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接下来的赛事中,我想带一个科研项目上船,协助我国科学家完成科考任务。”3月7日,在位于厦门的“嘉庚号”科考船上,徐京坤向记者说出自己的心愿。
34岁的徐京坤是一位帆船运动员,三个多月前,他依靠独臂,以16天8小时34分的成绩完成单人跨越大西洋帆船赛,成为首位完赛的中国人,接下来,他将冲刺素有“航海界珠穆朗玛”之称的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
“‘嘉庚号’是世界顶级科考船,承担国家许多海洋科学研究项目,我希望能有契机协助科学家在帆船上打造实验场景。”徐京坤介绍,赛事帆船可围绕地球不间断航行,能到达科考船无法驶入的人类禁区,在国际帆船顶尖赛事中,许多选手都会在赛程中协助科研团队开展观测、采样等基础研究工作。作为首个参加旺代的中国人,他期待实现一次“帆船科考”,推动海洋体育与海洋科学跨界联动。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厦门大学海洋地球学院副教授林昕表示,历史上航海运动带来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航海运动中,集工业高科技而大成的帆船,配备现代观测和通讯设施,运动员在与大海风浪搏击中,同时开展海洋的科研观测,探索大自然,也正是人类航海的意义。
从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林昕表示,团队十分期待与徐京坤开展合作,已着手计划在其今年和明年的两站环球航海赛事中,通过联合设计,在帆船上搭载全自动走航观测设备或者布放浮标,以获取海域理化参数、物理水文、气象等即时信息,并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远洋帆船科考具备零碳排放、航行灵活的优势,能在较短时间实现跨越大洋的长距离航行,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即时数据,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对海况与气候等开展跟踪模拟。”林昕说。
“我无数次与大船在海上擦肩而过,今天是第一次登上大船。”首次登上“嘉庚号”的徐京坤略显激动,他钻进驾驶室、走进实验室,详细了解科考船的设计构造和科学家的实验日常。在徐京坤看来,海上科研与航海运动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核,都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探索未知。
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海黎说,“嘉庚号”既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航次也承载海洋科学传播使命,每年航次作业天数近270天。“航海运动员凭借毅力和勇气不断挑战人类极限,海上科考工作者凭借智慧和信念长期在海上开展实验工作,两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未知的大海,期待未来共同探索‘海洋+’的无限可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国家海洋科学研究。”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