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1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在数字化提取车间自动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生产数据不停闪烁更新,提示着原药提取成功并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在制剂车间生产机上,一粒粒浓缩丸在经过烘干、上光后封装入瓶;在智能物流系统,一箱箱中成药码垛装车运往各地,一派繁忙景象。
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扩产能
在浓缩丸三号包装线,记者看到,一瓶瓶藿香正气丸在生产线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下线入箱、走向市场。“现在我们工人都是三班倒,生产线保持24小时不停歇,全力生产藿香正气丸和小柴胡汤丸。”包装班班长陈凯说。
平常每天上班8小时的陈凯,近期以来每个班要持续工作近12个小时。“全厂都在加班加点保生产,机关工作人员也都下到包装线上支援生产,应对这一波用药高峰。”陈凯说。
“此前,我们厂里常态化生产的药品有110多个品种,最近,我们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努力确保甘肃方剂的生产供应;确保20余种防疫和感冒类药品的生产供应,全力满足当前防疫和感冒类药品的生产需求。”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爱国说。
截至1月4日,佛慈制药已向市场供应防疫类和感冒类药品1500万瓶,生产甘肃省中医院委托加工的宣肺化浊丸和岐黄避瘟颗粒91.5万盒(瓶)。
“此前,我们公司感冒类药品浓缩丸日产量为500万丸、大蜜丸为5万粒、板蓝根等感冒颗粒剂为0.5吨。近期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分别增加至近4000万丸、40万粒和3吨。”石爱国介绍。
目前,佛慈制药开通7条浓缩丸专线、4条大蜜丸专线、2条颗粒剂专线,用以确保感冒类药品生产。同时,佛慈制药还购置2条N95口罩生产线,将日产量从1.5万只增长到4万只。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原材料充足,佛慈制药先后通过云采购平台招标采购4次、紧急邀标10次,采购连翘、柴胡、藿香等防疫类中药材48个品种978吨;招标采购3次,采购茯苓、山药、泽泻、丹皮等中药材52个品种655吨,确保原材料有3个月生产库存。
针对近期生产任务重、24小时不停机生产的现状,佛慈制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巡检工作,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下沉车间,开展不定期、不间断安全检查,把安全工作贯穿到生产各环节。
畅通渠道,多措并举保供应
佛慈制药,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药生产企业,是全省防疫药品重点保供单位。据介绍,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中,佛慈制药常年生产的9个品种位列其中,有27个品种纳入甘肃省及兰州市防疫和治疗感冒类储备药品库,其中包括甘肃省中医院2个院内制剂宣肺化浊丸和岐黄避瘟颗粒。
据介绍,佛慈生产的防疫和感冒类药品种类丰富,对不同症状的针对性用药效果好。例如:银翘解毒丸主要针对病毒性感冒;九味羌活丸主要针对全身酸痛;橘红丸主要是止咳化痰;清瘟解毒丸主要针对口干咽干;苏合香丸主要针持续发烧、呼吸困难;小柴胡汤丸是中药里面的消炎药;安宫牛黄丸主要针对高烧不退、迷糊不醒……
石爱国介绍,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发布后,佛慈制药精准研判、快速反应、提前谋划各类防疫药品生产及原材料储备,并召开部署动员会议,为此后的保生产保供应奠定了基础。
12月7日,“新十条”实施以来,国内防疫类和感冒类药品需求激增,佛慈制药多次召开产供销协调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复工复产和应急物资及药品保供上,掀起“大干100天,全员支援生产”的热潮。
“甘肃方剂”中的岐黄避瘟颗粒、宣肺化浊丸市场需求量大。为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方便及时买到“甘肃方剂”特色制剂,佛慈集团从终端连锁和商业配送上下功夫,加大市场保供力度,与甘肃省中医院携手合作,患者通过甘肃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即可由佛慈大药房指定的120家门店为“甘肃方剂”就近提供取药配送服务,以此助力缓解购药难、配药慢等难题。
另外,佛慈制药作为甘肃省中医院“甘肃方剂”的委托生产商,与各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策,向老年人群供给以“甘肃方剂”为主的“防疫包”“治疗包”。
着眼长远,化危为机促升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中医药专家总结出的‘甘肃方剂’,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甘肃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全国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说。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让人们对中医药有了全新的认知,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中医药企业,佛慈制药迎来了中医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
石爱国表示,佛慈将紧紧抓住此次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的机遇,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提升中医药影响力,让一些历经千年临床实践的老药方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好地服务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深入挖掘“百年佛慈”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