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出手救房地产的时刻了吗?

到出手救房地产的时刻了吗?
2023年06月15日 19:34 媒体滚动

马上要“四十岁”的杭州老牌房企宋都股份,最终还是选择了与A股告别。

而宋都的退市,只是如今地产股退市潮中的浪花一朵。据统计,A股和H股中,有35家上市民营房企已站上退市的“生死线”,其中嘉凯城、美置、粤泰、中天、泰禾、阳光城、宋都等7家,退市无法避免。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1-5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楼市还在继续下行,更为“拼经济”蒙上了阴影。

到了必须出手救房地产的时刻了吗?

01

退市潮起

根据股市“1元退市”的新规,沪深两市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就会被强制退市。

截至6月13日,宋都股份(600077)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成为浙江第一家退市的民营房企。14日,宋都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并且开始停牌。其股价,定格在了每股0.41元人民币。

宋都集团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为1979年设立的江干区住宅统建办公室。作为曾与滨江、大家、杭房、西房、广宇等齐名的杭州“老十八家”房企,宋都是杭州房地产市场化的最早参与者。2011年,“宋都股份”A股上市,杭州宋都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宋都集团)是其全资子公司。

杭州,是宋都一直着力布局的重要区域。然而,近两年,围绕着宋都的风波不断,比如实控人俞建午涉嫌操控股价等受警戒及处罚、跨界投资锂电惹争议、又因回购不足被出具警示函。

2021年5月,宋都花费45.84亿元,在杭州一口气拿了5块地。但仅两个月后,事情来了个“大反转”,宋都因为违约退地,被罚没5000万保证金。宋都的债务危机也浮上水面,股价至此一蹶不振。

但宋都的退市,并非个案。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行业环境变化、公司业绩不佳等原因,不少房企股价持续下跌。尤其是今年4月底,随着上市公司年度业绩悉数披露,部分房企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使得股价本身在1元附近徘徊的股票加速下跌,最终触及“1元退市”。

今年4月,新力控股从港交所黯然退市,成为2023年H股首家退市的内房股;6月6日,蓝光发展被摘牌,又成为A股今年第一家退市房企。

新力和蓝光,只是开端。还有一批房企,已站到了“悬崖边缘”。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截至目前,A+H股中35家上市民营房企逼近退市,其中嘉凯城、美置、粤泰、中天、泰禾、阳光城、宋都7家房企基本锁定退市;ST世茂*ST新联*ST泛海及金科、荣盛和中南,也处于退市边缘。

港股方面,已有包括恒大、世茂、奥园、祥生等21家港股内地房企处于停牌状态。按规定,停牌超过18个月将面临摘牌。这些停牌房企中,有超过10家即将超18个月。

当下是房企“退市”的小高峰,但从整体看,退市对行业的影响力有限。

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自2003年开始至2022年,累计共有约159家内地房企选择在沪深或香港上市。

涌金君算了一下,目前退市7家,在159家中占比4%,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对业绩不佳房企的出清,反而有利于地产股板块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退市虽然会让企业的融资能力大打折扣,进而加重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并不意味着破产。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退市本身属于资本市场正常的操作。

他强调:“退市不代表企业没落,企业退市后包袱减轻,也可以寻找新的赛道。若是地产业务有所淡化,那么要适当关注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产业点。”

02

楼市向下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和5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从公布的数据看,无论是投资端还是销售端,房地产行业都面临较大压力,情况都不那么妙。

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整体涨幅回落、二手住宅环比下降。

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相比1-4月6.2%的下滑幅度,投资还在继续收缩,说明房企投资意愿明显不足。

资金压力,是房企缩减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1-5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6%,跌幅再次扩大。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9%,但销售额增长8.4%。在业内人士看来,数据反映出市场分化在加大,也与各地限价政策有所放开、中心城区偏改善和高端住宅销售依旧保持稳定等因素有关。

5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56。自今年1月份持续4个月回升后,再度调头向下。

这些统计数据都在显示,房地产市场在一季度回升后,迅速掉头走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从5月份情况看,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建设仍比较低迷,房地产市场还在缓慢恢复。

研究机构中指院解读认为,5月各地楼市政策出台频次有所放缓,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优化调控政策,但居民置业意愿整体处于低位,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进一步回落。整体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购房者置业信心不足。短期来看,在销售回款、融资均未明显改善下,房企现金流仍面临较大挑战,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开工、投资积极性。

但付凌晖也强调:“从下阶段看,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显效,市场预期好转,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03

该不该救?

一方面是房企退市潮,一方面数据不好看。要不要救房地产,成为当下经济界争论的焦点。

从宏观环境来看,5月,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均转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来看,短期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发力稳经济,房地产政策的优化预期也在增强。

近日,财经作家吴晓波提出:提振当今十分低迷的国内需求,亟需找到一个大的投资和消费池子,此事宜早不宜迟。环顾天下行业,动一子而活全局者,恐怕非房地产莫属。因此,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

“楼市的一蹶不振,是内需低迷的结构性因素之一。”吴晓波说,“吃旧药,走新路”,真正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战略转型。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吴晓波提出五项救市建议:尽快对房地产税和产权到期问题作出具体的法律安排和明示、降低改善型住房的房贷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全面取消限价政策、认真落实“三支箭”和保交楼政策。

经济学家任泽平的研究团队,也就该不该救楼市,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

“该不该救楼市?我们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救楼市、救经济了,而是怎么救,怎么尽快、大力度救,防止硬着陆风险。”

文章写道:当前房地产有三大关键任务:稳楼市、保交楼和房企重组。楼市复苏持续的关键在于市场信心恢复、供给出清和销售回款。解决房地产问题宜早不宜迟,当前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困境,风险尚未解除,建议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尽快化解房地产行业困境。此前限购、限贷、限价等七限八限政策,是两三年前房地产过热时出台的,世易时移,形势已变,这些限制性措施应该适时退出,防止房地产硬着陆风险。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救房地产的观点。像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就在公开场合diss吴晓波:楼市已经过了“青春期”,它必然是要减量的。所以,不存在救不救的事情。

冯仑认为,房地产现在进入了正常的行业调整时期——减价、减量、减速。“放在国际比较的经验看,这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

大佬们火药味十足的“论战”吸引眼球,网友也为此“吵翻了”。这背后,是中国房地产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房地产会怎么走?传说中“史诗级的救市政策”会不会来?涌金君跟你一起拭目以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6 瑞星股份 836717 5.07
  • 06-16 时创能源 688429 19.2
  • 06-15 美硕科技 301295 37.4
  • 06-15 东方碳素 832175 12.6
  • 06-15 莱斯信息 688631 25.2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