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怀文
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双皮鞋是在考上大学之后买的,花了三十块钱。
那双皮鞋是棕褐色的,并不合脚,大了,而且后跟不是往内收的,所以走起路来一拖一拖的,以致我走路的速度都慢了下来。我的一个嫂子在为我挑选皮鞋时说,皮鞋大一点没有关系,垫上鞋垫就好了,但后面证明不是这样的。那双鞋走近路还勉强可以,走得稍远一点儿脚就很难受。尽管如此,我还是买了鞋油和刷子,每次出门前都把皮鞋擦得锃亮,让它们感受到,草鞋和皮鞋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草根与贵族,受到的礼遇当然会截然不同。
工作以后,自己能挣钱了,因而皮鞋也买得好一点了,唯一不变的是鞋油和刷子依然照买,皮鞋还是自己擦。为了使皮鞋更亮,我还配了一块绒布。
20世纪90年代,擦皮鞋的满大街都是。高帮鞋一块,低帮的五毛。可能是擦皮鞋门槛低、投资少、技术含量不高的缘故,所以这一行业才如此兴旺发达、从业人员才如此众多;再者,那时候的人虽然并不算富裕,但相当讲究,除了在穿着上舍得花钱外,皮鞋也是要擦得亮闪闪的,亮得可以当镜子照。
那时候在观音岩外科医院(现在的人民医院)下面,有一个擦皮鞋的老头,可以称得上是“擦皮鞋帝”,据说他一年可以挣上万块钱。那时的上万块钱可不得了,我的月工资只有400元。老头60来岁,人精瘦,头发稀少但黝黑,齐整地圈在头上,皮肤较白,晃眼一看,以为他是坐办公室的。他的工具很齐全,可以摆两个柜子。他自己坐在一个小凳子上,面前放一个顾客放脚的皮鞋箱,顾客则坐在他专门准备的藤椅上。椅子上放着“重庆晚报”或“重庆晨报”,顾客可以一边擦皮鞋,一边浏览报纸。皮鞋擦完,国内外的大事也了解得差不多了,真是一举两得。
每次顾客坐定,他用手势提醒他(她)把一只脚放在皮鞋箱上,熟练地挽起裤脚,用刷子蘸上清水,刷去鞋上的灰层和污垢,然后用湿毛巾把污水清除掉,再用干毛巾把鞋抹干净。接下来根据鞋子的颜色挤上鞋油,用专门的刷子均匀地涂抹在鞋子的每一个角落。涂抹完毕,他就拿上两把刷子,左右开弓,像一个拉大锯的人,三下两下就把皮鞋擦得光亮如新。这还没有完,他又用绒布左右擦拭,很是投入,仿佛干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一个动作是用绷得很紧的绒布弹一下皮鞋面子,整套程序才算结束,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观赏性也极强。“好了!”再没有二话。顾客看看自己的鞋,递上钱,美滋滋地走了。下一个顾客接着坐下来。
我只偶尔去他那里光顾一次,因为他的收费是人家的两倍。但为了看他的表演,出点儿血也觉得没啥。
在学校的“飞地”(两个学校都管不到的地方)上,有一个外地擦皮鞋的妇女,很会招揽生意。每一次经过那里,她都会满脸堆笑地说:“老师,你的皮鞋好脏哟,来,我跟你擦擦!”不是很忙的时候,我们都不会拒绝。擦完,给一块钱走人。她后来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办公室,因生意特好,收费也降了,一律五毛。不过好景不长,校长发现了她的存在,觉得影响了学校的形象,遂叫保安把她撵回“飞地”。
现在,擦皮鞋的人越来越少。在老城,偶尔会发现一两个,但生意都异常冷清;在新开发的地方几乎绝迹。是不是人们穿的皮鞋不用擦了呢?因为我自己就是见皮鞋脏了,用湿毛巾抹一抹了事。
满大街都是擦皮鞋的已成往事,但那满满的烟火气息、浓浓的市井生活却让人回味。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