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化复兴中,宋韵遗踪如何重现文华?

古城文化复兴中,宋韵遗踪如何重现文华?
2022年03月11日 06:35 媒体滚动

  ■策划 邓钰路 陈 苏 撰文 陈 苏 周伟达 摄影记者 田建明 制图 张利昌

  1月14日,本报“江南周末”、读嘉人文推出《宋“韵”嘉禾双人谈》,拉开宋韵文化报道序幕,2月11日、2月25日,报网两端陆续推出“宋韵禾风”系列报道之风俗篇《乡土嘉禾中的宋韵传承》、风流篇《宋韵嘉禾,数风流人物》。

  2月25日,市委书记张兵阅报后作出批示,要求在古城文化复兴过程中注意挖掘宋韵文化。

  历史的风吹过,必会留下痕迹。

  那么,千年宋韵在嘉兴留下了怎样的脚步?

  古城文化复兴中,如何挖掘宋韵文化?

  今天,让我们跟随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崔泉森走读嘉兴古城,循着运河,找寻嘉兴的宋韵遗迹。

  我们走访嘉兴各界人士,听他们讲述自己心中的宋韵文化,为宋韵风华再现各抒己见。

  走读

  一个皇帝两处足迹

  谈及宋,嘉兴人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这里出过皇帝——宋孝宗赵昚。

  《宋史·孝宗纪》记载,“建炎元年(1127)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1162年登基为帝。

  他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他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阳光斜射在运河上,河畔的落帆亭,静静矗立,犹如900年前。

  “宋孝宗出生的官舍就在斜对面,过去叫御花园,如今嘉洲长岛一带。”崔泉森站在落帆亭上,透过斑驳树影,眺望运河。历史上,杉青闸是运河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北宋时,朝廷下令要管理好几座闸门,当时江南运河上有三座主要闸门,包括常州的奔牛闸、海宁的长安闸和嘉兴的杉青闸。

  落帆亭是杉青闸旁的园林,始建于什么时候不可考,史载北宋神宗熙宁初重建,当时是官吏和过闸客商游憩之所,后世屡毁屡建。“落帆亭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区,亭名取自船只过闸落帆的实景。落帆亭前面这条塘路,是纤道,当时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干道。”

  今日,杉青闸已不在了。据崔泉森推测,闸应在落帆亭偏南,“这里的河道非常窄,方便建闸,边上这条路叫闸前街。我觉得端平桥就是当年两个闸门之一,端平桥桥名也有其意,闸门有砌壁,两边的水要平。”

  崔泉森说,桥堍曾有施王庙,据说宋代有个嘉兴人施伯成,九岁成神,后来被封镇海侯,是主管漕运的海神。“20多年前,我写大运河的调查报告,站在端平桥上向南看,太阳照得河面金光闪闪,两边有河埠头和旧式民居,美不胜收,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虽说《宋史》记载宋孝宗生于杉青闸官舍中,但还有一个传说由来已久——宋孝宗生于嘉兴县丞官署,同时代王明清在笔记《挥麈录》中说:宋孝宗诞育于此,时有红光烛天。孝宗侄孙、秀州知州赵希道也如此说,并于嘉定元年(1208)九月上奏要求将县丞厅改为兴圣禅寺,他认为宋太祖生于开封,后来出生地建了应天寺;宋太宗生于洛阳,后来出生地建了启圣寺;宋英宗由齐州继大统,后来齐州升格为节镇,所以也要求把嘉兴县丞厅改为佛寺,嘉兴府升格为嘉兴军。

  同年十月十二日,宋宁宗下诏,嘉兴府升为嘉兴军,嘉兴县丞厅宇更为兴圣禅院。

  崔泉森形容新建的兴圣禅寺“前后大殿高大宏壮,两侧的庑廊深广靓丽,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藏经阁……整个寺院有殿堂楼阁等各式建筑大小合二百余间”。宋理宗亲笔御书“流虹胜地,兴圣之寺”。南宋宝祐年间,兴圣禅寺毁于大火。后重建,再毁,又重建。明代嘉靖年间改为嘉兴县孔庙,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嘉兴市总工会隔壁,中山路北侧小弄,缓坡而上,是嘉兴市秀洲区委党校,这就是兴圣禅寺的旧址,崔泉森说,“或可树碑在此,讲述兴圣禅寺往事”。

  一个衙署辐射中心

  在嘉兴说宋韵,不能不提子城。

  子城是嘉兴城始兴的标志,从231年,距今已有1791年。“因为出了皇帝宋孝宗,南宋嘉定元年嘉兴升府,成为军府。子城也由秀州州衙,升为军府衙门,级别的提高使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这一点直接反映在子城城墙上。谯楼在子城初建时已有,但垛楼,据崔泉森查证,应是嘉兴升府后建造,“史书记载为嘉定元年,恰是升府这一年。”

  站在城门前,仰观子城,巍峨的城门,斑驳的城墙,居中的谯楼,四角飞檐,凌空翘首,两侧各有垛楼拱卫,气势如虹,仿佛正在述说814年前,嘉兴升府后的新气象。

  穿过城门,甬道、城墙、仪门、大堂等,在子城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宋的遗迹,目前在遗址公园中有所展示。

  在子城,崔泉森着重介绍三个亭子。

  子城遗址公园东面有复建的木结构小亭,即怀苏亭,怀念六朝南齐歌伎苏小小,“宋代始建于子城东城墙上,与苏小小墓隔河相对。”

  子城遗址公园北侧,是宅园,为历代行政长官居住、休憩的内宅。“南宋时,院里堆了座小山,叫嘉庆山,前面有嘉庆亭。”

  宅园东北角有花月亭,是子城最负盛名的亭子,北宋著名词人张先为秀州通判时,写下广为人知的《天仙子》,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成千古绝唱,后世取词中之意,造花月亭,陆游入蜀前过嘉兴曾在此小坐。

  穿过子城北门,过中山路,便来到瓶山南麓。

  宋代无瓶山,崔泉森以为宋代这里有酒库,嘉兴地方文化学者陆明则认为北宋在瓶山设有酒务所,名酒“秀州月波”便产于此。

  站于此地,仿佛置身于宋代嘉兴城最繁华的所在。向南可见子城东北角有一高高的楼阁,是大名鼎鼎的披云楼,其情状由宋代诗人陆蒙老《披云阁》可得一二:

  城角危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

  云烟断处苍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宋代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官大街,即集街,也在这里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据崔泉森介绍,集街从韭溪桥(中山路与禾兴路交叉口)向东至西埏桥,转向北,至菩萨桥(建国路与勤俭路交叉口),是L形。

  说起集街,又是嘉兴人津津乐道的一处,陆明称嘉兴历代地方志编修都引以为傲。清嘉庆年间,重修集街时挖到一方宋砖,上有“人丰翕集,市井骈阗”,除此还有两排铭文,“大宋政和三年癸巳岁”“大宋嘉泰元年辛酉岁,正月十六,用石重砌”,可见,集街在公元1113年开始用砖铺砌,公元1201年重砌。

  崔泉森特别提到西埏桥边宋代有漕运分司,当时,以子城为中心,政府衙门多在附近。

  一条运河串联南北

  春和景明,清风徐徐吹过杭州塘畔,三塔矗立。南侧塘路为拉纤者必经之处,为防纤绳毁坏三塔,立有长石,石条上纤绳摩擦的深痕,带着岁月的沧桑。

  三塔始建于唐,后屡毁屡建,塔北曾有茶禅寺,唐代初建为龙渊寺,宋真宗时改称景德院。

  宋熙宁年间,苏轼曾三次到访嘉兴,在景德寺中煮茶品茗。此后寺僧在寺院东禅堂建煮茶亭以纪念。

  据光绪《嘉兴府志》记载,乾隆六次南巡,都曾驾临景德寺,并赐名茶禅寺,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将“茶禅夕照”列入“南湖八景”。

  近千年过去,茶禅寺早已消逝,三塔为1999年重建,“茶禅夕照”的石牌坊为近年新建。崔泉森说,“今天,我们追溯宋韵文化,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重建东坡煮茶亭。”

  沿着大运河,过西丽桥,至范蠡湖,湖北畔,现嘉兴文保所院内有金明寺,始建于宋,几经兴废,今存建筑是清代光绪年间重建的。

  嘉兴民间有俗话叫“朝北金明寺”,金明寺的山门朝北开,与我国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迥异。“当时金明寺寺基的南面紧靠城墙,它的山门只能布置于寺的北面,这一无奈之举倒成了金明寺的一大特色。”

  说起金明寺的渊源,诗人庄一拂在《和鸳鸯湖棹歌》中有诗说明:

  范蠡何年拨棹回,西施台镜面湖开。

  金明寺僻存遗迹,宝刹名从半逻来。

  金明寺,宋乾道八年(1172)创,开禧元年(1205)才赐额定名。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于能说,“那时建佛寺需要领执照,可是建庙的额度用完了。当时,一位异僧治好了丞相史弥远的病,史弥远要重谢,僧人啥都不要,只要求建座寺庙。史弥远将配给海盐半逻金明寺的额度,移到这里,才有了范蠡湖畔的金明寺。”

  金明寺东侧有绿地,有小亭在绿树掩映中。崔泉森说这里便是岳飞孙子岳珂在嘉兴的居所金佗坊。嘉定十年(1217),岳珂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相当于代理嘉兴知府,并在此写下《金佗粹编》,为祖父岳飞辨诬,使其沉冤得雪。

  许多宋韵遗存,皆付历史风烟。如今,金佗坊之名早已不用,金明寺仅存大殿,范蠡湖中水波不兴,唯有草木繁茂、凋零,春风吹又生。

  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北,至嘉兴船文化博物馆,与之隔河相对的运河东岸,在当年的古城墙上有宋代名楼月波楼。

  《至元嘉禾志》载,“月波楼,在郡治西北二里城上,下瞰金鱼池。”北宋仁宗至和年间,秀州知州令狐挺在西北城上造楼。北宋政和年间,秀州知州毛滂对此楼进行维修,并作《月波楼记》,“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令狐君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也”,指出月波的名字,取的是“在楼上可观明月、水乡生活不离水波“之合意。

  月波楼下有金鱼池,是现今可考我国人工养殖金鱼的始端。

  崔泉森站在月波楼旧址道出一个故事,“南宋画家赵孟坚多次到嘉兴城,所住天庆坊刘家,靠近金鱼池、月波楼,常去游览,发觉金鱼池的‘金鱼’匾是篆书,月波楼上的‘月波’匾是隶书,一个古朴,一个雅致,各有趣味。”

  陆明在其书《我的吃酒》中谈及北宋名酒“秀州月波”得名于月波楼,此名一直有传承。“明代和清代,韭溪附近有酒楼,依然叫月波楼,朱彝尊有诗‘夜深啼上月波楼’。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有张姓业主在瓶山南麓,开出一酒家,也叫月波楼。当前讲宋韵,有关方面可以统筹考虑,助力打造‘秀州月波’的品牌。”

  争鸣

  宋韵风华何在?

  各方人士对于宋韵文化有着各自的理解,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宋韵文化是历史上嘉兴文化发展中的高潮。

  崔泉森以为南宋对嘉兴来说,尤为重要,“宋代是嘉兴城市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衣冠南渡的世家大族为嘉兴注入中原文化基因,对嘉兴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嘉兴科举的第一个高峰在南宋时期,考取的进士状元大多来自南宋初随宋高宗南渡的北方仕族家庭;第二个高峰在明中叶后,一直延续到清代,南渡家族也成为科考的大赢家,如嘉兴的项氏、屠氏、包氏等都是科举大家族。嘉兴城市格局也在宋代形成并基本稳定。

  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自强认为,宋代嘉兴,经济、文化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嘉兴的经济和文化,也是从宋代开始在全国领先,“举其大者而言,宋时嘉兴有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澉浦港与乍浦港,位于吴淞江沿岸的青龙港,这使得嘉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由海外贸易而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养成嘉兴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海洋文化特质,这是嘉兴宋韵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杨自强认为,宋室南渡,大量北方官僚、士人落户嘉兴,“衣冠人物遍东南”,明清时期嘉兴许多文化名人,溯其祖上,大多是当年“扈跸”的官员,“嘉兴名门望族众多,代表了嘉兴文化的高度和厚度,并呈现出地方化及家门化的特征。这也是宋韵文化给嘉兴的深远的影响。”

  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湖区志》主编董雄也认为衣冠南渡对嘉兴文化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南宋时,嘉兴作为都城边上的重镇,地理位置起了质的变化,出了皇帝,行政级别提高,这都促使嘉兴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吴越国和南宋是嘉兴发展的两个高光时刻,为后世嘉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于能认为宋代的蓬勃朝气,对嘉兴非常重要,“两宋尤其是南宋,是嘉兴发展最繁荣的一个高潮。”当时,嘉兴社会开放、包容,老百姓生活富庶、丰富多彩,“嘉兴人爱读书、藏书、刻书,在南宋时已在全国鼎鼎有名了。从文化生活上来讲,两宋酝酿和形成的清雅、大气、精美的风格及审美取向,开启了后世的繁荣局面,勤善和美的人文精神一直在传承。”

  如何挖掘宋韵文化?

  “宋韵在嘉兴主要集中在子城中心区和运河文化带。”崔泉森以为,宋韵文化要讲好子城和运河的故事,子城中心区在城市品质大会战中,与古城文化复兴相结合,部分有所体现,“运河沿线分布着嘉兴众多的宋韵文化遗存,从城北开始,落帆亭、杉青闸、北丽桥、月波楼、西丽桥、三塔塘,在西丽桥附近还有宋代水驿和金明寺,宋韵文化的挖掘要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结合起来。”

  对此,董雄也认可,“在禾城文化复兴中,特别是在大运河规划中,一定要把宋韵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不要各自为政,要作为整体来规划,城区段的精髓就是宋韵文化。”

  他不主张恢复所有的宋代遗址,但要造一两个标志性的建筑,就如明朝天籁阁一般,“宋代可恢复通越门和月波楼。”通越门跟西水驿结合,展示宋韵文化为主,向西延伸可到三塔茶禅寺,向北便是月波楼,“月波楼和金鱼池结合,成为嘉兴新名片,既是商品,有产业价值,也有宋韵文化的内涵。”

  董雄认为,不管是现有宋韵遗存还是恢复重建,要结合起来考虑,互为补充,把古城作为一个景区,用不同的线索串起来,就像东门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一样,“嘉兴名胜古迹不算少,最大的问题是珍珠散落,要串起来。”

  董雄和于能同时提出,打造宋韵文化要讲好人的故事,要把宋孝宗作为灵魂人物拎出来,通过他可以串联落帆亭、杉青闸、兴圣寺乃至东塔寺。

  于能还提到金鱼池、三过堂、花月亭等重要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南湖畔宋代园林潘师旦园,这是嘉兴有记载以来最大的私家园林,“园中有会景亭,亭内有十景,张尧同《嘉禾百咏》有记,《会景亭记》是赵孟頫所写,很有文化内涵,可在南湖滨建些宋代亭台楼阁。”

  于能参与的《地方文献丛书》已收入不少宋代文献,为挖掘宋韵文化打下学术和文献基础,他认为,下一步要做好研究发掘,他以诗歌为例,“不仅要整理、研究,还要结合宋韵文化进行诗词创作,是可取的,也是应有之义。”

  杨自强认为,宋韵之“韵”内涵十分广泛,如果停留于生活层面,如烧香点茶,斗草插花之类,或者偏重于艺术,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类,只能说体现了宋韵文化的表层。宋韵文化气象,应该是全面体现在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生活、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我们固然可以从三过堂、杉青闸等文化景观,从苏轼、吴潜、岳珂的诗文中去寻找宋韵,也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挖掘宋韵文化精神实质、提炼宋韵文化的当代价值。”

  宋韵文化能否激发嘉兴人共鸣?

  挖掘宋韵文化,要先摸清家底,对嘉兴宋韵遗迹、遗存做一个系统的摸排,这几乎是所有被访者的共识。

  嘉兴市文保所所长张青更注重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的工作以考古为依据。以子城为例,根据考古发现,嘉兴子城的宋代地层保存较好,比较考究,可见宋代嘉兴的地位以及当时的财力。目前已设露天展示区,可看到各个朝代子城地层的变迁。如今提禾城文化复兴,我们主要的精力放在考古挖掘及研究方面,和宋韵文化比较紧密的子城遗址公园二期,我们主要配合嘉城集团、文广旅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他的同事张谦介绍,在嘉兴东门(春波门)瓮城旧址考古勘探中,新发现了宋代夯土基础、水井,“目前这口宋代水井的井壁砖等构件收储在文保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可作为宋韵遗存展出。”

  嘉兴博物馆副馆长吴海红作为文博工作者也有着同样的认知,她认为,历史文化的挖掘要有考古叙事,要以文物为依托,并结合文献史料。每一件文物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赋予文物之上的人际关系、思想观念、审美价值等,这就是文物背后的故事。目前,嘉兴博物馆对馆藏宋代文物进行初步梳理,“馆藏40多件宋代文物,我们将以‘话说馆藏宋韵文物’的方式一一对其研究解读,并在公众号上陆续推出。我们希望通过对馆藏宋代文物的解读,进一步丰满对宋韵文化的认知,做好宋韵文化的传播。目前已推出第一篇《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年底成果如成系列,我们可能联合全市博物馆做专题展览,或者做线上展。”

  对嘉兴宋韵遗存,吴海红说她更希望得到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重回大宋。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张颖敏介绍,规划院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跟踪嘉兴名城建设十多年,对历史文化遗存持续摸排,评估遗存保护利用现状、价值特色,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内涵,站在嘉兴名城保护及展示体系构建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利用布局实施提出建议。近期做的相关项目有三个:嘉兴市名城保护规划、嘉兴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提升规划、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的梳理。

  张颖敏以大运河嘉兴段为例,落帆亭、三塔、岳王祠、嘉禾驿和通越门一带都是与宋韵相关节点,这也是嘉兴运河故事最为精彩的片区,塔、寺、牌坊、驿、闸、江南园林,遗存丰富。“前期各方讨论很多,譬如茶禅寺,目前复建空间不足,只复建了山门,以展示‘茶禅夕照’的意向,通越门和驿站展示利用还将做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研究论证。”

  如何挖掘宋韵文化,张颖敏觉得,运河沿线如岳王祠、落帆亭的景观设计、展陈优化尚有余地,可以考虑在微更新时做宋韵文化的挖掘;血印禅寺周边区块可统一筹划,做包括宋韵在内的系统展示;已经不存在的遗存,譬如苏东坡与嘉兴关系的展示,除了茶禅寺,嘉兴还有几处煮茶亭可综合考虑,结合实际,建议集中展示。“文化遗产要保护好,更要活化利用好,比如壕股塔虽是复建,与宋韵有关,建议系统梳理,加强文化展示,形成特色文化线路。另外在大运河文化带上,我们也可以呼吁建大运河博物馆,梳理整个文化脉络,包括宋韵文化,以多元手段展示出来。”

  宋韵文化作为文化特色能不能激发嘉兴人的认同感?不少被访者都提出了这一点。

  张颖敏觉得,需要进一步论证,不断挖掘嘉兴文化内涵,丰富嘉兴文化体系。

  嘉城集团总师室主任方海华认为,古城文化复兴,不仅要有扎实的研究成果,也要考虑植入什么业态,能持续运作才是关键。“目前,我们在做运河沿线修建性详细规划,古城文化核心区正在做落地的城市设计。”

  嘉兴市嘉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震认为,“做文化项目首先要植根于文化,更大的意义在于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要有向未来看的文化复兴的历史担当。”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利用高科技,让老百姓走出博物馆也能接触到这些文化,开展沉浸式体验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但他也指出,产业要有生命力,单靠几个文化符号,还是太阳春白雪了,如果脱离群众搞这些东西,受众面就会窄,持续性就会受影响。做文化项目要以文铸魂,以文弘道,以文兴业,以文化人。“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这代人更大的使命,是让更多人接受它。做项目需要研究成果来支撑。”

  他认为文化复兴中挖掘宋韵文化关键还是要摸清家底,摸清哪些IP是可以深耕的,是可以持续发展,能够迭代更新的,“文化项目一定是要考虑生命周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嘉兴市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4 首药控股 688197 39.9
  • 03-11 和元生物 688238 13.23
  • 03-11 祥明智能 301226 29.66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5.08
  • 03-11 兆讯传媒 301102 39.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