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即炎热离开之意。今年的持续高温,这一节气可谓期盼已久。处暑时节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开渔节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2022年处暑前后,开渔节已经在沿海各地拉开了帷幕:在广东阳江,随着开渔令的发布,三千多艘渔船开启了新一轮耕海征程;在福州连江,苔菉镇渔港近千艘渔轮扬帆起航;在浙江宁波,开渔节将贯穿“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银滩、十分海鲜、一曲渔光”主线开展活动。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整理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与渔夫或捕渔相关的历代名迹,从宋代马远的《秋浦归渔图轴》到傅抱石的《柳溪渔艇图》,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份清凉。
宋 马远 秋浦归渔图 轴
马远(1140—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宫廷画师。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本幅有乾隆行书御题:归舟那系荻芦丛,攫取笭箵满不空。底识个翁闲逸趣,鬓丝飘散鲤鱼风。丁亥(1767年)仲秋月御题
许道宁(活动于西元11世纪中叶),河北河间人。擅长诗文绘画,初于开封卖药,好描绘街坊各色人物。后游太华山,转而好画山水。
(传)宋 燕文贵 寒浦鱼罾 轴
燕文贵(967—1044年),浙江吴兴人,仁宗时为画院待诏。其山水、人物均佳,尤善画四季景色,清雅可爱,号为“燕家景致”。
宋人 渔父图 轴
开阔无涯的江面,烟雾弥漫,寒气逼人。芦苇环绕汀渚,野雁几只点缀其间,另则淩空与游于江上者相呼应,为冷寂的江面凭添生意。江畔渔夫坐草篷中,双手交叉胸前,弯腰缩颈,不胜寒冷地望着水面,期待著有鱼上网,神态十分生动。 本幅布局行笔简洁,意境古雅宁静,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宋燕文贵“寒浦渔罾”同一构图,以本幅之笔墨较胜一筹,惟仍属元明之际所作。
宋人 捕鱼图 轴
宋人 捕鱼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吴镇 渔父图 轴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岗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即如此图中所书:“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元 吴镇 渔父图 轴
元 吴镇 渔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画上自题诗看来,所绘乃月夜江湖之景。吴镇精通命理,崇尚道家精神,一生未仕。此图及诗可谓是他乐情山水,笑傲江湖的生活写照,河岸中托身渔父的高士,或是其烟波钓徒的自况与隐逸情思的寄托。
元 吴镇 洞庭渔隐 轴
元 吴镇 洞庭渔隐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吴镇草书自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梅花道人戏墨。
元 唐棣 霜浦归渔图 轴
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于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于其中。渔夫三人,背着网罟负荷渔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干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条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濛,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
元人 渔庄秋色 轴
柳岸秋风,两舟并进。一人垂钓,一人观书,舷边系一鱼簏。观者钓者皆闲适之甚,其意若不在渔。岸上村坊,悬帘卖酒,其后丘陵起伏,烟树迷濛。一山巍然高耸,雄踞上方。全幅用笔细谨,构景时有拙趣。
明 宣宗 烟波捕鱼 轴
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年号“宣德”。
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 。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外关系上,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曾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明 周臣 渔乐图卷
图绘江南水乡渔人作业生活的场景。作者细腻地捕捉渔人们各种动作,扣鱼、撒网、垂钓、捞虾、织网等,以及他们天真自然的神态,表现他们淳朴的性情和一种于生计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刻画入微,生动明快。同时,传达出文人心目中渔隐的回归思想。绘画技法上,人物以勾写塑其形廓,薄色淡染,衣纹施镢头描,水画波线显其动态,坡石以湿墨皴染,笔法纯熟率逸,出自宋人写实的绘画风格。
明 吴伟 渔乐图 轴
作品展现的渔乐生活真实可信,无论栖息者、垂钓者、闲话者,都是衣着朴素、形象淳厚的山村渔夫,而非飘洒闲逸的文人高士。渔港环境也是喧闹的劳作或栖息场所,而非隐士向往的幽居怡情胜地。画面散发出较浓郁的世俗气息,反映了吴伟鲜明的艺术特色。
此图画法也不拘一格。劲健的用笔,淋漓的水墨,源于南宋马远、夏圭;断续短促的山石勾皴则近似戴进;形同“披麻”的皴法和浓淡有序的墨色又受元人影响;而迅疾的用笔和雄阔的气势则显现自身本色。与他创作的其它渔乐图相比较,此图更多集大成特色,故当绘于技艺精熟的晚年。
明 吴伟 松溪渔炊图 轴
此图画法主要从南宋马远、夏圭而来,取一角之景,大斧劈皴山石,大片水墨渲染水面,人物衣纹方劲简练,笔锋迅疾外露。而笔墨和线条独具的粗劲力度、纵放气息,整幅画作表现的野逸之趣、透露出的反雅谐俗之气,则是吴伟的自家特点。
明 倪端 捕鱼图 轴
明院派画大抵皆从南宋院画出,惟用笔鼓努为力,用墨特多湿笔,变化层次不多,遂有毫厘千里之别,盖亦一时风气使然。
明 叶广 丛荻闲渔图 轴
叶广,明代画家,字元博,号海渔,巢县人。叶广是米(芾)派画家,米体山水及大小画,劲骨远神,时流莫及。
清 樊圻 柳村渔乐图卷
图绘“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渔家乐场景。王士禛《池北偶谈》记:“柳村在恒山之间,梁冶湄使君读书其中,属金陵樊圻画《柳村渔乐图》。”由此可知,柳村确有其地,在今河北省境内。此图是樊圻应朋友梁冶湄(即梁允植,字承笃,河北正定人,官至延平知府)之邀所绘,以解其宦游的思乡之情。樊圻作为江南地区的画家,充分发挥想像力,把北方水乡表现得如同江南渔庄一般,含烟带雾,充满了浪漫诗意,将生活诗意化。此幅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用笔工整严谨,皴法细密,设色清雅,是樊圻的代表之作。
款署 “己酉蒲月钟陵樊圻画”,钤“圻”朱文印、“会公”白文印。“己酉”为康熙八年(1669年),作者时年54岁。
近现代 傅抱石 渔归图轴
本幅自题:“己丑三月,写于洪都。新喻傅抱石。”钤“傅”朱文圆印、“抱石私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长方印、“往往醉后”朱文方印。己丑为1949年。
此图风格清新,取雅淡风韵。群峰起伏,松柏泽被,山间隐约得见寺庙的红墙,仿佛可听到悠扬的钟声飘荡在幽谷之间。尽管“抱石皴”尚未达到画家晚期信笔所至、皆成神妙的境地,但已挥洒自如,收放得法,形成粗放中蕴含精微的艺术效果,独具面目。画面一角,渔夫肩扛扁担行色匆匆,全然不顾青山绿屿、无尽的山色。人物不大,却也勾写精到,须发眉眼一丝不苟,归家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 此图为傅抱石夫人罗时慧捐献。
近现代 傅抱石 柳溪渔艇图 轴
本幅自题:“抱石写。”钤“抱石私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长方印。
图写烟波浩淼之间,一叶渔舟由芦苇荡中缓缓撑出,近处柳条随风摇曳,意境静谧安宁。纵目所及,水天相接,清风拂面,仿佛有浓浓的春意。尽管笔墨不多,然而如诗如歌的田园小景跃然纸上。自古以来,乡间的生活常常成为画家描摹的对象,借以表现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此类题材经常能够在傅抱石的画中见到,应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
此图为傅抱石夫人罗时慧捐献。
(本文据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整理。)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