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违规交易领86张“罚单” 短线交易罚单占比42%

年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违规交易领86张“罚单” 短线交易罚单占比42%
2022年06月14日 10:05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违规增减持频现。记者根据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网站不完全梳理,截至6月13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年内对重要股东违规交易开出86张罚单,包括6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和80张行政监管措施。从处罚原因来看,短线交易罚单接近一半,另外,未按规定预先披露减持计划,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时未及时履行报告、也未停止交易也是处罚重点。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减少上市公司股东违规交易,在加强教育的同时,监管部门要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在制度层面,对自由裁量权较大的条款,可以进一步明确具体裁量标准,保证监管执法的统一。

短线交易频现

    获利上缴依旧会被罚

    6月10日,ST开元景峰医药全通教育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司重要股东交易违规及致歉的公告。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131家上市公司发布138份重要股东违规减持公告,涉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公司董监高、控股股东,以及上述人员亲属等。其中,113份公告涉及短线交易。

    按照《证券法》规定,公司重要股东短线交易获得收益应归该公司所有。上述3家公司中,景峰医药和全通教育股东均为短线交易,景峰医药股东未在本次交易中获得收益,全通教育董事已将本次短线交易所得收益4200元上交公司。

    但是,短线交易获利上缴不意味着不会受到处罚。今年3月份,浙江证监局对某上市公司实控人短线交易做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公司相关短线交易的获利37188.94元已上缴公司。但是,浙江证监局依旧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的罚款。

    从监管处罚角度来看,上述86张罚单中,36张为短线交易,占比42%。

    谈及为何股东短线交易频现,并成为处罚重灾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大股东对自己所持股公司的经营状况、情况变动、未来发展等较为了解,又对资本市场比较熟悉,有时难以抵制利用信息优势和信息便捷以短线交易的便利牟取短期暴利的诱惑,导致短线交易的资本市场违规减持行为频发。

    北京易准律师事务所主任吕志录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违规减持频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只有让违规减持者有切肤之痛,才能真正震慑后来者,才能起到遏制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违规减持的效果,达到规范减持行为、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违规事项相同处罚结果不同?

    业界:需考虑前因后果

    另外,股东未按规定获承诺预先披露减持计划,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时未及时履行报告、也未停止交易也是监管处罚的重点,分别有15张和14张罚单,其中行政处罚分别有1张和2张。

    其中,今年5月份,证监会对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做出行政处罚,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首个案例。证监会表示,上海瀛翊未按承诺进行披露即进行股票减持的行为分别构成了《证券法》第186条和第197条所述两项违法行为,对其择一重,适用第186条进行处罚,给予警告,并处以2亿元的罚款。

    朱奕奕认为,作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个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案例,与其他类似案件相比,某种程度上旨在体现监管部门对依法查处违规减持行为的决心与警示。按照《证券法》第186条对于罚款的上限设置为“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自由裁量权较大。

    吕志录认为,证监会此次对于药明康德股东的处罚,系新《证券法》对该类违规行为的重大“亮剑”行为,确实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的成本。通过行政处罚的警示效应有效震慑了该类违规行为。

    持股比例超过5%未披露且未停止交易,也是监管重罚的一个领域。今年3月份,北京证监局披露的一张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樊某利用44个账户交易“国城矿业”,在持股比例超过5%后,未按法律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且账户组继续交易“国城矿业”,限制转让期内,账户组持有“国城矿业”比例最高为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2%。北京证监局对樊某处以3060万元罚款,包括信披违法60万元和限制转让期限内买卖股票3000万元。

    此外,违反减持承诺、大宗交易受让股份后6个月内减持、超比例减持、在窗口期违规交易等,亦是监管处罚范围。

    但是,记者发现,在实践中,短线交易、股东未按规定(或承诺)预先披露减持计划,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时未及时履行报告、也未停止交易的违规行为虽多,但是大多都是被地方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少数被行政处罚(即罚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股东在熟悉减持规则的情况下,还继续违规减持,而且多次违规,必然要从重处罚,但是如果是无意违规,而且是初犯,可能就只是警示。

    “从法律角度上来看,违规减持处罚差异性是法律的本质要求。”吕志录认为,任何行政处罚决定,必须考虑单个违规事件“前因和后果”,同时监管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时,还要考虑减持事件对于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小投资权益的保护问题。

    具体到处罚结果的差异性,吕志录表示,主要从以下8点考虑:考虑违规者的违规减持动机;违规减持的主管意愿;违规减持的获利情况;导致股价波动区间的变化情况;是单一违规减持,还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减持;董、监、高、股东是否就违规减持有事前的合谋;给公司及中小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情况;对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减少股东违规减持

    可完善规则、严格执法

    谈及如何减少股东违规减持行为,朱奕奕认为,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定期法律法规培训,加强重要股东对相关规定的了解和认识,树立依法减持的意识;其次,加强日常监管,对于相关主体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按照规定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市场主体起到警示和告诫的作用;同时,在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则层面,着眼于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规定,如对于裁量权较大的规定,应当通过制定细则等形式,明确具体裁量标准,尽可能减少类案处理差别过大的情形,保证监管执法的统一性。

    吕志录亦认为,可以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入手。就《证券法》186条而言,相关的监管机构可以制定相关指引和司法解释,明确相关违规减持行为处罚的综合认定原则和具体的考量因素,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法的核心要求就是主动作为,严厉打击违规减持乱象。此外,可以从加强教育、重视宣传、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郑志刚认为,首先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其次是监管处罚要到位,违规处罚金额要超过实际中可能获利的金额,这样股东会更加审慎,如果处罚不到位,会让这些股东形成侥幸心理;最后通过对违规行为处罚的广泛宣传,形成舆论氛围,提升股东的法治意识。

(编辑 上官梦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违规 短线交易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5 润贝航科 001316 29.2
  • 06-15 中无人机 688297 32.35
  • 06-15 龙芯中科 688047 60.06
  • 06-14 慕思股份 001323 38.93
  • 06-14 华如科技 301302 52.0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