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烧伤面积97%,医生从他脚趾丫缝里取皮植皮,他终于活了下来
经过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团队的积极救治,黄伟(化名)已经能够睁开眼睛和身旁的医务人员简单沟通交流,其神志清醒,逻辑清晰。他从一次爆炸中被抢救出来,烧伤面积97%,烧伤深度三度90%,全身除了脚底几乎没有完整的皮肤。
3个月来,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次高温40℃红外线烤灯换药,每一项生化结果指标、微生物培养结果以及每一丝生命体征上的微小改变都被医务人员牢牢洞察把握。如今,他身上的烧伤创面已基本愈合,不再给予静脉补液,等待的将是后续康复训练,这或许是他和医务人员在2022农历新年到来之际给予对方最好的礼物。
突发:最重伤员转至无锡
去年,某地发生爆燃,现场有爆炸伤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的吕国忠教授,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治疗组组长带领团队重症骨干成员医生奔赴现场指导救治。之后,病情最重的伤员黄伟通过急救转运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在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安排一组高年资、专科护士为主的特护队伍,对患者进行白天一对二、晚上一对一的精细化高质量护理。
应对:设无菌病房,建救治群,24小时随时待命
“将黄伟从外地转运至无锡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压力,无论从烧伤总面积还是深度烧伤面积,对医务人员都意味着不小的挑战,但只有休克关,感染关,脏器关,创面关等一关关过,才能救活他。”吕国忠回忆。
为了将细菌感染可能性降到最低,烧伤科跟往常一样,在黄伟治疗的地方严格规范化落实病房感控的各项举措及要求,做好环境的微生物学监测及空气培养,所有医务人员进出都要更换鞋帽,专人负责监管院感落实情况;建立救治小组微信群,随时把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在群内通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吕国忠主任为首的烧创伤诊疗团队放弃各自的周末休息时间,不管是白天,还是半夜,所有医务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在岗,确保他的每一项生化结果指标、微生物培养结果以及每一丝生命体征上的微小改变都能牢牢洞察把握,将创面治疗步步扎实推进。
治疗:3个月完成创面修复
救治过程中,最难的问题是黄伟全身被烧伤面积之大,烧伤程度之深,甚至没有一块完整的头皮,唯一残存的供区就是脚底板。
关关难过,仍需过。为确保救治,尽管平日事务再繁忙,吕国忠都会亲自参与手术、换药,并结合患者实际进一步修订了精准化的手术安排、换药安排及用药规范。
“从脚底板、脚趾缝里,任何一个地方能用的皮肤我们都不放过,每次取皮都是零零碎碎,东拼一块,西拼一块,加在一起一两个巴掌大小。”吕国忠介绍。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体温较常人偏低,为了维持病人体温,医务人员只能调高室内温度,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暖风阵阵、忙碌有序,每个医务人员一天下来都是几身汗。
“医者仁心,生命至上,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要救他。”吕国忠告诉记者。
医护:用真诚让患者活下去
丁羚涛是黄伟的主治医生,他说,黄伟的治疗过程总体来说很稳定,每天的检查报告他们都会仔细查看,早发现早解决,因此几乎没有出现太大的并发症。
孙丹是烧伤科的护士长,烧伤科护士的工作经常是高强度、超负荷运转,尤其是危重烧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几乎没有休息。她告诉记者,病人身上置有气管导管、PICCO导管、血滤管等,同时使用监护仪、呼吸机、悬浮床、翻身床等多种监护仪器设备,护理过程稍有差池,便会危及患者生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每天要在红外线烤灯下、高达38℃的房间里换药、吸痰、翻身、拍背……虽然伤者皮肤散发的焦味、腐肉味难以忍受,但她们依然坚持,且每天一干就是10小时以上。
除了临床治疗,心理疏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丁羚涛说,对于出现这么大伤情的患者来说很容易出现抑郁,他们不愿意沟通。对此,他们经常主动去和黄伟聊天,激发他表达的欲望,通过手机让他知道家人和单位对他的关心,虽然有时候他的一个眼神或者表达让医务人员比划或猜半天,但看到他没有出现情绪障碍、有很强的生存欲望时,医务人员觉得所有人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孙丹告诉记者,虽然因为烧伤变了形,但医务工作人员敬畏每一条生命,救活病人是医务工作者唯一的任务。只有心中装满对那些烧伤患者的无限关爱,才能肩负起烧伤救治的事业。
带着爱心、细心与耐心,烧伤团队仅用了三个月,成功为黄伟完成创面修复和覆盖,而以往同类患者至少需要5-6个月。吕国忠说,现在患者的病情比之前想象乐观很多,接下来要进行长期而又密集的康复训练,尽量恢复他更多的功能,如手、关节等,让他能够自理生活。
校对 徐珩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