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火爆 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出海

汽车出口火爆 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出海
2023年08月19日 00:35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国产新能源汽车纷纷走出国门,直接带动了与之配套的产业链集体出海。这当中,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今年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已有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十余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公布了海外投资计划。

  动力电池企业的集体出海,形成了“呼朋引伴”效应,中游材料企业中也涌现了一大批海外市场的“探路者”,天赐材料格林美诺德股份华友钴业容百科技等均在2023年公布了海外投资建厂项目,且主要聚焦于欧洲和亚洲市场。

  容百科技市场体系联席总裁佘圣贤表示,当前新能源行业全球化机遇正在显现,特别是海外的磷酸盐和钠电市场仍处于空白阶段,此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加速抢占相关市场份额。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动力电池产业链出海是必然趋势,如果不出海,就无法获得动力电池制造的规模效应,注定会被淘汰。目前出海的空间还很大,国外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还不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必然的。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而言,海外市场预计有数倍的增长空间。

  动力电池产业链集体出海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锂电池产量超400GWh,同比增长超43%;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6000亿元;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

  近期,上海、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密集公布上半年“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数据。其中,锂电池出口表现亮眼。以福建为例,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570.7亿元,同比增长110.7%,出口涵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盟、东盟等地区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据悉,上半年出口的锂电池中大部分为动力电池。随着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需求不断扩大,我国动力电池的出口数量也随之攀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184.4GWh,同比增长37.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67.1GWh,占总装车量的36.39%。

  对比同期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52.6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占比14.05%。

  可见,国内动力电池出口不仅已与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同频共振”的节奏,且在出口占比上超过了新能源汽车。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空间,不少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速在海外的本土化布局。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十余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海外投资建厂或有相关的投资规划。

  盘和林表示,动力电池企业“卷”向全球,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如今国内新能源车占新车比重超过32%,市场已进入红海阶段,动力电池企业也很多,竞争激烈促使企业向海外拓展;另一个原因是靠近汽车工厂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动力电池是供应商,靠近汽车工厂能够减少物流成本,还能根据汽车厂要求定制生产。

  对于多数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拓展海外市场,无疑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了增量空间。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公司的2023年半年报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达到671.69亿元,已接近其去年全年海外营收的九成,同比大增195.15%,远高于其国内电池业务46.10%的增速,占同期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35.49%。

  华西证券分析,宁德时代与海外主流车企和储能客户合作的持续深化,有利于公司全球锂电龙头地位的持续巩固。

  不止动力电池企业,与电池企业密切相关的中游材料企业也在加速出海。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格林美、华友钴业、龙蟠科技、诺德股份、新宙邦、天赐材料、容百科技等相继发布了海外布局规划,投资项目涉及正负极材料、高镍多元前驱体等。

  新能源与智联汽车独立咨询人曹广平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产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头部企业试图继续扩大海外市场空间,其他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也想去开拓海外市场。

  对此,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认为,走向海外是行业取得更大市场占有率的宿命。面对国内电池产业链的“结构性过剩”,中国锂电产业链势必要通过出海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欧洲和亚洲成投资热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海目的地的选择上,多数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均选择了欧洲、日韩以及东南亚市场。

  特别是欧洲市场,几乎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的必选之地。据悉,德国、法国、匈牙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等,均有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投资建厂。

  这当中,匈牙利最为热门。仅2023年上半年,就有亿纬锂能、科达利、华友钴业、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在匈牙利投资的进展,且均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开。

  其中,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电池工厂主体将于明年试运行,2025年投产;亿纬锂能的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将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99.71亿元;华友钴业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78亿欧元。

  此外,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厂。业内人士分析,欧洲是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的“大本营”,这些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尚未完成,伴随其电动化产品的上量,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行本土化布局,在当地建厂扩充产能,便于就近服务大客户,与头部车企形成紧密联系,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巩固产业地位。

  “我们的策略是围绕着客户走,未来欧洲和亚太地区对于电池系统的需求增长显著。”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将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的导向,向“海外新能源产业链本地化”的发展趋势转变,无论是汽车还是锂电池,或者锂电池的原材料、装备,都将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展。

  欧洲之外,东南亚以及日韩市场也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的重要市场。以东南亚市场为例,目前当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吸引了上汽、比亚迪、哪吒、长城等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当地建厂,但目前东南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正因如此,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均在当地布局了产能。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的建立,将扩大公司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对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十分关键。据悉,按照亿纬锂能的规划,公司的下一个目标方向是进军欧洲市场。

  此外,也有不少中游材料企业将目光锁定在日韩等国家。今年8月,容百科技在公司的2023年全球化战略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将以韩国市场为起点,推动容百科技的全球化布局。

  相关公告显示,容百科技已规划2024年底在韩国建成新一期4万吨/年高镍三元正极产能,2030年底在中韩欧美建成共计100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未来,容百科技将依托在韩国、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建成的本土化工厂承接更多国际知名电池、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订单需求,进一步提升海外销售占比。

  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缺口,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卷”向全球已是必然趋势。但在出海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

  8月17日,在公示了20天之后,《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根据《新电池法》,从2027年起,出口欧洲的动力电池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这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对欧洲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新电池法》实施后,我国电池企业向欧洲出口,首先要补充和完善碳足迹声明。目前国内普遍对电池碳足迹、碳管理认识不足,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方面的积累薄弱,尚未完全建立再生原材料使用的认定机制,同时,电池碳排放管理政策还存在不明确、标准数据库不统一、国际互认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给接下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出海带来挑战。

  “在一些汽车强国的市场,比如欧美等,已开始给我们设置电池的政策壁垒、贸易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环保壁垒,阻挡我们出去。但是也有一部分国家欢迎我们投资设厂。总体来说,中国动力电池出海,是一条困难与机遇并存之路。”曹广平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应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出发点,提高电池产品研发水平、量产水平、性价比水平、质量水平以及主要原材料的回收技术水平,把基础打牢。国内出口和海外生产两手抓,才能在世界锂电版图重新塑造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8 中巨芯 688549 --
  • 08-28 威尔高 301251 --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
  • 08-21 儒竞科技 301525 99.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