听的习惯。当你已初步熟悉了贝多芬以后,可以顺乐史之流而下,去认识群星灿烂的浪漫派了。但也不妨溯流而上,先去叩莫扎特之门。”
辛丰年爱上音乐,可以说是一个偶然。据他自述,十几岁时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接受了音乐的第一课。在这之前,他没有听过外国音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喜欢上了《月光》,“我听不懂它,但是我相信它没有欺骗我,不是在糊弄,那音乐一定是想说些什么”。
辛丰年曾定位自己为古典音乐的“导游人”,他也的确引领了无数爱乐者和读者走进古典音乐的美妙世界。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桥梁,《辛丰年音乐笔记》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古典音乐入门读本。
“辛丰年将自己的乐评专栏称为‘门外读乐’,但他的文章,音乐界与爱乐者都非常喜爱。”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说,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生活发展进程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档,辛丰年的谈音论乐在记录其个人爱乐经历、认知和思绪的同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爱乐印记。他始终以音乐圈外乐迷的心境与视角品味着音乐的美以及音乐中的智识底蕴和人文寓意,他的爱乐文章题目多样,内容丰富,思路开阔,论说有趣。这种摆脱了学院派论文腔调和传统写作套路的音乐言说让人感到轻松中的温厚,舒朗中的精妙。
2018年上海书展期间,上海音乐出版社曾推出六卷本“辛丰年音乐文集”,包括《处处有音乐》《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乱谈琴》,受到乐迷欢迎。今年再度推出的《辛丰年文集》同样由辛丰年之子严锋教授主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两卷《书信·随笔》《莫扎特家书》,共计八卷,重新排版、设计,并打造有声版,读者可欣赏书中提及的经典之乐。
同步出版的还有由辛丰年的晚年忘年交严晓星编的《辛丰年先生》,收录各时期辛丰年家人、友人、读者、评论家评论、怀念辛丰年的33篇文章,较为全面地展现辛丰年早年读书交游、青年时期背离家庭投身革命,老来读书著述、文章渐为天下知的人生历程。“辛丰年先生就像突然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都觉得他十分神秘,希望能通过《辛丰年先生》展现他最真实的一面。”严晓星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