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始终扮演着中国乃至远东金融中心的角色。如今中山东一路沿线的外滩万国建筑群中,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华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正因为如此,这片狭长的沿江区域也获得了“远东华尔街”的美誉。
对于百年前的外滩来说,如此称号自然当之无愧。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上海滩金融往事的丰富内涵正在被慢慢消解。今人眼中,外滩似乎就已是旧时远东金融中心的全部,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沿黄浦而西,头顶四川路,介于南京路北京路之间,即海上之宁波路也。沿是路也,银行钱庄,鳞次栉比,握全市金融之枢纽,素有中国华尔街之誉。近又有耸立云表之建筑完成,即广东银行新厦也。”
1934年秋天,由中国建筑师学会主办的《中国建筑》杂志刊载的《上海广东银行落成记》一文中如此写到。宁波路,中国华尔街,一段往事浮现眼前。
宁波路前些年也曾一度“网红”,2013年12月《每日邮报》刊文介绍了宁波路390号那栋最薄之处仅20厘米的“纸片楼”,并称这也许是全世界最扁最薄的建筑,一时间引来众人打卡签到。
实际上,熟悉近代上海城市建筑的人都知道,宁波路“纸片楼”这样的奇形怪状建筑在近代上海并不少见。土地的稀缺,促使建筑师们不得不见缝插针般的将每一块地皮利用到极致,如今可称沪上头号网红的武康大楼,其熨斗状的平面,相当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那片不规则的地块。至于宁波路“纸片楼”,则是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极致的一个产物。冥冥中,或许也正与这条“中国华尔街”的气质相辅相成。
有资料显示,1920年代时,上海有中资银行93家,外资银行68家,全国著名的银行中有八成都将总行设于上海。至于中国传统金融业的载体钱庄,更是不计其数。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外滩沿线显然无法容纳,其背后的大街小巷,也很快成为了金融业的沃土,宁波路正是其中的典型。
据《黄浦区地名志》记载,宁波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讫六合路,全长超过1200米。最初为中旺街、宽克路、爱尔白纳路这三条在1840年代至1860年代期间相继筑成的历史道路,1865年三者贯通,以浙江省地名宁波作为路名。能够获得“中国华尔街”美誉,宁波路金融业之发达可见一斑,而钱庄业在这里的发展,则是功不可没。据记载,近代上海宁波路沿线钱庄多达60余家,在全市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尤其是全市的划汇钱庄,几乎都设立于宁波路。
位于如今宁波路276号的原上海钱业公会大楼,就是这段往事的最佳见证者。这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始建于1917年,为简化古典主义风格,立面构图严整,入口处有一定的装饰元素。建筑原为四层,后有加建。
众多钱庄聚集于此,是促成了上海钱业公会落户宁波路的重要原因。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促成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华资银行对于宁波路的情有独钟。
基于行业本身的特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最早的一批华资银行创办者,钱业出身者占到了相当比重,后者在为前者提供人才的同时,也带去了相当数量的初创资金。这种“血缘”上的一脉相承,使得宁波路在近代呈现出银行比厕所多的景象。翻看1947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仅江西路至河南路这短短的百多米距离,就汇聚了包括广东银行、浦海商业银行、大康银行、大公银行、江西省银行、上海至中银行、光华银行、华威银行、正明银行、亚洲银行、大元银行、亚西实业银行、泰和兴银行、永丰商业银行在内的十四家银行,正可谓三步一银行,五步一钱庄。
位于今宁波路江西中路口西北角的原广东银行大楼,是近代宁波路上众多金融建筑中的佼佼者
1947年版 行号路图录 宁波路(河南中路至山西南路段,包括了美丰银行、钱业公会)
从钱业公会到广东银行、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到美丰银行,几处现存的建筑,彰显着开埠后的100多年间宁波路金融业的兴盛往事,身处外滩背后这条小路,见证、参与了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兴起,这条“中国华尔街”,值得被人们铭记。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