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鹏:流动人口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及创造者

张吉鹏:流动人口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及创造者
2021年12月09日 13:43 媒体滚动

在近日举行的“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主题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张吉鹏作了“户籍制度改革方向与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的主题发言。本次论坛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主办,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联合承办。

张吉鹏张吉鹏

2014年开始,中国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些年来,户籍改革基本上开始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2021年的要求就是在100万到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落户的限制。另外对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要求是尽可能地放宽户改的要求。

尽可能满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需求

近年来中国户籍改革有两个新的变化,一是户改也在区分中心城区和郊区。上海和广州可能都会有,就是说它的郊区可能相对宽松,中心城区可能就要求比较严;二是强调落户积分的跨城互认,比如说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区开始推行这样的政策。

伴随户籍改革,我国还在推的一个政策,就是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即重新出台了一个居住证暂行条例,全国有统一的要求,逐步让地方符合条件的人口享受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

这个改革的目的,就是即使你不愿意落户,我们也可以尽可能满足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另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非常重要的安排,就是尝试推动各类保险和公积金跨地区流动和使用的便捷,这个也是进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措施。

流动人口在第7次人口普查里面大规模增长,跟大家不愿迁移户籍其实也有很多关系,就是说他很喜欢这个人户分离的状态,其中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一个他可能不需要户口,另外一个可能他没有办法迁户口,还有一个可能,即使给我户口,我也没办法在这个地方带着我的老婆孩子生存,因为这个地方生活成本太高了。

流动人口为城市公共服务做了供给

这些年来中国的户籍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变化,对包括人的流动、就业,以及我们其他的城市经济如房地产产业等的发展都有什么影响?

人口流动在这些年里变得更加活跃。这是我们理解公共服务的变化的一个重大的制度背景。

怎么理解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公共需求中社会组织作用。首先我想说,当我们谈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千万不要忘这些流动人口本身在为中国城市的公共服务做很大的供给,流动人口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甚至创造者,没有这些流动人口,大街都没人帮你扫,你还怎么生活?

另外流动人口还建立了通过发展地方带来了经济集聚效应,这些是财政资源的公共服务。

大部分的流动人口给地方公共财政做供给,但是他没有享受全面的地方公共服务,其实他的贡献是远远大于给这个地方造成的负担,而流动人口其实是给城里人做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讲流动人口给你带来的负担,没有流动人口,你的服务都没有。

社会组织补充市场和政府的缺口

我认为中国最好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是什么?政府必须是保底的,因为政府它最有力量,他最有社会动员能力,最低层的人一定是要政府来兜底,因为没有任何社会组织,没有任何商业组织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加拿大也一样。

社会组织就是补充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缺口,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缺口在哪里?在于社区组织的思想,它的灵活性,它对地方的相对政府更好的理解,而且这种公共服务肯定没有盈利空间,企业是不会去做,政府也做不过来,只能是社会组织去介入。

社区组织也是可以盈利的,我们不能有一种概念,好像这个社会组织就是要做公益做慈善,根本不是这样。你去看西方的社区组织,人家是雇佣专业的这些管理人,工资一点不比企业里的高管工资低的,但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是账目公开。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是享受免税待遇的,这个组织有一个要求是所有的利润是不可以分配的,社会组织的利润必须用于公益,赚的钱必须返回来提供服务。

总之,中国虽然户改的力度非常大,确实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缓慢的过程。我们不能认为通过现在户改,流动人口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社会组织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0 南网科技 688248 12.24
  • 12-10 亨迪药业 301211 25.8
  • 12-10 雅艺科技 301113 31.18
  • 12-09 禾迈股份 688032 557.8
  • 12-09 百诚医药 301096 79.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