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第一访】开启数字京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专访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王方琪 赵辉
战略性洞察锚定时代奋进航向
《中国银行保险报》: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您如何看待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霍学文: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科技创新大潮奔涌向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当前,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成为经济回稳向好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引擎。
(一)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回稳向好。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乌克兰危机、政治博弈、欧美高通胀和加息周期交织、逆全球化下产业链重塑等问题接踵而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疫情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但我们仍要看到中国经济具备的强劲活力和强大韧劲。疫情影响渐渐远去,数字时代已到来,民众心理预期大幅改善,居民个人财富日益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十足,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地产三支箭”助力房地产筑底回升,这些有力巩固了金融发展的基础、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二)数字经济提质增速,银行转型刻不容缓。当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占经济总量比重接近40%,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成为外拓可能性空间、促进绿色化生产、构建开放型生态、实现共享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终促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数据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数据治理、培养领军人才、提升客户数字化服务水平,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各行各业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发展需求更加多元、服务要求更加高效,倒逼金融机构夯实数字基础、加强创新引领、重塑展业模式、再造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的必答题,是生死关、是必选项。
(三)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差异发展解困破局。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础尚不牢固。在市场驱动下,银行较以往更加聚焦行业龙头、加快布放优质资产,业务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的优质企业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鉴于国家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纾困政策,以及这类客群的长尾效应,国有大行纷纷转变经营思路,加大拓客力度,这对过往以此为服务主体的中小银行造成较大冲击。在营销客群相似度高的情况下,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又引发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为此,要加速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智能应用,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锻造差异化服务能力,构建特色化经营模式,精准满足客户不同层面、不同种类的金融需求,以数字化极致体验赢得客户青睐、筑就业务护城河,助推整个银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北京银行将明道取势,深刻把握数字变革新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自身特色化服务能力建设,持续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特色化经营勾勒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新形势下,北京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霍学文:北京银行将坚定转型发展,特色化经营勾勒第二增长曲线。
(一)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特色化竞争优势。面向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起的金融需求,北京银行聚焦各类新经济增长引擎,深耕数字供应链、科创、文化、绿色等关键战略领域,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新路径,优化金融供给和服务保障,将自身转型发展内嵌于实体经济改革路径。
一是发力数字供应链建设,力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北京银行积极发挥“稳链、保链、强链”作用,率先搭建业内领先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磅推出应收账款多级流转线上融资供应链拳头产品——京信链,实现与长安链对接,以央企、国企及其子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为突破口,打通政府、银行与核心企业间数据壁垒,创新提供集约化授信审批、智能化贷后管理、生态化资金监测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有力支持高新技术、制造等产业发展。
二是擦亮科创金融特色品牌,服务科创企业成长壮大。北京银行积极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构建分层分类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队培育模式,精心推出“扬帆计划”金融服务方案,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企业提供“启航”“领航”“远航”专属服务,推出“领航贷”“融信宝”“智权贷”等特色产品。目前,服务北京市75%的创业板、72%的科创板、75%的北交所上市企业、50%的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7700亿元。
三是打造文化金融创新高地,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北京银行从战略层面提出打造“文化银行”,搭建起文化金融中心、文创专营支行、文创特色支行协同互补的服务网络;率先成立文创信贷工厂,精心推出“文创普惠贷”“智权贷”“书香贷”“文旅贷”等特色产品,提供融资、咨询、辅导等一站式服务。目前,累计为90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超3200亿元,在首都文化金融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四是加大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转型是经济发展新方向。北京银行将打造“生态银行”升级为全行战略,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布局,发布“绿融+”品牌,发布数字化与低碳服务品牌“京碳宝”,搭建起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圈的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质押模式创新、行业服务方案创新和交叉场景创新“三大创新”,落地多项“首笔”“首批”“首单”绿色金融业务。
(二)服务百姓民生,聚力打造零售转型新引擎。当前,金融脱媒、利差收窄等问题凸显,银行向零售转型已成为业内共识。恰逢大财富时代到来,新市民、儿童、养老等新蓝海涌现,零售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北京银行提出“五大转型”,其中业务结构转型是向公司零售并重的转型,着力打造以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为基础的新零售战略体系。
一是注重陪伴式服务,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北京银行立足服务居民百姓,创新推出“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品牌,积极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不断丰富养老金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起涵盖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的客户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累计为超40万家庭提供儿童综合金融服务,成为陪伴下一代茁壮成长的专业金融伙伴。
二是拥抱大财富时代,助力居民资产稳健增值。北京银行抢抓财富管理市场机遇,设立理财子公司,积极打造基于价值增值的财富管理体系和资产管理体系,聚焦个人理财、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三大领域,搭建“开放、品质、高效”的财富管理平台,全面覆盖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目前,零售客户突破2700万户,零售资金量(AUM)同比增长超1000亿元,累计为500余万客户创造财富收益超1450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可得性,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北京银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围绕新市民各项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专属创业贷“创赢贷”,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依托“京e贷”等产品合理满足新市民房屋装修、家电购买等金融需求;借助工会互助卡助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目前,已覆盖北京市近7万家工会企业、600万工会会员。
四是优化业务办理渠道,打造数字化极致体验。北京银行力求让客户感受到服务备至的数字化极致体验,倾力打造“客户体验最佳银行”。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全量数据分析,聚焦手机银行APP,全面升级金融安全、开放服务、场景金融、财富陪伴;优化智能机具和Pad工具,压降客户等候时间;探索微信、头条等社交工具与银行业务融合,打造线上服务新体验。目前,手机银行客户规模突破1300万户,月活跃用户(MAU)突破510万户,位居城商行首位。
数字化转型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变革的一大趋势。北京银行制定《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全方位打造“数字京行”。编制“十四五”总体规划,制定数字金融专项规划,请您谈谈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思考。
霍学文:(一)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发展共识。北京银行把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助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数字化转型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委员会,牢固树立一个银行(One Bank)、一体数据(One Data)、一体平台(One Platform)的理念,积极践行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和管理方式的“五大转型”,依托发展蓝图指明转型方向,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力量。
(二)紧盯项目落地,赋能业务发展。以增强数字化服务能力为目的,北京银行加快推动覆盖全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在零售赋能方面,以推动爱薪通3.0、小京卡流程再造、数币多场景应用、AUM挖潜、远程银行建设、信用卡数字化、手机银行APP优化等重点项目上线投产为抓手,赋能一线零售业务开展,为公私联动、场景金融拓展等提供有力支撑。在对公赋能方面,加快推动对公开户流程优化、数字供应链建设、询证函系统升级、新客倍增体系搭建等项目落地,极大优化业务办理体验,丰富业务营销手段。此外,依托统一数据底座项目实现底层数据贯通,最大程度发挥数据资产价值;依托统一金融操作系统实现内部系统的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实现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场景共建、业务共生、生态共通。
(三)完善保障机制,助力持续推进。为深层次、全方位推动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建立五大战略保障机制。战略统筹机制重在完善数字化转型治理架构及机制;协同联动机制重在完善部门间横向协同合作和总分支纵向联动作战的运作模式;敏捷运作机制重在完善包含项目准入、团队构建、项目执行、工具支撑、监测评估、绩效评价的敏捷运作体系;创新突破机制重在打造包含创意入口统筹、专家团队支持、基金预算管理、创新激励容错、文化思维培育的创新管理体系;管理保障机制重在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人才体系和重点项目认定机制。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