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龚洁芸
变化是突如其来的。如果说2022年“科技创新”一词对绝大多数人还是个“高高在上”的存在,仅半年之后,随着“ChatGPT”的问世与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普及,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新一波科技浪潮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我国对优秀科创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极为紧要与迫切。在此背景下,科创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定向培养,已然成为教育领域工作者们正全力研判的新课题。近日,多维学生画像与科创人才的识别与培养暨科创人才培养科研实践项目在上海启动,各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多所优质高中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特色的科创人才培养计划与实施路径。“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并不是把少数所谓的尖子学生放在一起,去做更难的题目,获得更高的分数。会做题、会考试并不等于就有更强的创造性。”会议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教育工作者现在要的,是如何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适合孕育创新的环境。”
早期科创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元的识别体系
为何更多元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能够更科学地识别科创人才?当天会议中,与会的各头部高中校长,纷纷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创人才选拔机制”与“科创人才早期培养的创新解决方案”两个主题讨论环节,就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科创人才培养挑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传统的科创人才的选拔,最早都是在高中才进行,标准就是学科成绩、竞赛成绩。”多位高中校长均在讨论环节表示表示,相对单一化的选拔标准,常常带来人才后劲不足的显著弊端。“科创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就是两条路径:找对人,走对路。”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认为,当前教育领域,如何科学识别人才是科创人才培养上最大的难点,“在找对人方面,当前的教育是所有人一条赛道,成绩、竞赛好的学生只能算是优秀毕业生,而不算真正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找对人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李德元也对此深有体会。“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首先他本身就是个人才,有潜能,然后被发现了。”对此,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表示,现在的科创人才培养不是让拔尖创新人才去做更多自选动作,而是都做规定动作。“基础教育倡导‘多元智能’,但是到了出口的时候,却一元评价、一刀切。科创人才的培养亟需更多元的识别与评判体系。”
小、初、高一体化科创人才模型发布
那么,科创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应该如何建立?据问向实验室创始人、问向教育CEO张蓝心介绍,问向已在日前创新研发出了一套小初高一体化科创人才模型。该模型是在借鉴国际前沿理论与先进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了中国本土教育现状开发而成。会议中,模型一经推出,便引来众多与会嘉宾的关注与讨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认为,科创人才选拔需要一整套大中小衔接贯通的体系,“这是目前最欠缺的。”而问向实验室推出的科创人才模型,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吴颖民看来,这一模型不仅可以更精准、更多元、更全面地识别“理想科创人才,还可以使人才选拔更符合中国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要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新华也表示,未来科创人才培养一定要借助大数据做精准培养,“问向科创人才模型其实就可以作为学校培育项目的成效评价标准。”“模型最好的一点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性,给孩子创造的机会。”尹后庆直言,激发孩子创新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并针对性的为他们设置挑战自我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首批科创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理论有了,工具齐了,落地的土壤在哪里?
会议上,问向实验室联合上海市教育学会、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正式启动科创人才培养科研实践项目。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对问向实验室模型信心十足的吴颖民,正试图把模型引进广东的高中,建立首批科创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吴颖民期盼,通过教育专家、实践基地学校与问向实验室三方共研共建,不断探索、完善出一条本地化特色的科创人才培养路径,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中国特色科创人才模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全面、正确的观念来引领教育发展。”
“我们需要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性,这样我们整个民族才会具备创新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拥有培养科创人才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创人才问题。”会议上,尹后庆也呼吁,在面向未来的科创人才培养版图上,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通过自己微小但实际的力量,改变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