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郑州11月14日电 2021年11月15日,在同心传动等81家公司上市的钟声里,中国资本市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
一年来,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关键一环,北交所用一个个“北交所速度”,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插上了资本的翅膀。
一年来,12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合计募资256.9亿元。而这些北交所上市公司当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家。可以说,北交所已经成为“专精特新”的摇篮。
一年来,北交所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融资交易功能不断深化。尤其是北交所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产生“反哺”作用明显,新增挂牌数量和新三板融资金额均得到大幅提升。
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一周年之际 北交所官宣两融业务落地在即
2022年11月11日,在即将迎来周岁之际,北交所正式发布两融业务交易细则。
根据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北交所同时配套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指南》,对会员业务开展流程、交易业务管理、保证金和维持担保比例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予以规定。《融资融券细则》和《融资融券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据悉,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规则借鉴了沪深交易所市场的成熟模式,总体上与沪深市场融资融券业务保持一致。北交所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丰富投资者交易策略,满足投资者多元交易需求,促进市场价格发现,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北交所两融业务从征询意见稿到细则选择发布的时间,都颇有意义。
2022年9月2日,北交所发布了两融业务征询意见稿,“官宣”北交所两融业务即将到来。此时北交所成立正好一年。
在制度建设方面,北交所自开市以来,构建了连续竞价的基础交易制度,市场运行平稳,合格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流动性水平明显提升。
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肖玉航表示,此次推出融资融券制度,是北交所持续推进市场功能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够为投资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增强市场活力与韧性,对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11月12日,就开市一年来市场建设发展成效,北交所方面向媒体做介绍时表示,11月4日北交所正式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拟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行情授权与指数基金开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后续北交所将持续推进技术准备、权限开通、投资者培育等工作,尽快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上线。同时,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
11月11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来,总体运行平稳,不管是新上市的北交所企业,还是精选层迁移至北交所的上市企业,在发展方面多有不俗的表现。
“开市以来,北交所成交量也呈现出逐步放大的趋势,虽然目前流动性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逐步改善,未来十分可期。”杨德龙表示。
北交所开市一周年成绩单 123家企业上市合计募资256.9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一年来,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之路。
2021年11月15日,随着北交所开市,包括同心传动在内的10只新股,以及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的71家公司,共同组成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初始阵容”。
如今,一年已过,截至11月13日,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达123家,数量同比增长达五成。从募集金额上看,这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募资256.9亿元,最新总市值1964.46亿元。
数据显示,北交所公开发行单次融资从0.35亿元至16.72亿元不等,既能满足优质公司的大额融资需要,又能保持小额融资的灵活便捷,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从募集资金使用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近八成募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创新领域,重点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和产能扩张,助力企业提高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后还可以适时启动再融资。
除公开发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融资,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上市后已有7家启动再融资,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从行业上看,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超76%,民营企业占比超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以创新引领发展,专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当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家。可以说,北交所已经成为“专精特新”的摇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表示,北交所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助力,中小企业必将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北交所助力上市公司“量”“质”齐升
在北交所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732.07亿元,同比增长33.25%。而在2021年,121家上市公司营收总额为564.80亿元,前三季度该指标为549.41亿元。
从营业收入增长性上看,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当中,67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占比55%。其中,贝特瑞、惠丰钻石、吉林碳谷3家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00%;通易航天、连城数控等8家公司营收增幅介于50%~100%之间。
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这项指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19.39%。
从归母净利润具体数值的分布区间来看,绝大部分公司所在的区间是0到1亿元,共有101家,占公司总数量的83.47%。这与北交所为中小企业而设立的初心是相吻合的。亏损的公司仅有11家,占公司总数量的比重为9.09%。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从研发投入上,也更能看出北交所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投入研发31.9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4.03亿元相比增长33.04%,增速明显。
从单家公司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只有贝特瑞(835185.BJ),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58亿元,依然是独一档。在1亿元至10亿元的区间里,共有7家上市公司上榜,其中颖泰生物(833819.BJ)实现归母净利润9.20亿元;排第三的是吉林碳谷(836077.BJ),实现归母净利润4.84亿元;排名第四的是同力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
据悉,贝特瑞是全球行业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高景气,也许是该公司上半年就实现去年一整年营收的主要原因。
行稳致远 北交所将成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北交所开市的时间仅有一年,但企业冲刺北交所的热情却十分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北交所排队审核企业117家,包括已受理5家、已问询58家、上市委审议10家、提交注册14家、中止审核30家。
待上市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型规模的企业更是超过了一半。从公司属性上来讲,待上市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共有103家。
所属行业方面,对于发行人所处行业,北交所方面仅要求发行人不得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类行业,以及从事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等业务,而证监会方面希望北交所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从此次纳入统计的公司来看,待上市公司按Wind一级行业分类,分布在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公用事业、日常消费、可选消费、能源、工业和材料等共计8个行业。从总体行业分类看,科技属性较强,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信息技术、工业和材料行业。
作为国内成立最晚的交易所,过去一年北交所蹄疾步稳,成绩突出。对于未来,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同样让人期待。
肖玉航表示:“北交所设立的初衷就是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这也是北交所未来将坚持发展的方向,未来如何持续利用发展优势,解决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加强体现包容性、普惠性,实现优质企业聚集效应,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机构投资者加入,如何加强市场约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制度落地都十分值得期待。”
中泰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深圳投行总部董事总经理张开军,对北交所未来发展则提出三点期许:一、希望北交所能够继续扶持更多优质中小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保持一定的审核“包容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从投资人门槛、交易制度、融资制度等多方面给予市场主体充分支持,增强板块竞争力;三、适当压缩挂牌上市到北交所上市间隔时间,减少上市等待期。
对于北交所未来的发展,杨德龙表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交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显著的政策红利,特别是随着一些代表经济创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入北交所,北交所的力量也将会持续壮大。
“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不管是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还是资本市场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北交所未来的发展都非常值得期待。”杨德龙表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
【豫财经】由新华财经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专业财经机构大河财立方联合打造,聚焦最硬核中原财经资讯。
编辑:罗浩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